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た创高校党建新篇章お

2018-03-26 02:11谭书敏
关键词:历史使命高校党建新时代

谭书敏

摘要:

“中国共产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四个伟大”确保实现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开创高校党建新篇章。要抓好高校党的人才培养,接力实现伟大梦想;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进行党的伟大斗争;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建设党的伟大工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党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新时代;“四个伟大”;历史使命;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1000104

一 、深刻把握“四个伟大”,确保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伟大的使命感产生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保障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离不开伟大的斗争。“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它明确了我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体部署与战略。

第一,“伟大梦想”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不懈奋斗的伟大斗争史。”(1)发展到今天,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自信和从容。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传承。它不仅回答了党“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担当什么样的历史使命”(1),同时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历史传承与担当。

第二,“伟大斗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强有力的武器。在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开创新局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为此,“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1)“伟大斗争”是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应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它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承担历史使命、推进事业发展的问题。

第三,“伟大工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过硬的保证。“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最强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的根本保证。

第四,“伟大事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伟大事业”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四个伟大”是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要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必须始终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在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应对许多“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1),因此“伟大斗争”不可缺少;而要想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还需要开启新的“伟大工程”,即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肩负起历史担当,开创高校党建新篇章

党的历史使命召唤着我们共产党员为之奋斗,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接力传承。特别是作为党培养多年的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理应肩负起历史担当,开创高校党建新篇章,使高校始终成为党领导下的坚强阵地,推动内涵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做到“四个服务”。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党的人才培养,接力实现“伟大梦想”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者得天下”。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在高校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和改进党的人才培养方法,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的切实需要,关乎我们能否接力实现“伟大梦想”。抓好高校党的人才培养,首先要加强高校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这是抓好高校党建的重要保障;其次创新党的人才培养观念,即党的人才培养视野要从培养党内干部拓展到培养社会各类管理人才。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领导全国人民共谋复兴和发展的长期执政的政党,不仅要管理好党的各级干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政权建设,还要管理社会各界人才,体现党对社会各界的全面领导,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再次要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之间的关系,“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1]

(二)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进行伟大斗争

高校不仅是思想理论的建设者和引领主体,也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在高校中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就必须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体系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改革创新作为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充分发挥高校思想理论创造和引领功能,发挥人才培养的阵地功能,以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发挥科学育人功能,同时加强高校育人文化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最后,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场域。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复杂,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是新形势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做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者。

(三)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建设党的伟大工程

在高校建设党的伟大工程,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领导机制和制度。这一机制和制度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保障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平稳推进,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当前形势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体要处理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處理好党委书记和校长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学校根本制度和学校具体制度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遵循原则和开拓创新之间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和权力使用之间的关系,即要抓好、抓牢、抓实思想作风建设,建立起既能鼓励领导干部锐意创新、勇于开拓,又能把权力管得住、用得好的制度体系,让权力阳光、透明、高效地运行。

其次,要探索构建高校院(系)党的领导新机制。目前,高校党的领导“层层弱化”现象仍然存在,在院(系)层面仍然存在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和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强化院(系)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党的领导一竿到底,才能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打通党建和业务的壁垒,推动党对高校领导的内涵更加深化。一是发挥好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在院(系)教学科研等事务管理中落实政治责任,确保坚持牢固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以政治标准引导业务标准;二是推进院(系)党委(党总支)班子建设,试点交叉任职,让党员院长(系主任)担任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让党员副院长(系副主任)进入院(系)党委(党总支)班子,将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培养为院系负责人,将院系负责人中的非党员培养为党员;三是切实加强在教学科研团队中的党组织建设,教学科研团队构成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将教学科研团队中的带头人培养为院(系)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实现团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无缝对接;四是切实推动党的领导各项制度在高校院(系)党委(党总支)的落实落地,确保民主集中制和党政联席会制度在院(系)党委(党总支)的作用发挥,确保本单位重大事项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逐渐探索建立党政分工合作、集体领导和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打通党务和行政的壁垒,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院(系)权力运行机制。

(四)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推进党的伟大事业

党的伟大事业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推进党的伟大事业是紧密相联的。回顾我国高等教育6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第一,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第二,要把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作为高校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塑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第三,着眼于社会需求,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创建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和人才优势,积极支持高校开展探索性研究、国家需求的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要加快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对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理论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大学参与全球或区域性的双边、多边科技合作计划和人员交流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第四,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多样化、开放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第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完善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进一步理顺高校内外部关系,打造有利于高校发展的治理环境。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辟出美好前景,还会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注释: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自2017年2月27日起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五个着力点[J].学习导报,2004,(3):6-7.

Abstract:“The first heart and dut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arty is to seek happiness for the Chinese,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of China.” “four greats” ensure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new era. We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and open a new chapter in the Party build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the high schools leadership and build a great dream, we should grasp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carry out the great struggle of the Party,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the Partys great project, also We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high education busines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ce the great enterprise of the Party.

Key words: the new era; “four greats”; historical mission; the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编辑:鲁彦琪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高校党建新时代
“只留清气满乾坤”
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教育的使命研究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