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8-03-26 08:25黄兆祥梁军慎晓丽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黄兆祥 梁军 慎晓丽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独立学院由于在国家教育规划和自身定位方面的原因,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虽然独立学院的毕业学生中有一部分人上研究生继续深造,且大部分将直接走向社会。同时随着大量研究生的毕业,用人单位招聘研发人员时,都优先选用研究生,而一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更多的是从事应用性的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加上后期自己不断地加强学习和实践,可逐步转向研发岗位。

这就要求我们独立学院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趋势,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需要搭建以专业知识的应用为前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对如何培养适合独立学院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做法,做出一些探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其实和本院刘献君院长提出的个性化教育本质上是相同的。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也和学院提出的潜能导师制不谋而合。根据学院的部署,专业的定位,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入手,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按照学院“关于制订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优化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专业培养方案,构建能与市场需求有效銜接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教学规范,并通过积累试点专业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来带动相关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改革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服务于地方区域的特色经济,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可以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在本科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增加实践环节,逐步完善在教学计划和教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以及实行弹性学分制。

三、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1.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依照“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空间,发挥其潜能”的指导思想,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修订了新的培养方案。优化后要构建一个具有逻辑性、科学性的整体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更好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扩充专业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基于专业兴趣和个性化进行自主选课的需求,专门设置专业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增设许多门的选修课程,甚至设置了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既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又突出了职业技能提升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培训类课程,进一步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3.教材选用

选用教材,要求以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教学一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偏应用型的教材为主,然后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满足教学的要求。

四、丰富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平台

1.教学手段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学生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反思性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虚拟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支持式教学等,还包括现在比较好的翻转课堂式的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实践教学

(1)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继续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载体,全面促进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建立专业实验室,扩展已经实验室的实验项目,设置更多的实践课程等形式,包括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结合第二课堂和各类竞赛等形式,综合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比重,比如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大作业等实验实践类课程等,体现设计性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2)专业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以前实验室只是在有实验课程安排的情况下,才向学生开放。但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也向学生开放。一是教师有课题项目需求,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团队,经教师申请,实验中心和学部批准,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二是学生自己提出申请。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为研究对象,提出课题或者项目申请书,经学部组织评委教师进行答辩,通过后,便可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条件,并可以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根据学生的要求,还可以给予配备相应的导师加以指导。采取这些不同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3)稳定进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发现学校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特别是专业选修和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加大同企业的联系和协作,甚至可以实现教育培养的订单式服务,也就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的机制。

五、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一批“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就是培养成“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要求他们不仅成为专业学术水平上的学者,而且要成为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不仅精通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引导好、培养好。

六、总结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个大工程,我们国家高校众多,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学校只有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发展的规律,认清自我,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培养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社会的承认,学校的发展才能长远。

参考文献:

[1]梁雪松,王万岗,谭 航,等.应用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2):38-41.

[2]王家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7):77.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