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化理论视域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观

2018-03-26 15:41陈雅婷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二语英语语法范畴

陈雅婷

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多年来,语法教学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教育者们在总结了以往常用外语教学法的经验后,认为外语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法的重要性,并主张提升二语学习过程中语法内容掌握的灵活性。如戴炜栋(2006)认为学习者适当注意语言形式对提升其对目标语语言知识的归纳能力有利无害。而学生的这一种归纳能力实质上就是在范畴化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范畴化就是将具有共性或相似性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英语语法项目规则繁多,应试体制下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学习者语法知识系统的形成。因此,巧用范畴化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有效归纳和吸收语法条目。

一、范畴化理论概述

范畴化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范畴,又可称认知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人类的所有认知来源于对世界的感知与体验,始于对事物的范畴化,先获得范畴,再形成概念,概念系统是根据范畴组织起来的(王寅2007:95)。

由此,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是人脑重要的认知过程,它支撑着人类对比和概括事物的能力,它既是一种有序的分类过程,又是一项系统的归纳工作。而任何一种学习过程都是思维的过程,语法学习也不例外,语法习得过程也存在着种种范畴化的过程值得深入探究。

二、范畴化理论视域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一)可行性

人脑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都是基于范畴化过程,语言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符号,人类亦可对这种符号进行范畴化。受种族、文化、地域等因素制约,英汉两种语言在范畴分类系统上也存在差异。学习者的目的语产出受到已成形的本族语语法范畴的影响,常常发生中介语、石化等语用失误现象。因此,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应意识到英汉语言范畴的差异所在,努力克服母语范畴对英语语法范畴的影响,自主建立目标语外显知识系统。而在语法学习中实施再范畴化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再范畴化就是对已被归纳或已理解的范畴予以加工,进行二次认知,它有助于学习者对所接触的语法条目认知表征的形成,对形式与意义和功能关系的认识的深化,从而促进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另外,再范畴化还有利于学生将英汉语法范畴特征进行对比,再将新旧知识范畴加以连接,在此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扩展语法知识范畴。

有鉴于此,再范畴化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法归纳能力,又丰富了对语法的感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畏难情绪,有益于对语法知识的灵活掌握。

(二)实施建议

1、四维教学

传统语法教学中重形式轻意义的模式使其逐渐被社会淘汰,而形式与意义兼顾的教学模式又日渐显露出其忽略语用的局限性。由此,当下二语教学提倡三维语法教学模式,即在语法教学中应该关注形式、语义和语用三个维度。

随着二语习得研究不断发展,语法教学的第四个维度已经被教育者们发掘,即语用差异对比,也就是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一语法范畴上的使用异同进行比较。文化差异使同一语法形式在不同语言中产生了不同的语用意义,致使不同文化中的语用原型产生差别。语用原型是一种常用语用模式,它是在有差异文化背景下的相同场合中形成的(梁晓波等,2006:71)。语用原型的差别同样会造成语法范畴使用上的问题。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目标语的语用原型,或受母语语法认知模型的干扰,英语学习者往往在使用英语过程中缺乏对应情境,造成语用失误。语用差异对比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就此突显。英语语法教学应在形式、语义、语用以及语用差异对比四维框架下进行,才能真正有可能促进学习者完整地建立特定的目标语语法范畴。

2、明暗结合

明示教学法与暗示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种教学方法。明示教学观指出,并非所有语法都是在自然环境下习得的,有顺序、有计划、有系统、少量多次地进行语法教学非常必要(Mitchell,2000:281)。Nunan(2001)的暗示教学观主张除了机械记忆与操练以外,学习者还应自主发展目标语法系统。以意义为中心的暗示法提供给学生一个语法学习的语境,使其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范畴成员联系的建立,但这种联系缺乏系统性。而以形式为主导的明示法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语法知识,加以适当的复习巩固,经历反复的再范畴化过程,逐步完成范畴各成员明确关系的建立,从而实现相对完善的目标语语法范畴系统的建立。

考虑到中国语境下英语学习者真正能够体验外语的机会有限,明示教学法存在机械死板等弊端,而暗示性教学法又存在高耗低效等缺陷,由此,语法教学应倡导以明示为主,暗示为辅,“明暗结合”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形式与意义的习得。

3、循序渐进

同范畴成员一样,几乎所以英语语法范畴中都存在边缘项目。例如,动词的时态范畴中,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形式就是典型成员(原型),而不规则变化形式则是非典型成员(边缘成员)。范畴中原型成员的突显性决定了其在认知过程中的优先性。由于学习的过程都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学习者对某一语法范畴的学习顺序也应先学习典型的规则和用法,而后再逐渐掌握非典型的,即先原后边。

外语教师也应在语法教学中避免主次不分和一次性灌输,注重分层、有序的输入,遵循先原后边原则,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及学习规律。同时,语法教学的四个维度也应循序渐进地渗入。首先要让二语学者对所学语法范畴的典型形式与意义有基本的感知与理解,而后创设适用情境,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其语用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使用该语法范畴。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顺利地从每一个低阶向高阶晋级。

三、结语

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应试背景之下,语法又是二语学习中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的部分,很多教师则采用反复操练的方法,导致学生仅仅学到了一些语法条目,却未真正习得语法知识。这种机械操练无疑会促使二语学习者产生对语言学习厌倦感和焦虑感,不利于语法知识的构建。

在语法教学中适当渗透范畴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可行价值,外语教师应该对范畴理论有一定了解,认识到语法范畴也是一种原型范畴,语法学习中的范畴化既能符合语法学习规律,又可增强的语法学习的系统性,还有助减轻学习负担,舒缓焦虑情绪。在这种语法教学环境中,才能真正有可能促进二语学者目标语法知识系统的完备。

猜你喜欢
二语英语语法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