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多多 师生乐满堂

2018-03-26 15:41蒙小爱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角形创设情境

蒙小爱

田东县印茶镇巴麻小学 广西百色 531500

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因此,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的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游戏情境导入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注意力易分散是儿童的特点。有研究表明,他们的注意(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能妥善地引入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势必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例如《可能性》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会玩吗?想不想赢老师?

生:想!

师:好,我们就来玩一玩。(师生比赛三次。)

师:刚才有没有三次全赢老师的同学?全赢的把手举一举。(找三次都赢了老师的学生上台再比一比。)

师:现在还想赢老师吗?

生:想。

师:一定能赢老师吗?

生:能!

(再比赛两次,师生各赢一次。)

师:那么在没有比赛前,能不能说一定赢老师?

生:不能。

师:那应该怎么说?

生:可能赢,可能输,不一定赢老师。

师:(出示课题)这就是我和同学们今天一起要研讨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故事情境导入

上新课时,我常常以讲故事开头,来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境,并把龟兔跑的路程变成一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走过的路程。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问题情境导入

数学学习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

四、悬念情境导入

悬念是由学生所学知识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知道为什么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节课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就可以吸引学生动脑筋思考。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设计一个猜猜是什么三角形的活动。教师课前用硬纸板分别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若干个。教学时先出示第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然后进行如下问答: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

教师出示第二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出示第三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都进行类似的问答。这时,教师出示整个三角形,学生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利用悬念拨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心弦,此时学生的心理是在“愤”和“悱”的状态下,欲罢不能,渴望揭开谜底。这样就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五、图像情境导入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画片、卡通片、实物等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被激活。教学中创设这种直观的情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

如我在教学“认识2”时,首先出示: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我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通过提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吃饭要有2根筷子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创设图像情境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想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充满趣味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为学生打开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就会收获满堂。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