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信息技术 打造趣味音乐课堂

2018-03-26 15:41王梦迪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重难点我会学科

王梦迪

常熟市元和小学 江苏苏州 215500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对于音乐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将其视作副课,没有足够重视。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让其长期处于单一的学习状态,能力和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导致新课改目标无法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加强重视积极改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直观性、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给音乐课堂增添趣味,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让教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向现代化。

一、营造氛围,激发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课堂。兴趣作为学习动力,不仅是优化教学的关键,也是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钥匙。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氛围,帮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突出,一味地采取灌输的模式授课,这就使得学生兴趣下降,无法真正融入到课堂中。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学生情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在导入这一环节,我会应用视频、录像等直观的手段呈现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其建立感官认识,以此顺利导入课堂,让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一方面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设计《渔光曲》一课时,我就从网上搜集相关的电影片段,剪辑关键部分与音乐配合。之后,在教学时我就先播放影像,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之后播放音乐,这样就能创设情景,让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有所依托,变得更加具体。接下来是学唱的部分,我先带领学生演唱,在熟练之后,我就用DV机将学生的演唱录下来之后,与范唱对比,引导学生直观比较,在其发现自身不足后,我会适当点评。这样一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还能激发其音乐学习的愿望,在榜样的驱动下,获得更大提升。由此,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促使其主动感受音乐,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再如,在让学生欣赏《天鹅湖》的过程中,我采取了相同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我从网上搜集并下载天鹅在湖水中跳舞的视频等,到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这样一来就营造了优美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作品欣赏的欲望。随后,我就进入正题播放《天鹅湖》,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走进音乐作品被其中如诗如画的风景吸引陶醉。这时,我会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充分运用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供自主思考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打破传统,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情境的引领下,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感知内涵。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学生想学、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加强整合,培养审美情趣

新课标强调,小学音乐课程要注重与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整合。意识到这一点,就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促进知识的融通,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更是帮助学生音乐探索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其视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形式,以此提高灵活度,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平台,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所谓“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此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爱祖国》这一单元为例,在设计教学时,我就联系语文、体育学科,先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的视频,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升旗仪式严肃庄重的气氛。随后,我会播放国歌,让学生按照体育课队列排队,一起行队礼。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就能充分感受祖国情怀,无形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再如,讲到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首抒情曲,注重情感的表达,我就先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芭蕾舞视频,让学生观看,在熟悉作品内容之后,我会借用语文课分析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充分感受天鹅湖的剧情,尝试走进作者,与其产生共鸣。这样一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调动其对作品欣赏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全面理解作品内涵,以此促进审美情趣的培养。此外,在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描绘美丽风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抓住这一点,我会提供学生联想、绘画的平台,鼓励其一边听歌,一边绘画,将欣赏到和想象到的景色描绘出来。这样一来,就能将听想画结合起来,以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的设计充分应用了艺术相同性的特点,不仅实现了学科的整合,更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寓教于乐,给音乐课堂增添了无限趣味。

借助学科的整合,不仅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引导,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平台,让其在体验感知的过程中领会学科魅力,还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其在认知的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

三、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既不像语文学科那样,可以用文字叙述表达,也不像美术学科那样能够借助作品直观形象的展示。音乐是由一个个音符组成的,能被听到却无法看到,这是学科特有的艺术表现。对此,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将声音转化为画面,促进学生理解,有效突破中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音乐知识抽象性的特点,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的表达能力再好,语言再精炼,学生理解也存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直观呈现知识点,及时弥补传统教学中不足,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以此促进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学演唱《剪羊毛》歌曲时,最大的难点是多次出现休止符,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忽略,进而出现错误,无法准确完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就在课前设计相关的课件,让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与此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朗读歌词、学唱旋律的训练,帮助其注意停顿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而且能顺利推进教学,让课堂更加流畅、自然。除了设计专门的课件解决重难点,我还会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意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著名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展现中”。根据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我就会突出意境,联系学生生活,鼓励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在这一背景下,就能充分运用学生感引导学生想象,让其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在想象力的帮助下,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引入动画,一方面突出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让学生关注重要旋律;另一方面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借助其直观性特点,促进学生感受理解,有效落实课堂目标。

由此,就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解决音乐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尝试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信心。并且,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促进自身理解力、想象力判断力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打破传统,激发兴趣,还能活跃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精心设计,灵活引导,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给学生学习音乐增添趣味。

猜你喜欢
重难点我会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会分辨
我会玩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