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8-03-28 10:57李春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身心幼儿园游戏

李春荣

近年来,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影响幼儿园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以下,本文就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出发,对如何树立正确幼儿教育观念,避免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我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小学化现象突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等问题也仍然存在,极大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小学化现象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主要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正视并不断探究优化途径。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发展的幼儿园教育理念,正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分析

1.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通过开展游戏活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以游戏教学为主,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将使幼儿过早地涉猎小学生活,使幼儿游戏的权利被剥夺,活泼好动的天性被削弱。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规范学习活动,也将使幼儿的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并且可能造成幼儿近视、驼背等身体症状,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小学课程的讲解,不仅会使幼儿教师的负担增加,同时也使幼儿的天性受到了打击,整个教育过程也将显得杂乱无章,不利于幼儿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幼儿阶段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将小学阶段知识引入幼儿园教学,幼儿将感觉学习困难,极易产生排斥学习的心理。同时,幼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观察力与记忆力、想象力较弱,这些智力因子的不足,将严重影响到幼儿小学课程学习,在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减弱。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轉化策略

1.转化教育观念

小学化倾向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要解决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阶段如何开展正确的启蒙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幼儿教育不是成才教育,而是小学学习的奠基与智力启蒙的阶段,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要基于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实施全面的德、智、体、美教育,以学生身心素质发展、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从教学思想、内容、方法上与小学教育区分开来,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的教育。

2.遵循幼教规律开展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务必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首先,要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一切教育活动都应以开发幼儿智力为主,进行粗浅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其次,合理安排一日的教学活动。幼儿教育中没有明确的“课程”概念,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需要体现幼儿发展的特点,在给予幼儿充分活动自由同时,开展丰富的具有趣味性的班集体活动,并注意动静的结合、室内与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协调,通过灵活的、科学的一日活动设计,使幼儿教育更加高效。最后,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关注幼儿的玩乐天性与幼儿通过游戏获得知识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知识与游戏合理结合,开展符合幼儿认知的教育活动,避免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

3.开展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注重家校联合

现代社会环境下,许多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与过高的教育目标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关注课堂教育的优化,同时也要重视向家长进行正确幼儿教育理念的传输。在关注高效的课堂教学时,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不定期开展教育讲座、进行多种渠道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传播等,使家长正确认识幼儿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培养幼儿基础学习能力,避免揠苗助长现象的出现。此外,幼儿园还要针对幼儿学习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表现进行及时沟通,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促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改善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起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基于幼儿的心身发展规律合理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为幼儿教育创建起和谐欢乐的教学环境,促使幼儿打下良好基础,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嘉祥县实验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身心幼儿园游戏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爱“上”幼儿园
爆笑游戏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