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8-03-26 07:14谢招娣
求知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激趣课外阅读习惯

谢招娣

摘 要: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趣;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外阅读应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听到教师讲故事,孩子们必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渔夫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有一天早上,撒了三次网,什么都没捞着,他很不高兴。第四次把网拉拢来的时候,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他就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岸来。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渔夫打上来的是什么,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下面的内容。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天方夜谭》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孩子们在享受奇妙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魅力,产生了主动阅读的愿望,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1.结合课堂教学传授读书方法

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画出精彩片段欣赏品味,还可在适当的地方圈点批注,写上自己的感悟。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很好。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泛读。针对报纸、文摘、刊物大可泛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即可。大体地把没用的略过,这样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需求点。

(2)精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对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要精读,“从厚到薄”,然后到“从薄到厚”。意思是拿到一本书后,做笔记、查资料,争取每个句子、每个词都要弄懂,读得越来越厚,等这本书知识点大都明白后再提炼书中的精髓,为我所用,把书读“薄”。

(3)选读。书不在于读的有多少,而在于悟出了多少。时间短,选短篇,读一篇,悟一篇;时间长,读经典,花点时间长经验。这些方法可按课外阅读的目的与需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

三、挖掘资源,让读书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多读书,首先要有充足的书源。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可以同时开放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可让学生自带图书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可在班级微信群、教师微博上专门上传一些经典阅读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适宜的阅读计划,保证阅读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阅读资源,课内外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保证基本的阅读时空条件。让学生有时间自主阅读,给学生留出广阔的思维空间。

“让读书成为习惯”“静静阅读”“定能生慧”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每完成一段读书之旅,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分享;通过讨论去了解其他的书,激发阅读更多书的热情。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阅读量,也才可能有“举一反三”的博览。教师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各种活动相结合,如我组织学生成立了“读书会” “阅读组”“课外阅读沙龙”等,经常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如“我的读书故事”“我推荐这本好书” “经典读物知多少”“我最喜欢的经典”等,在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真正让读书成为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谢春辉.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2(14).

[2]高东霞.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

猜你喜欢
激趣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上课好习惯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