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关于师德建设的几点感悟

2018-03-26 15:41牛津华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牛津华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求教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有一支宏大的教师队伍,而教师这一行业又与其它行业不同,它对后代的影响巨大,对社会影响极大,必需重视师德建设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它与其它职业道德有相通之处,诸如对服务对象的耐心、对业务的钻研、对工作制度的遵守等等。此外,教师还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当然,我们的老师传道,主要是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中国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就对教师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师德建设,重视师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师德建设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儒、道、释”三家,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重修身。关于这一点,儒家经典《中庸》有“尊德性而道学问”的话,在曾子所著儒家经典《大学》里讲得至为明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止,知止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今天我们借用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志于道”即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引,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乎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据于德”即根据教师的高尚师德,也就是“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于仁”,就是依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耐心、关心、热心,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游于艺”就是在学术的天地里徜徉,就是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就是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把教师的学习研究成果,学习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也是教师对所掌握的知识的一种自然地释放。四者相辅相依,不可或缺。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以来的教师们功不可没,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文明一度衰落,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百业俱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正在逐步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面对这些极高的评价,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应承担起应担的责任,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要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当学生出了问题、做了错事的时候,要勇于自责,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去帮助学生。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高度评价。在我们这个民主法制的社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孔子所说“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教育理念仍是适用的。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会在自己的职业中感到无穷的乐趣,所谓树桃李者得其实,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提高素养。

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健全的人格。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品德和情操去教育、影响学生。

第四、学高为师,终身学习。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以上所谈对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理解,是笔者多年教育实践中对师德师风问题的体察和感悟。现把它写出来,愿与同仁共勉。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