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之媒体表达

2018-03-28 09:43
传媒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政风党风问政

(自贡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自贡 643000)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魏晋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更有后人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可见,为政者是否实干关系一国之兴衰。幸福靠奋斗,兴邦靠实干。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社会深刻复杂转型的时代,出真招、不搞形式,鼓实劲、不鼓虚劲,才能在实干兴邦中“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中自有杆秤”。为政者实没实干?干没干出成效?群众说了算!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把为政者请进电视演播大厅,直接接受群众的“拷问”,是建设“阳光政府”、让权力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是转变行政作风,促进官员祛除空谈、崇尚实干的重要抉择。

在此背景下,一档过去从未有过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应运而生,这就是电视问政。纵观各地的电视问政,多数是由当地纪委监委主办、电视台承办,目的是为了达成“释放媒体和群众监督正能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从纪委监委的角度看,电视问政开辟了“纪检+媒体+群众”的监督模式;而从电视媒体的角度讲,电视问政更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监督形态。然而,电视问政毕竟是一档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节目就必须遵从于媒体传播规律,在充分依托纪委监委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全面调动媒体传播的各种手段,在“舆论监督的精准度、群众参与的广泛度、现场问政的犀利度和正风肃纪的威慑度”上下足功夫,如此才能真正把电视问政锻造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

一、五问一体,让党风政风在阳光下拷问

电视问政的精髓在一个“问”字上。要起到问政的效果,达到问政的目的,必须在“问”字上做文章。问什么?怎么问?许多地方的电视问政经过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问”的特色——五问一体,让党风政风在阳光下拷问。所谓“五问”,就是“问廉问政问事问效问责”。无论是廉政问题、作风问题、行风问题,还是效能问题、责任问题,均为问政的话题和追责的对象。

围绕“五问”确定话题。每期电视问政可设置一个话题或多个话题,在话题的确定上需紧扣“五问”的定位,被问的对象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也可以是同一话题下的多个部门或多个行业。

围绕“五问”选择内容。内容是决定节目质量和问政效果的重要因素。问什么?问的内容怎么筛选?是否符合“五问”的范畴是电视问政确定问政内容的依据。凡涉及反腐倡廉、干部作风、行业风气、机关效能和履责担责的问题,都可作为电视问政的内容。

围绕“五问”严肃追责。电视问政的作用是对“党风政风”进行有效监督,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追责到位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五问”代表的不仅是问什么话题、问什么内容,其根本还是“问作风、追责任”。围绕“五问”严肃追责,是电视问政提振舆论监督力的关键。

总之,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电视问政在话题的选择上要有广度,在内容的挖掘上要有深度,在责任的追究上要有力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党风政风在阳光下拷问。

二、四方互动,让媒体监督在问政中彰显

开办电视问政的初衷是什么?就是要让媒体监督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来,把存在于党政机关的不良作风和行业部门的歪风邪气通过媒体监督暴晒于公众视野。梳理各地电视问政的成长历程,监督力的不断提振是其生存之本、生命之源。那么,电视问政是如何实现监督力的深化的呢?一句话,四方互动,让媒体监督在问政中彰显。

(一)纪检监察与媒体监督的有效互动

在电视问政节目的策划、话题的选择、问题的调查、问政现场的把控和问政后的追踪追责等各个环节,有一个身影不可或缺,这就是“纪检监察”。媒体监督代表的是公众舆论,纪检监察代表的是公共权力,而公众舆论要收到监督的实效只有通过公共权力来实施实现。所以,纪检监察与媒体监督的有效互动,是电视问政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两者之间怎么做到互动呢?

在话题与内容上互动。作为一档由纪委监委主导的电视问政节目,问什么话题,由纪委监委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纪检监察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来决定。而问什么内容,则由作为承办方的当地电视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热线、走访等多种媒介和多种渠道进行收集。因此,在话题的选择和内容的收集上,纪检监察与多种媒介之间实现了很好的互动,从而保证了电视问政节目导向的正确性和问政的精准性。

在追踪与追责上互动。凡是纳入电视问政的问题,事后的深入调查,责任的准确划分,整改的及时推进,追责的最终到位,都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督促执行。而对责任人、责任部门怎么追责,对不良作风怎么处置,对违纪违规事件怎么整改,均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做及时的报道跟踪。由此,让问政后整改与追责的过程暴露于媒体的有效监督之下,确保了电视问政所关注的事件“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在舆论监督与纪检监督上互动。纪检监察机关所调查或关注的涉及党风政风的事件,通过电视问政曝光后会对事件责任人、责任部门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而被纳入电视问政的作风问题甚至廉政问题,又常常会被列为纪检监察的案件及时地进行执纪问责。进而,让舆论的监督与纪检的监督形成有效互动,二者互相借力,互为依托,共同推动党风政风的改善。

(二)问政话题与群众诉求的良性互动

反映群众正面关切,达成群众正当诉求,是电视问政的生命线和持续办下去的根本。电视问政节目按照每期“突出一个主题、反映一类话题、曝光一系列事件”的策划要求,结合当前热点和群众关切广泛收集问政话题,通过话题的遴选、问题的征询,让群众参与到问政中来,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充分表达其诉求。

走基层问民生,面对面征询问政话题。在问政主题确定之后,电视问政采编人员会深入到乡镇、街道、社区开展“走基层、问民生”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征询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这样征集来的问题往往是最鲜活的,在问政中最能与群众产生共鸣。

抛出问政话题,让群众广泛参与讨论。在每一期节目的筹备中,电视问政会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抛出相应的问政话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讨论,为问政的选题提出建议,为问题的征集提供线索,从而在群众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也为问政的直播营造起良性的社会舆情。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问政调查。问政的效果能不能达到群众的诉求,其决定因素是问政前的调查周不周密。在问政之前,电视问政采编人员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细致调查,不仅询问事件当事人,了解事实真相,还会走访相关群众,征求他们对事件的看法,深度剖析事件背后表现出的干部作风问题。

(三)面对面质询与专家评述的现场互动

电视问政是否有犀利度,取决于“问”与“答”的交锋。如何让电视问政有深度、有辣味?问出群众的诉求、答得让群众满意是关键。电视问政除了在问题的设置上进行周密筹划外,还应将事件当事人和专家评论员请进问政现场,在面对面的质询中,在专家的精彩评述中,把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在电视问政前,会针对事件主体责任人、监督责任人和对事件有裁量权的人来设置相应的问题;在电视问政中,一问主体责任,二问监督责任,主持人的追问环环相扣,让被问政官员没法虚与委蛇、敷衍应酬,只能直面问题。

当事人的质询紧接地气。事件当事人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是事件最直接的关联者。被问政官员的回答诚不诚恳、满不满意,只有事件当事人最明白。把事件当事人请进问政现场,对涉及的事实进行佐证,对官员的回答进行对质,对事件的处理进行质询,形成问政现场的“矛盾”和“冲突”,会极大地增强问政的“火药味”。

专家的精彩评述画龙点睛。引入专家点评是电视问政扩展问政外延、升华问政效果的重要手段。电视问政一般会聘请法律、政论、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专家作为问政评论员,对官员回答问题的态度、效果进行点评,对事件表现出的作风问题进行评论,对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剖析。专家的精彩评述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收到了引导社会舆论正确看待问政事件、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反映个人诉求的效果。

(四)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全方位互动

在新兴媒体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受众更青睐于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信息的手段更倾向于“两微一端”。电视问政在利用传统媒体站稳舆论主阵地的同时,需全面调动新媒体手段扩大问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利用新媒体收集问政话题。电视问政可利用当地纪委监委和电视台所掌握的网络资源和社会化网络,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收集问政话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话题的征集。

利用新媒体扩展问政内容。电视问政还可在问政直播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与受众的互动,现场接受群众的网络提问,场内场外互联互通,扩展了问政的内容,提升了问政的现场效果。

利用新媒体传播问政节目。电视问政除了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上进行直播外,还可通过网络、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同步直播。问政之后,将节目裁剪成一个个片段放在新媒体上刊载,让受众随时随地都能点看到问政节目,以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到达率。

利用新媒体研判问政效果。问政的效果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是考量电视问政节目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节目播出之后,电视问政可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受众的评价,对问政的效果进行分析,对群众的满意度进行评测,为问政节目的创新提质提供参考。

三、五度并举,让政治生态在监督中好转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电视问政节目的开办,真正把“权力”的运行纳入到了媒体监督范畴,通过媒体曝光、群众监督和纪检追责,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党风政风的转变,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营建起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问政,增强党风政风监督的精准度

电视问政的目的是推动党风政风的好转,为当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整治环境。电视问政在遴选问政话题时,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电视问政的监督触角就延伸到哪里。通过推动作风的好转倒逼工作的落地,从而有力提升电视问政对党风政风监督的精准度。

选准问政主题。结合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阶段性工作部署,以推动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为目的,精准选定问政主题。选准问政时机。根据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推进需要,踩准节点、适时跟进,以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促进作风的转变,从而倒逼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选准问政事件。按照不给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添乱、添堵的原则,对纳入问政的具体事件进行精心筛选,挑出其中具有多发性、易发性、普遍性的典型事件进行问政,力求做到曝光一个典型事件,解决一类突出问题,从而促进当地阶段性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群众关切和当前热点遴选话题,增强党风政风监督的参与度

电视问政按照每期“突出一个主题、反映一类话题、曝光一系列事件”的策划要求,结合当前热点和群众关切,广泛收集问政话题,通过问题的征询、话题的互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极大地延伸了党风政风监督的群众参与度。

通过走基层问民生,向群众征询问政话题。开展“走基层、问民生”活动,向基层群众面对面征询他们关心的问题,为问政话题的筛选提供重要参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和栏目热线收集问政话题。在电视、广播和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媒体上打出问政话题征集通知,让群众以网络留言、电话热线等形式向电视问政反映问题。通过纪检监察线索和群众信访搜集问政话题。地方纪委监委和群工局在群众来信来访线索中挑选出一些话题用于问政,特别是一些涉及腐败和廉政的话题往往来自以上线索。

(三)针对两个“责任”设计问政问题,增强党风政风监督的犀利度

电视问政不仅仅是让被问政官员“红红脸、流流汗”,更需坚持“问事必问责、问责问到底”,把电视问政作为“拷问干部作风、检验干部能力、质询干部担当”的重要平台,在犀利的问答过程中,将被问政官员作风、能力与担当一一展现在群众的眼皮下。

事件调查细致缜密。在问政话题确定之后,电视问政采编人员会对所涉及的事件进行周密的调查,以事实为依据周密设计问政问题。现场追问丝丝入扣。晒“四风”、问“两责”,在主持人一环扣一环的追问中,被问政官员的作风长短、责任担当展露无遗,达成问政曝光、舆论监督的效果。现场评论和现场对质相得益彰。在问政评论员发表评论的同时,事件当事人对官员的作风进行现场质询,极大提升了问政现场的氛围。通过以上种种问政形态,不仅提升了电视问政的犀利度,更让党风政风暴露在阳光之下,被问政官员的作风如何、能力如何,群众一目了然。

(四)问政监督与新闻监督相结合,增强党风政风监督的持续度

电视问政一般每两个月或一季度做一期,是一档周期较长的电视节目。虽然节目影响力很大、监督力很强,但不能对党风政风形成持续的监督。为弥补监督的断档,有的地方电视台在其新闻节目中开辟了“问政专栏”,及时报道问政的调查和事件的追踪,对党风政风实现了持续性的监督。

问政前有调查。在新闻节目中开辟“问政调查”专栏,围绕问政主题开展更加广泛的调查,把更多的监督报道以新闻调查的形式及时播发,为电视问政工作做好舆论铺垫。问政后有追踪。在新闻节目中开辟“问政追踪”专栏,对问政事件的整改、责任的追究和查处以及工作作风的转变进行及时追踪,凡问政所涉及的问题,怎么处置、怎么追责、怎么整改,均通过新闻进行报道,形成持续性的震慑。

(五)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及时到位,增强党风政风监督的威慑度

电视问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作风的好转和工作的推进。为达成这一目的,问题的整改和责任的追究及时到位是关键。为此,有的地方纪委监委专门制定了“电视问政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督促整改。涉及电视问政的问题,都要进行细致梳理,分清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分解到责任人,由纪检监察机关直接督促整改。严肃查处。对涉及违规违纪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会派出工作组对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缜密调查,严肃执纪问责,公开曝光。对问题整改和查处的结果,除了通过新闻节目进行及时报道之外,还在报纸、网络上进行刊载,在下一期电视问政中进行回复,让整改追责的过程和结果公开于媒体监督之下。

总而言之,电视问政作为舆论监督的一把利剑,对正风肃纪工作的开展,对政治生态的改善和政府形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开辟了舆论监督的新途径,增强了媒体监督的威慑力,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二是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改善,推动了党风政风的好转,起到了“正风肃纪”的作用。与此同时,电视问政还树立起了一个“品牌”。“有困难、有疑惑、有诉求找电视问政”,这样的话在许多开办电视问政的地方成为了老百姓的口头禅。可以说,电视问政铸就了一个全新的电视品牌,搭建起了一座党和政府与老百姓沟通的桥梁,树起了正气,传播了正能量,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政风党风问政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廉政文化涵养廉洁政风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七一”高歌新党风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全省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调查侧记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乘长风兮破万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