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全媒体记者的优化发展

2018-03-28 22:38陈玉明湖南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技能时代能力

陈玉明 湖南师范大学

如今,在全媒体视域下全媒体记者已成为时下热门话题。最早对于全媒体记者的认知可追溯到上个世纪末的美国,后来经我国专家学者的引进,在我国发展成为全媒体记者。中国气象报社的郭起豪在《一个全能记者的成长》一文中着重描写了“一个人的报网互动”,将不断提升个人的全媒体报道能力归结为全媒体记者或者“全能记者”的成长方式。[1]所谓全媒体记者主要指两类: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2]对于全媒体记者有人也称为“全能记者”、“全才记者”,后来的实践表明,全凭全媒体记者单枪匹马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全新报道模式,野蛮似的发展全媒体记者,倒不如结合媒体机构自身的差异性,合理有序地培养全媒体记者,才能更好顺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环境。

一、全媒体记者特征

全媒体记者是较于传统媒体所提及的表现形式,传统媒体通常对记者的采访、写作、编辑能力要求较高,多停留在书本文字上的技能,全媒体记者则具有如下的几种特征:

(一)新闻采写技能

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是一名记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优良的采访和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基本准则,就如乔治·奥格威所说:“好散文就像一块橱窗玻璃。”良好的写作能力是打开读者心灵的一扇窗户,既可以照亮读者内心,也可以敞开心扉,使读者接受你的写作方式。

(二)编辑技术能力

编辑技术能力不止传统的对文字稿件的编辑加工,其中包括对新闻图片、视音频、视觉传达等方面的编辑能力。当前,人们对手机网络的高度依赖,从而出现快消式的文化模式,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和新闻短片对读者更具吸引力,具备良好的新闻图片稿件编辑能力,以及新闻短片视觉呈现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

(三)新闻传播技能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全媒体记者的新闻传播更加自由化与全网性。全媒体记者多使用在“两微一端”的传播渠道,图片配文字、新闻短视频的发布常融入记者的工作之中。更复杂的则要求记者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来传播新闻,这都将成为全媒体记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四)摄影摄像技能

全媒体记者更突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摄影摄像技能的掌握是全媒体记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以突发性事件报道为例,对2008年的汶川地震的报道,由于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与地质地貌的复杂性,大量的记者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报道是不现实的举动,此时需要安排集多项技能为一身的全媒体记者前往灾区进行报道,这就需要通过摄影摄像采集大量的视音频素材,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把素材传往外界。摄影摄像技能不只是对单反、摄像机设备的掌握,随着时代发展,对航拍器和VR设备的掌握也变得十分重要。

二、困境中发展的全媒体记者

上文提及的特征虽是全媒体记者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也成为全媒体记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一)泛而不精,缺乏深度

虽说全媒体记者具备采、写、编、评、制、播等业务能力,但新闻报道重视的是对新闻现场和事件的迅速记录,追求的是“短平快”的报道模式,这就导致了全媒体记者的报道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入调查与报道的潜力。只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而忽略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其次,各大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在新闻把关上面缺失,导致新闻发布出现常识性错误。

(二)技能见长,体力不支

自从20世纪初国内专家学者访美之后,我国大力推动全媒体记者的培养,在教育层面,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在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来,在行业层面,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全媒体运作中心的建立。培养了大量的全媒体记者且拥有较强职业技能和素养。个人技能不断拓展的同时,体力终究有限。全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采访的信息量极大,采访环境瞬息万变,需要极强的抗压能力才能完成采访任务,因此,记者很容易出现心力交瘁、体力跟不上智力等问题,这将是全媒体记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转型过渡,曲折前进

互联网进入我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记者正经历着转型发展期,传统记者拥有丰富的理论水平、新闻撰写能力和较强的职业素养,但传统记者整体的年龄构成偏大,难以全面胜任全媒体时代技能要求。而新生代记者的发展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高,但他们缺乏坚固的理论基础,经验不足,在新闻制作层面不够精细。还处在新旧交替的融合发展阶段。

(四)“单兵作战”,缺少协作

全媒体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独特的职业技能让其具备了“单兵作战”的能力,这在效率层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然而,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全媒体时代,都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比如新湖南客户端对湖南省两会进行的街采视频报道,一方面传统记者作为策划核心带领实习生进行街拍,另一方面还需调动摄像记者拍摄所需镜头,后期还要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剪辑制作,最后撰写必要的新闻稿件配合视频统一播出。因此,全媒体记者纵然具备较全的新闻业务能力,但新闻制作需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

三、全媒体记者的优化发展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打造新闻精品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制作,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方式,不仅要做到内容层面的创新,还需要做到形式层面的创新。近期,新湖南客户端在人大会议期间推出“《新刘海砍樵》来了!把韵味湖南唱给你听”的原创性新闻视频,获取了118.4万的播放量。视频中把湖湘文化和新湖南风貌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说唱作为视频的最终呈现形式,打破了以往又红又专的传播模式,获得了较高的播放量。这便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优化全媒体记者,使之摒弃盲目跟风的怪圈。同时,创造性思维也体现在读者思维上面,从“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发展,需要全媒体记者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发散。这样方可打造出新闻精品。

(二)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自从我国引入全媒体化的发展模式以来,在国内掀起了打造全媒体中心的热潮,大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建立,小到县级媒体全媒体中心的打造,各级媒体都想建立全媒体中心抢占读者市场。然而,全媒体中心的打造,不仅需要昂贵的硬件设备和设备维护费用,也需要培养大批量全媒体记者维系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资金匮乏的媒体打造全媒体中心无疑是一种困境。

中小型媒体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浪潮,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培养一部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记者,满足于日常的新闻报道策划,对于全媒体中心的打造,可以等其具备了基本的资本能力和全媒体记者培养能力时再行建立。此外,无论县级媒体还是央级媒体,要合理分配全媒体记者的业务走向,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以全媒体记者为主线,发挥其“单兵作战”的能力,充分利用全媒体记者的优势。在重大新闻报道,比如全国两会的召开,单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此时需要调动全媒体的资源,统一调度,按照各自的优势所在分工协作。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要分析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三)打造长效培养机制,建立“全媒体记者实验班”

各级媒体培养全媒体记者之时,应该树立全媒体记者长效培养机制。就比如,《法制晚报》旗下的北京虫洞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某一学校共同建立了“VR新闻实验室”,从小培养孩子对前瞻性科技的热爱,取得了业界和学界的一致好评。在全媒体记者的优化方面,可以借鉴其做法,实行媒体和学校共建“全媒体实验室”,激发孩子们从小的全媒体认知水平和兴趣。同时,也要注意全媒体记者的分级化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全媒体记者的认知程度不一,要打造差异化的培养方式,年龄较大者可以学习更深层面,比如VR新闻、H5新闻、航拍、图表新闻等,使之成为新时代社会中全媒体记者的储备力量。

总之,全媒体记者传入我国以来,一直成为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互联网新时代,培养全媒体记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打造长效培养机制,才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全媒体记者。

猜你喜欢
技能时代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劳动技能up up!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