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2018-03-28 10:57梁天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题学科科学

梁天纯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做与思”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做”,一直处于思维显性化状态中。

在新课标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做与思”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教师要将学生“做与思”主导思想贯穿到科学教学各环节,在有效融合的基础上,高效引领学生在“思”中“做”,在“做”中“思”,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一、层次设问,启动“做与思”融合意识

层次设问是有效融合“做与思”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深入解读科学课题知识中,从不同方面出发进行层次设问,为学生创建高效科学课题问题情境,在分析、解决课题问题中,有效启动班级各层次学生“做与思”融合意识,在“做与思”中高效学习科学课程知识。

以教科版《温度与水的变化》章节下《测量水的温度》为例,在有效耦合“做与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安排各课堂教学各环节“测量水的温度”课题内容,结合前面《温度和温度计》课题知识,向学生展示《测量水的温度》课题演示实验,将抽象化的课题知识巧妙贯穿到演示实验各环节,进行合理化的层次设问,有效引导班级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示实验,并进行有效思考,促使班级各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问题解决中。同时,在讲解完“测量水的温度”课题知识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多层次有效引导班级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亲自动手测量“冷水” “热水”的温度。向班级各层次学生设置难易度不等的问题,要求他们在操作、观察等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深化理解课题知识,高效解决“测量水的温度”课题问题,在无形中有效启动学生“做与思”融合意识。

因此,层次设问利于活跃科学课题课堂教学氛围,顺利调动班级各层次学生学习参与科学课堂积极性,在无形中融合“做与思”,启动班级各层次学生“做与思”融合意识,激发学生科学课程学习动力,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二、深化互动,激活“做与思”融合思维

在融合“做与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安排科学课题教学内容,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深化各层次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活“做与思”融合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以教科版《电》章节下《点亮小灯泡》为例,在讲解“点亮小灯泡”课题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從教与学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化课题课堂互动环节,强化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巧妙激活班级各层次学生“做与思”融合思维。由于科学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教师要注意深化“点亮小灯泡”课题教学实践环节,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科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以及掌握的课题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在分工协作下,点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灯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学生实践情况,根据小组学生在点亮小灯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有效思考,深入挖掘各方面潜能,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顺利点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提出针对性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究实验,顺利激活班级学生“做与思”融合思维,落实课题教学理念。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深化各层次学生互动利于顺利落实素质教育背景下“做与思”融合理念。在科学融合的过程中,激活不同层次学生“做与思”融合思维,在“做与思”作用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学科思维。

三、接轨生活,提升“做与思”融合品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让理论教学顺利接轨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深刻感知科学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做与思”中真正消化吸收科学学科知识,内化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重要能力,顺利提升学生“做与思”融合品质。

以教科版《溶解》章节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例,讲解完课题知识之后,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一特征,科学安排“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课题实践作业,要求班级各层次学生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相关的生活化实践操作,仔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全方位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独立完成课后实践作业,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实验操作情况,巧设实验问题,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明确自主实践操作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收获。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专题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探究,在顺利和日常生活接轨的过程中,科学提升“做与思”融合品质,真正意义上促使科学学科教学在“做与思”作用下更加有效。

因此,接轨日常生活符合小学科学教材具体要求,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做与思”,拓宽科学学科学习视野,利用科学学科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问题,快速构建并完善自身认知体系,切实提升“做与思”融合品质,利于提升科学学科教学水平,更好地绽放科学学科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做与思”有效融合具体要求,在层次设问、深化互动、接轨生活等作用下,高效融合“做与思”,促使班级学生在“做与思”作用下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课题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