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构想

2018-03-26 15:41孙启鸿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信社支农信用社

孙启鸿

陕西省信用联社渭南审计中心 陕西渭南 714000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显作为、立新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结合近年来信用社支农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谈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粗浅构想。

一、总结经验,努力消除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四大障碍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信社进入新时代的一项支农新任务,从近年来支农工作的实践看,面临的问题不少,有的已经严重制约着金融支农效能的发挥。当前,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亟待解决和突破:

(一)经营观念障碍亟需突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步伐快速推进,农信社的经营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金融资源最佳配置、那里有业务增长点信贷资金就向那里流动,这些观念或倾向已经被大多数管理者所认同,作为业务发展经验和法宝积极地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形成了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农村的资金大量被抽走,农村信贷投入不足,信用社实体贷款权重不断缩小,有的信用社三农贷款规模所占份额不足20%,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重点农业项目得不到支持,农村高利贷问题盛行。这些问题看似是经营思路问题,其实是经营观念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势必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信息不对称障碍亟需突破

从信贷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农信社对政府主导产业发展了解不够,普遍存在信贷资金与三农发展融合度、粘合度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与信用社信息不对称,缺乏勾通的平台和途径,导致信用社与政府部门联系不够,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信贷产品不能及时了解,信用社对政府部门制定的产业发展计划以及事关全局性的涉农重大决策不能及时跟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信贷载体障碍亟需突破

在信贷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贷款“两难”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农村信贷资金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信用社信贷资金大量富余,贷款投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贷款载体存在障碍,主要表现是农村信用社贷款调查、审查、发放等环节缺乏载体,信用社没有有效载体对贷款客户进行了解,同样,借款客户也缺乏有效载体对信用社贷款政策、条件、流程进行了解掌握。虽然一些地方积极推行或尝试“整村贷款授信推进”、“双基联动”,但由于深度不够、模式不统一,还不能完全解决农村贷款的载体问题。这也是影响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贷款政策障碍亟需突破

虽然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足农民日常生产和消费的资金需求,但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需要更高的贷款额度,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所有权、集体经济股权,由于缺乏相关权证,一直难以用于抵押,成为长期“沉睡”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此,农信社要勇于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利于支持乡村振兴、不符合“三农”发展需要的陈规陋矩。要继续发扬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积极探索引入农房担保、保险担保、乡村集体资产抵押等形式,破解抵押品难题,激活更多的“沉睡”农村资产。

二、依托“双基联动”,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的新载体

2016年以来,在银监部门的推导下,信用社系统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在农村开展“双基联动”工作,充分发挥两个基层组织的作用,为解决贷款投放载体不足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信用社应该大力推进这一模式,让“双基联动真正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力”。一要高度重视“双基联动”工作站建设。要与各村党支部签订“双基联动”协议,落实专兼职联络员,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统一建站标准,打造标准化“双基联动”工作站。二要将“双基联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夯实责任。制定《“双基联动”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兼职联络员选拔条件、工作职责、流程及监督办法,让党政部门、广大农户知晓“双基联动”工作的目的意义,使此项工作深入人心,形成政府支持、农户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三要明确工作站的主要任务。发挥好双基联动工作站“提供存贷款需求信息;提出贷款初审意见;宣传金融方针和信贷产品;宣传贷款条件、办贷流程;参与贷后管理、催收到逾期贷款;配合开展整村推进和反馈柜台服务、作风纪律、形象方面问题”的五大职能。四要进一步激发调动联络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好《“双基联动”工作站激励考核办法》,搞好考核,兑现奖励。五要将“双基联动”作为信用工程建设的新抓手。进一步推动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底子清、情况明、与农户联系紧密的优势,配合做好贷款的贷后跟踪管理和到期催收。六要积极做好与当地党政及组织部门的沟通汇报,争取更多的重视与支持,真正实现政银优势互补和功能捆绑,真正把“双基联动”打造成“金融品牌”和“党建名片”。七要将“双基联动”作为推进普惠金融的新模式。紧紧围绕“三农”服务需求,全方位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要优化助农E终端等便民服务设备布放,加快惠民金融服务站建设,引导群众操作体验,确保群众都能熟练操作,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三、主动作为,持续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进取

广袤乡村长期是农信社的主战场。农信社是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也是未来各类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因此,农信社要紧跟党的政策走,在农村战场上立志于大作为、新作为,寻求突破性发展。既要有传统金融服务设施与金融服务产品的延伸,又要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以支持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为抓手,提升农村造血脱贫机能,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二)明确信贷投向,推动服务跟进

1.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县际、乡村道路建设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优势,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和施工方的上、下游链条拓展客户,使信贷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要深入理解名单制营销的实质和内涵,突出综合营销效果,拓宽信贷营销信息来源渠道。要主动与地方水利、电力、天然气等优势企业联系,搭建营销平台。要紧抓农村用水安全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入户、移动宽带全覆盖的时机,掌握本县域、乡村用水安全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时间和进度安排,拓宽营销客户群体。

2.建设美丽乡村,鼓励乡村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农村旅游产业相融合。要结合地方农田水利项目安排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围绕各级政府“种养基地+生产加工+现代服务+其他”的“3+模式”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开展业务营销,加强沟通和联系,通过支持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内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要围绕农产品季节性种植、观赏、采摘、体验等时机支持农户扩充旅游产业消费市场,带动当地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要加强与涉农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要与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各市、县设立的派出机构联系和沟通,共同推进“政银担”业务,要采取“互为推荐、相互提示”的方式共享客户和产业信息,增强合作深度,共同防范资金和信用风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融资。

3.支持乡村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要适应传统农业种、养殖季节特点,支持关中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春耕秋播,在相关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龙头企业购买农机具、灌溉设施、运输设施等方面积极支持,满足传统农业产业信贷需求,对列入政府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先支持。要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的政策,通过信贷支持粮、棉、油、蔬菜等基本农作物及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反季节蔬菜、果品的储藏、运输和网络销售,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4.细选乡村农业项目,支持农业产业与扶贫攻坚战略。要深耕县域乡村沃土,深入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户居住地理位置、家庭劳动力特点、周边农业产业特点等加大金融扶贫力度。要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信贷资金要优先支持本区域乡村扶贫产业,择优选择忠诚度高、产业发展前景好、能吸纳本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及利用规模化种养殖业盘活贫困户家庭资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予以支持,大力拓展普惠型农户经营性贷款和普惠型涉农小微企业贷款。要深入掌握本地乡村贫困户周边的种植、养殖、加工产业,结合本地贫困户的生活和资产特点深度推动产业扶贫,采取贷款利率优惠,提升授信额度,激发产业主体扶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稳定性,促进金融扶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

(三)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支农服务质效提升

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农信社应充分提升物理网点的功能和价值,加强网点转型,将网点打造为真正的社区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存、贷、汇等各类金融服务,使网点成为紧密农信社与客户关系的良好平台,提高客户忠诚度;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便民载体的服务功能,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线上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农信社的获客能力。二是完善信贷供给体系,满足“三农”领域信贷需求。农信社应继续倾斜信贷资源,运用信贷资金杠杆,撬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完善金融创新体系,满足新形势下的新需求。面对日益变化的农村新环境和相应催生的客户新需求,农信社必须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市场需求、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

(四)构建政策机制,确保金融支农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创新担保方式,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二是构建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支农动力。要进一步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采取强化考核、激励挂钩的方式,考核服务各类涉农主体、创新支农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针对涉农信贷、小微信贷风险较大的情况,应适度提高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出台有关尽职免责政策,调动各级机构和人员的支农积极性。三是构建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提高支农活力。农业是弱势产业,涉农信贷往往蕴含着较大风险。农信社在深耕“三农”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风险防控,积极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运用好现有的涉农贷款、扶贫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并通过进一步寻求政策性担保、政府风险补偿、发展贷款保证保险等措施,分散涉农、小微信贷的风险。四是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形成高效支农合力。农信社要在与有关政府部门、院校、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拓展深度合作领域,细化合作意向,争取优惠政策,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切实形成政、银、企全面高效的多方支农合力。

猜你喜欢
农信社支农信用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农信社金融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大竹农信社:以花为媒宣传金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