医务社会工作“柔和”医患关系的研究

2018-03-26 15:41王检华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者社工

王检华 曹 奎

井冈山大学 江西吉安 343009

一、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所谓医患关系,广义上可涵盖医疗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狭义上仅指医疗服务中直接发生联系的医务及其辅助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友之间的医疗服务关系。但近年来,医患关系空前恶化。据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提供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从趋势看,暴力伤医事件2009年10余起,2010年50余起、2011年80余起,2012年近百起,2013年130余起,2014年150余起,2015年仅前4个月就已逼近60起,从广度看,13.07%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身体上的伤害,59.79%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语言暴力,未遭遇过暴力侵害的医务人员仅有27.14%。近十年来医患之间不和谐的声音常见报端,有些地方少数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有向暴力事件演变的趋势,医疗暴力已成为新的职业伤害。

二、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分析

大量实证研究和调查发现,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和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2004年7月,在大连举行“医患关系-医疗诉讼-医患维权”学术讨论会,7家参会单位共同发表声明,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基本估计是:“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是严峻的,令人忧虑的。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在加深,医患关系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了利益冲突,部分病人与医疗部门之间的关系呈现愈益紧张的势头”。关于当前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会议认为是多方面的,一是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医院经营管理不当,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思想素质欠佳;二是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病人特别是中低收入病人承受不起,是当前许多病人对医院不满,医患关系恶化最重要直接原因。三是医院改革目标是增加收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忽略健康平等和公平问题。四是少数医务人员滥用医疗权力,收取红包,开大处方。五是病人维权意识增长。六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

三、医务社会工作“柔和”医患关系作用明显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以一套独特的专业价值观念、价值目标为基础的,特别强调人的潜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和人的权利,其结果是赋予服务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其次,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健康观念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的状况。在专业化分工日益加细,特别是强调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健康照顾和医疗服务的领域之中,医生基本职责是诊断治疗病人的生理性疾病,护士负责病人的住院护理和住院时生活照顾,医务社会工作者则主要负责病人心理、家庭和社会关系层面的问题,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病人,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个人福利水平。第三,社会工作者不仅具有专业价值观念与专业知识基础,而且特别善长专业的助人方法,尤其是注重不同人群的沟通、协调,注重社区组织、社区动员、社会宣传教育和政策倡导,这些专业训练恰好是医护人员不擅长的地方,他们可以通过专业服务弥补医护人员的不足。

四、医务社会工作“柔和”医患关系应对策略

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医务社工应该在就医咨询、疏导不良情绪、联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开展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医院就医、管理流程并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在院方开展就医导航的基础上,辅助就医导航工作,不仅使医院的就诊过程高效快捷,节约患者就医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还使患者在确诊完疾病后,及时了解该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及药物饮用时间和禁忌等。患者刚入院时会有诸多的不适及心理情绪,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开展个案工作,与案主会谈,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等。在会谈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舒缓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给患者提供一个信任、和谐、友善的沟通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他人重视与关注,使患者能够主动的说出自己内心感受,从而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协助其寻找问题所在。

对于国家政策方面,医务社工要积极倡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病人可以直接选择挂专家号,导致专家号在中国被炒得非常火热,甚至出现黄牛利益链。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还是需要制定好的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明示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告知社会组织人员,哪些行为可以发生,哪些行为不可以发生,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

对于其它一些宏观层面,比如医务社工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创建医患对话平台,使沟通更容易、更方便、更顺畅。加强社会工作院校中医务社会工作教学、科研和实习工作的专业建设,建议在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以积累经验,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总的来说,医务社工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上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医务社会工作者社工
青春社工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