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校园里开展客家文化传承活动的意义
——客家地区本土文化的影响、现状及传承实践

2018-03-26 15:41袁国伟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客家人校园文化

袁国伟

源城区源南镇墩头小学 广东河源 517000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和进步的成果。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接地气的行动。

作为客家人的一员,对身处其中受其影响的客家文化的了解有多少?作为客家地区的知识分子,对客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尽了多少义务?作为客家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多少贡献?这是每一个客家地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作为客家地区教育机构应当重视的问题。

一、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的意义所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它的文化传承。纵观世界历史,很多强大的民族已经支离破碎,很多国家,包括文明古国都已经四分五裂,有的甚至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究其原因,这些衰落和消失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创造的,并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历经磨难,但中华民族永不消亡,中国版图基本恒定,这是因为这个地域有着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使在这个地域生活的民众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价值观认同。

当前,为了保证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为了我们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国家正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的基因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客家人是来源于中原大地,在历朝历代的迁徙中到达南方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系。在漫长迁徙的过程中,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客家人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地域的和时代的内容,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它的文化根植于中原文化,有着中原文化的基因,刻下了中原文化深深的烙印。它是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优秀基因,又融合了客家地区的土著文化血液的多元文化。所以说,客家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分支,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其他子系文化一样,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客家人的生存能力和风俗习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虽然它与中国其他文化圈的文化内容不尽相同,但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文化深入客家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民居民俗文化、饮食服饰文化、民间文艺等。客家文化影响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修养,影响了客家人的价值取向,最终影响了客家民系的稳定和发展。。

客家文化融合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坚守和沿海海洋文化的开放。客家人之所以能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开辟出一片片适合客家人生存的天地,足迹踏遍全球,是与客家人崇尚勤耕苦读,骨子里透着开拓进取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关系的。

正因为如此,客家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的丰功伟绩。在客家人的历史上,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客家人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客家主要代表人物:文天祥、洪秀全、孙中山、廖仲凯、阮啸仙、叶剑英,等等,不胜枚举。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文人墨客、文臣武将、商界奇人,客家精英,誉遍全球。

客家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影响着客家人的为人处事的方式、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客家人群的价值取向。客家人的忠厚纯朴、勤耕苦读、勇敢开拓、家国情怀、敦亲睦邻,已经成为全球客家人的标签了。

二、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形势非常紧迫

虽然客家文化影响了客家人的方方面面,但客家文化研究和传承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文化教育部门、学校对客家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传播。目前,除了个别的民间团体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有了一些动作,但总体来说,客家文化的传承还仅仅是民间的行为。作为客家地区的文化教育部门、各层次的学校,目前还没有传承客家文化的自觉并有所行动。现在的客家文化传承仅仅是从民风民俗、个人修为、建筑结构和功能、医术医药、婚丧嫁娶和生老病死仪式中得以体现。大部分的客家人都知道自己身处客家文化的氛围中,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客家文化的影响,但又不知道客家文化的真正的内涵。

当前,客家文化的传承方式,是世世代代读书人的通过口口相传,是手艺人通过言传身教的技能,是匠人们通过作品,从而在民间传播,在社会影响,在修养上体现。“有家教”、“冇(没)家教”成了判断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是否有文化的一个标准。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影响全球1.2亿人口的客家文化,竟然没有系统的研究,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系统的教育。这是客家文化的悲哀!这是近当代客家知识分子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当我们这一代两代人逐渐老去的时候,客家文化就会断层,它离真正的失传也不再遥远了。所以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再不迎头赶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无数客家先辈建功立业的客家文化,就会因为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的不作为而将式微或没落!在西风东渐,各种思潮影响国民,尤其影响着不知客家文化为何物的下一代的时候,本土文化没有得到传承,客家文化失落和消亡这事,绝非是杞人忧天!

三、学校成为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的主阵地的可行性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地方,理应作为开展传承客家文化的主阵地,让客家文化重登大雅之堂,让客家文化发扬光大,深入客家人灵魂。教师作为客家人当中的知识分子,有能力、也有义务去传承客家文化,其前提和关键是学校和教师都有责无旁贷地传承发展客家文化的使命感。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化,传播客家文化,弘扬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因此在校园里传承客家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收集和传唱儿歌童谣,诵读客家谚语,讲述客家故事,讲授客家礼仪,讲解客家风俗习惯,创设客家人生活场景,体验客家人生活方式,感受客家人文精神。

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竭尽全力,深入社会生活,深入民间,挖掘客家文化的内涵,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校园乃至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传扬,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认识客家文化,了解客家文化,接受客家文化,传播客家文化。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让更多的客家人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从而主动地接受、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

目前,我们在校园里传播客家文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在校园文化长廊里挂满了客家儿歌、客家童谣、客家谚语、客家故事的宣传专栏;在校本课程里开设了客家话课程,讲客家话,说客家故事;在音乐课程里学唱客家山歌;在文艺表演上展现客家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场景;在活动中做客家孩子的游戏;在校园里创设了客家人劳动场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习效果立竿见影。主题班会上,气氛活跃;表演场上,笑声不断;专栏前面,人头攒动;草药园里,药香飘远;种植基地,浅锄深挖。客家文化的传承实践,师生们乐在其中。在校园里进行客家文化教育,逐渐成为了我们的特色教育。

开展此类活动,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到客家人的生活技能,掌握客家人的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学校客家文化教育与客家人的家庭、社会生活并没脱节,因此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且家长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学习了较为系统、较为具体的客家文化的内容。而作为教师队伍,也因为“以老带新”,老教师丰富的客家文化知识也让年轻教师获益良多。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承客家文化的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客家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内容,绝大部分还是客家文化的内容;学习客家文化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学客家文化是学身边的文化,是学习客家先人社会生活和应对大自然的经验;学习客家文化,本质上就是接地气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里传播客家文化,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事实证明,经过对客家文化面临危机的反思和论证之后数年的实践,在校园里开展客家文化教育,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开展系列的传承客家文化活动,社会反响很大,师生获益良多。

猜你喜欢
客家人校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谁远谁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