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高度 读出维度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读”

2018-03-26 15:41胡荷琼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算式应用题数量

胡荷琼

平阳县平阳新纪元学校 浙江温州 325400

一、学概念和术语教学中的“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应出来的数学方法等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显而易见,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考、推理、判断的基础。而数学概念是借助语言或数学符号来表达的,训练时要抓住三读:初读、细读、精读。每一读要细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目的性必须明确,带着目标去读,并达到一定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讲清概念、术语所反映的对象和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对其有明确的影响。其次,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词和词组的训练,比如:“和”、“差”、“积”、“商”、“乘”、“除”、“比……多”、“比……多……”、“比……少”、“比……少……”、“减去”等。例如:教学“倍数关系的文字题:甲是50,乙比甲的3倍少20,乙是多少?”初读时,学习的目标是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细读时,则要弄清数量关系,即甲和乙之间的倍数关系,知道乙和甲的3倍比,而不是和甲比;精读时,则要理清解题思路,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能求解。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又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训练。

二、文字题教学中的“读”

在文字题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对于学生运用数学概念、术语和分析数量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抓好“运算符号”的语言表述训练

如:“+”表述为:加、加上,不能表述为:加以;“-”表述为:减、减去,不能表述为:相减。

(二)重视“运算结果”的文字表述训练

如加、减、乘、除的运算结果,分别称为和、差、积、商。

三、计算教学中的“读”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占相当的比重,试题是计算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一式多读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练习数学基本术语的使用,熟悉一些数量关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读算式

在数学中有多种多样的算式,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混合算式等,每个算式、表示不同的意思,即使同一算是也可用不同的语言叙述,

如:3×8=24,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叙述:1、3乘8等于24;

2、8乘 3等于 24;

3、8个3相加是24;

4、3个8相加是24。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读算理

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表达要有条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符合逻辑关系,通过阅读书上的算理,可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的逻辑顺序。如:教学“8加几”,8+6=14,我让生读一读8+6=14你是怎么想的?因为8+2得10。所以分成2和4,10加4得14。

四、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读”

(一)读图画的

通过图画的形式,渗透应用题基本内容就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数学研究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小朋友在观察图画后,叙述时,应说得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而不是具体、形象、生动。如:教学图画类型时,有一题气球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说:“小明有10个气球,飞走了4个,还剩下几个?”另一个学生说:“小明有10个气球,可他不小心弄飞了4个,他哭了,他还有几个气球呢?”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注意老师的评价导向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量关系的分析上来。

(二)读表格式的

随着一年级小朋友识字量的逐步增加,出现了表格式应用题。它图文并用,起过度作用。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表格这种清清楚楚的形式知道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能弄清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在读表格式应用题时要让学生说清信息和问题的3句话,

(三)读一般文字叙述的

应用题大多为文字叙述应用题,阅读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好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寻找合理的解题途径。如:小红买了8个梨子,小华买的和她同样多,两人一共买了多少个?出示此题后,让一个学生先范读,再让大家小声读。这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什么叫同样多?这题中同样多是多少?”把这题最关键处突显出来。

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阅读。以“读”促思,以“读”促说,以“读”促学,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和能力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读与思的培养,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算式应用题数量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怎么写算式
统一数量再比较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