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2018-03-27 13:45施程文
传媒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互联网+思政

施程文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日渐成熟,互联网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成为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实践成果,对于各个社会领域的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更加需要在“互联网+”模式下承担自身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需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更加深入地探讨。

一、“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互联网+”就是依托于网络技术来完成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而具体到教育行业来看,“互联网+”模式实际上指在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因素,将互联网作为教育工作中重点考虑的环节,使之为教育工作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环境中,大学生对于网络、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利用网络作为切入点,从而才能使互联网对学生发挥正面的影响。

二、“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看法,对“互联网+”模式形成正确的认识。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通过网络便可浏览各种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眼界,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接触社会各个角落的窗口;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内信息海量,其中充斥着大量有害信息,而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在接触到这些信息之后,可能会对其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辅导员教师必须要对互联网形成全面的认识,既肯定互联网的优势,同时又能认识到网络的弊端,对互联网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辅导员才能积极适应“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政教育环境。

(二)创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高校辅导员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多是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或者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进行,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而在“互联网+”模式下,辅导员的教学方法能够得到创新,教师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QQ或者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匿名的交谈,通过这种的方式沟通,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放松,避免了面对面交谈中学生出现害羞、紧张甚至恐惧等情绪,让学生能够卸下防备,真诚与辅导员进行沟通,接受教师的鼓励。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思想价值观念,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QQ或其他社交平台编辑发送蕴含积极精神内涵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三)丰富教育内容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应当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网络环境既能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又存在不良信息混杂的问题,切断学生与网络环境之间的联系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当正视网络的正面价值,并从中寻找具有正面价值的内容,将其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素材,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独立判断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例如,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往往比较关注,因此辅导员便可与学生就某一新闻事件展开探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后,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了海量信息,而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尚未成熟,因此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环境对于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思政教育进行创新,丰富教育内容,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辅导员互联网+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