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央行会计财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及借鉴

2018-03-27 10:20马云飞
商情 2018年4期
关键词:借鉴比较研究

马云飞

[摘要]当前,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正处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会计财务转型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央行会计财务工作未来如何发展,会计部门如何加强管理,从而不断提升会计财务工作履职的有效性值得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国外央行会计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做法,对我国央行会计财务部门提升履职效能提出建议。

[关键词]央行 会计财务 比较研究 借鉴

中央银行使用的会计标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限地或基本不进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重估的传统类型;二是大量使用价值重估的类型,即主要遵循国际财务准则的模式;三是欧央行体系使用的会计政策,主要是采取非对称会计处理。

一、国外中央银行会计财务管理的启示

(1)突出中央银行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中央银行既承担着调控宏观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又主导着货币发行、经理国库、支付清算等金融活动,业务性支出及配套的职能费用随业务量动态变化,财务支出结构与总额具有市场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由财政部门指导中央银行的财务管理,存在约束性强、弹性不足的特点,与中央银行有效履职的财务需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央行资金需求动态变化的要求。

(2)会计标准与计量原则尽量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会计核算不改变经济实质,但会计制度运用不恰当可能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财务实力。采用收付实现制和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标准和计量原则,即使资产的实际价值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由于没有实际资金的收付,就只能以买卖时的实际支付金额,即历史成本计量;而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各类资产不随市场价值变动相应调整账面价值,不进行减值测试。随着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的提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按照资产初始购买时的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造成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时,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也阻碍了中央银行会计计量属性的改革,使得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等各类计量属性无法适当运用,导致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决策。

(3)逐步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作为国际会计的通用准则,已被各国央行广泛应用。建议人民银行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过渡期,可根据银行性资金活动和行政性资金活动划分方式,采取两者并存制度,即对再贷款、外汇储备运营、黄金交易与公开市场操作等银行性资金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计量,对行政性资金活动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计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优势。

二、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财务部门履职的政策建议

(1)厘清与财政的关系,改进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体制。参照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央银行法有关规定,考虑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特殊性,提高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自主性,根据人民银行实际需求,遵循国际惯例,建立符合人民银行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供给弹性。借鉴《日本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对财务支出核批范围的界定充分考虑到中央银行在开展业务、维持机构运作等领域的独立自主性。

(2)实现会计核算标准收集整理和计量属性多样化,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美联储实行的会计制度大部分遵循美国公认会计制度(GAAP)的相关规定,只有极少部分因央行职能的特殊性而存在差异。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增强央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客觀性,也能积极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权责发生制的采用可以为谨慎性原则和成本收入匹配原则提供可行的基础,从而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人民银行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

(3)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及《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从国家层面,以立法方式,建立我国央行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研究,关注各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改革实践,逐步实现我国央行与国际会计标准接轨的目标。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根据自身国情,正确处理好信息披露标准的共性和特征的关系、处理好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关系,完善我国央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保证信息披露合理、合时、适度。

(4)逐渐引入外部审计以达到风险防范资源的整合。外部审计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工具,其公信力更强。人民银行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制度,充分利用民间审计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部门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工作。同时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报告及行长责任声明的方式,保证对外披露的会计报告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借鉴比较研究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