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走进学生心中

2018-03-26 15:41王洪亮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家长

王洪亮 庞 燕

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 四川南充 637538

道德依靠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每个学生应该自小树立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这既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学生越小,可塑性越强,社会对他的影响就越大。中小学时期,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方面加强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交流中逐步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尊重他人的合法利益,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为此,我们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力配合。

一、切实做好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小学的思想品德,初中的思想政治教材,现在统一变更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的社会发展,是当前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道德认知即对社会主义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法治的认知是法治教育的基石。中小学生只有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与其个人成长所必备的基本道德与法治常识,并且经过个人的理解、认同、内化、升华后,才能形成个人的道德观念以及法治意识。教师应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系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要通过具体而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观,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可以多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正反方辩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内心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具备了道德认知,还必须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教学环节或者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对美丑善恶产生内在的情感冲突,自觉排斥丑陋的行为,接近和赞赏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说教,学生根本就达不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教师可以用身边的人和事为例,说明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反之,部分人不讲诚信,可能短时间得到利益,但最终造成人生的失败。这些熟悉的人和事,会让学生在内心会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在心灵的震撼中自觉认同诚信的价值意义。

二、利用学校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学校要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切实普及基础性法律常识,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学习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联。

例如,在法治宣传栏中,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典型违法案例,让学生先结合自身的法律基础和原有观念进行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人物行为与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呈现具体的法律依据,让学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认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素材,在班级黑板报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漫画的形式宣扬遵纪守法的中华传统美德。

在具备道德情感之后,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但不一定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需要在实践锻炼中转化为坚强的意志。学校要善于应用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进而产生稳定的道德行为。

例如,班与班之间展开清洁卫生大比赛、纪律流动红旗、评选学校道德标兵、开展劳动周等活动,在活动中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清洁讲卫生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对自我生活的管理,提高行为约束能力,增强其自律意识。

三、家庭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

学生在家庭的时间占总时间的80%,所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家长在孩子面前就时常做到以身作则,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试想一个日夜打麻将不回家的家长,能教育好孩子吗?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讲文明、懂礼貌,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在关怀中长大,让学生能够体会爱,学会感恩。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能一味迁就,更不能助长,而是明白告诉孩子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错了,绝不是简单的惩罚。

家长应该主动与学校沟通,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操行,主动介绍学生在家里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孩子思想变化以及家庭情况对孩子的影响。班主任老师也要随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家校双方合力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统一的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社会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社会上有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学校可以与政府司法、宣传部门建立联系,邀请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进程,完善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育,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当然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社会的帮助。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实现伟大中华复兴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家长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家长请吃药Ⅱ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