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田间学校,职业农民成长的家园

2018-03-26 12:28本刊编辑部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田间培育

本刊编辑部

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项目的过程中产生的农民培训方式,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的主要手段。伴随我国“三农”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它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职业化的生动体现。农民由身份转变为职业,离不开观念的解放、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教育培训的职业化跟进。把学校办到田间地头,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不脱产,就能进行职业化的学习和操作,如同城里孩子工厂实习、顶岗实习。而且这种田间的“实习培训”不是单一的,是职业加教育的复合,它汇聚了生产和教育的多种资源,将专家、技术、教材、场地等各种要素自然融合,它既可以是邻近乡镇的生产田、试验地,也可以是合作社、农业企业或生产园区,它可以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上的任意一环,真正贴合了农民职业化的需求。

农民田间学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主体的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把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抓手,先后于2015、2016年印发《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健全农广校体系——走进农民田间学校”活动的通知》,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工作做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建立20万所农民田间学校的目标任务。地方各级农广校经过积极探索有效经验和模式,建成了一批有影响、可复制、能推广的农民田间学校。如河南省统一挂牌规范管理1500余所农民田间学校,并成立田间学校联盟。江苏省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成各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及田间学校近400个。青岛市统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发展农民田间学校118所。这些田间学校经过规范和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地一同构成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近9000个培育基地,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民田间学校成为助推职业农民成长的美好家园。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田间学校用农民身边的产业、技术、财富、思想将农业人才汇聚交流,振奋、激发着农民的创业热情和拥抱生活的美好向往,它如同遍布农村大地上的能量站,辐射带动着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它如同功能复合的能量体,既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實践基地、为农技推广搭建舞台,也为农民活动提供场所、为农业部门树立窗口,更为农业产业发展积蓄动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路架桥。农民田间学校已然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成才的美好家园,成为培养乡村振兴骨干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猜你喜欢
职业化田间培育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