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皖企“走出去”的机遇研究

2018-03-29 06:11韦钰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班列安徽省一带

韦钰芳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该战略几乎涵盖了整个亚非欧大陆,涉及国家多达65个,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前的机遇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作为内陆省份的安徽省,有其发展的区位瓶颈:既不沿海,又不沿边.开放性经济也是其一直以来的“短板”.因此,在建设“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安徽省必须抓住经济突围的有利契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挥承东启西、沿江近海的独特区位地理优势,引导安徽省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春风下更好地“走出去”.

1 皖企在“一带一路”中的机遇

1.1“合新欧”班列的效率优势

2014年6月和2015年6月,合肥到阿拉木图和合肥到汉堡的货运专列相继开通.“合新欧”班列的开通,不仅成为“安徽制造”与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纽带,更进一步加强了中亚地区与安徽之间的经贸合作.该班列实行每月两列的常态化运行模式,始发站为合肥北站,然后从新疆的阿拉山口出境,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波兰最终到达德国汉堡,“一站式”到达,中途无须货物进行分拨,运输总距离约为11000公里,总耗时15天,时间上优于海运,成本上比空运更合理,真正实现产销各方“按需排产”以及“零库存”,从而使供需各方的生产及运营成本达到较大幅度下降;能更高精度的控制运送时间,从而达到以小时来计算运输节拍;运用GPS来对货物安全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对运踪信息进行数据化管理;载体采用平板进行运输,时速120公里/小时,科技含量高,在国内目前的运力资源配置中,运行效率位居首位.后期将实现常态化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加密.

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城市,为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合肥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来支持“合新欧”班列,给予通过该班列出口的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目的在于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合肥市商务局同相关物流公司就出口欧洲的货源等进行各项调查,同时就“合新欧”班列的相关线路、运价以及补贴等问题举行多次座谈,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合肥海关、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是多方协调,踏实推进,不断优化和创新该班列的监管、换装运作等模式,努力将“合新欧”班列打造成连接欧亚市场的黄金通道.

截至2017年4月,“合新欧”货运班列总计发运标箱18942个,总货值达35.82亿元,货品种类涉及液晶面板、机器人部件、家电、笔记本电脑、轻纺织品等.

1.2 与中亚互补的市场机遇

《2017-2021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指出,中亚地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实施的重要地区,更是关键地段.该地区扼守从我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到荷兰的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且中亚地区位于中国-中亚-西亚这一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相关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成功,首看中亚.

中亚五国分别是乌斯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些国家都是相对封闭的内陆型国家.近几年来,中亚五国在国际贸易和引入外商投资等方面,成绩较明显,这五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他们的综合经济实力以及世界竞争力并未因此提高.因此,中亚各国也在积极寻求出路.此时,我国应该抓住与中亚五国在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从我国的角度,迫切需要中亚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资源;从中亚五国来说,我国的产品、技术、资金、机械设备以及管理等都是他们所急需的,他们对中国的产品已经从早期的信任到接受,再加上较高的性价比,中国产品在中亚市场上已然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如此高的互补性,我们必然要打通中亚这条引导我们从西“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合新欧”中亚班列的开通,使“安徽制造”能够直通亚欧大陆桥,为进一步加强安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省内各企业也抓住这一机遇,积极走进中亚市场,如安徽省的马钢抢先抓住契机,与哈萨克斯坦进行项目合作,签订了投资建设100万吨国际钢铁产能的框架协议.

1.3 中俄合作的发展机遇

俄罗斯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的协作是必然趋势.中俄的地方合作则是中俄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2013年,中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江西、湖北、重庆、四川)与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两江地区”经贸合作正式启动,该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整体合作水平的提高,并有利于推动地区的共同繁荣.众所周知,伏尔加河的沿岸联邦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科教中心,其优势行业主要是机械制造、轻工、石油加工、木材加工以及食品加工业,同时,该地区的畜牧业和种植业也在俄罗斯占据重要地位,这正好与安徽省的相关主导产业形成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的合作更是具有广阔的前景.

至“两江地区”合作启动的这一年年底,俄罗斯对安徽省的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达到33个,合同总金额为4508万美元,实际利用金额为4216万美元.俄对安徽省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玩具、纺织品、渔具和工艺品的相关制造及进出口等.同时,双方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共88个,知名专家交流人次达300多,安徽省在俄罗斯共设立11家境外企业及相关机构,协议对外投资金额为1050.7万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金额393万美元.2013年,安徽省对俄罗斯贸易总额达到7.2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1.6%.同年,俄罗斯的入皖人数达4.8万人次,占安徽省接待入境总人数的1.38%.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与普京总统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指出,中俄双方应积极合作落实“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战略,并明确了双方的优先合作领域.该声明的签订,为皖企在俄罗斯组织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园的共同建设、完善产能合作以及进行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安徽省则是积极响应中俄两江合作的国家战略,主动与外交部以及发改委对接,全面落实中俄两江合作,成果丰硕.

2016年,安徽省在政府层面、对外经贸以及人文领域三大层面与俄罗斯达成了意向,共签署10个合作协议.在对外经贸方面,安徽的“海螺”集团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签订投资协议,项目计划投资达5亿美元.

1.4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预测,接下来的20年内,全世界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将达到55万亿美元,这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占据较大比重.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的最新测算,至2020年,亚洲各国的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总额约需8万亿美元,即每年约需80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也更多地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学家马骏指出,这将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机遇.

当前,许多亚洲国家如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经验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积极参与到东南亚的项目建设将会给皖企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省的海螺集团抢抓投资机遇,把印度尼西亚作为企业出海的第一站,第一颗棋子就落在南加.2014年11月18日,首条日产达32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该生产线的实际建设工期仅24个月.相比之下,瑞士豪西姆和法国拉法基这些巨头公司,在印尼耗费了6至8年的时间才建成同等水平的生产线.在印尼的南加生根的同时,“海螺”集团以更加宏大的视野进一步布局印尼市场:通过投资西巴布亚来占领东部市场;巴鲁和南苏拉威西马诺斯进行项目规划,筹建大型水泥熟料基地;瞄准爪哇岛的核心市场,启动孔雀港的粉磨站项目;落棋于北苏拉威西,进一步完善印尼布局.六大项目一一落定,从而连成一张覆盖整个印尼的大网.预计到2020年底,“海螺”集团将完成2000万吨的水泥熟料、并达到2500万吨水泥的销量,这将占到印尼水泥市场总份额的20%-30%.

马钢集团积极推进与伊朗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伊朗的SLSCO公司、ZIS-CO公司分别达成250万t/a的球团项目;中煤矿山集团正积极落实印度的巴拉索尔铭矿的开采项目以及老挝的爬立山铁矿的剥采项目;奇瑞集团与伊朗的MVM公司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并开始落实项目,同时也在进一步加强与马来西亚相关公司的项目合作.

1.5 政府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机遇

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将与我国装备、产能具有高契合度的,同时合作意愿强烈、合作基础好且合作条件适宜的相关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对象,并将钢铁、建材、水泥、汽车等12个行业作为重点,分类实施,以点及面,有序推进,引导他们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打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

安徽省政府对该意见积极响应,从各方面鼓励并支持省属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春风,实施“走出去”战略.2014年,安徽省政府转发省国资委的《关于推动省属企业对外发展的意见》,鼓励并引导省属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更要着眼全球市场,实施开放性和市场化的联合重组,加快培育省属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重点打造一批核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明显且核心技术领先,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比如,我省的铜陵有色公司正进一步推进与厄瓜多尔米拉多的铜矿项目、与加拿大锌业金属公司的合作项目、与秘鲁白河的铜矿项目;安粮集团同安徽燕庄油脂公司在非洲的乌干达以及坦桑尼亚合资成立了AY国际贸易公司;马铜集团和南非的NALEDI公司合作,投资新建锻造车轮项目达6万件;安徽省农垦集团正积极落实与津巴布韦土地总面积达50公顷的综合性农业开发项目;丰原集团将年产6万吨的柠檬酸项目落户于匈牙利;江淮汽车与相关公司合作,共同投资成立江淮汽车巴西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2 总结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安徽省积极响应,抓住经济突围的有利契机,把握“一带一路”给安徽省带来的空前机遇,奋起直上.仅2016年全年,安徽省就借助“一带一路”春风,在沿线国家共设立27家企业,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对外实际投资共7327万美元;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安徽省对“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金额达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共9.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4个百分点.从企业角度举例:海螺集团的水泥生产线已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的5个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4月份,海螺水泥的总盈利额中,境外盈利额已占70%以上;芜湖奇瑞将汽车生产基地和相关营销网络扩散到俄罗斯、伊朗等十几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并且影响显著.与此同时,我省相关行政部门成立了“工程总承包产业联盟”“先进制造业产业合作发展联盟”以及“外部煤炭资源产业合作开发联盟”等七大产业联盟,共涉及80多家安徽的大型国有企业.安徽将产业联盟企业作为主力,现已形成了将大型国有企业作为龙头、其他国有企业共同“抱团出海”的强有力态势.与此同时,安徽省民营企业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安徽省所处的优势,逐渐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例如安徽省民营企业中的CCLE轮胎制造厂、花园集团、方方集团等累计40多家企业在东非的乌干达发展较好,涉及建材、建筑承包、太阳能发电、房地产开发(包括工业园区)、贸易、国际旅游等较多行业.这些民营企业在“出海”战略中,注重实效、方法灵活、具有较高效率,表现出显著活力.

但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安徽的“走出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对相关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影响力和控制力较大的企业集团缺乏,同时,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也使得民营企业面临着缺乏相应翻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因此,为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安徽省需继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联系和交流,深化培训,进一步对亚非世界、阿拉伯世界等进行介绍,从而使企业理性、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些国家,真正做到从心理上“走出去”.

(2)相关部门应该深入调研、摸清实情、逐步培养、重点帮扶,来改善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不足的现状.

(3)针对“一带一路”的不同国建,建立安徽商会,完善民营企业的培育和奖励制度.

(4)加强对相关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集中力量建立小语种培育基地.

(5)进一步搭建“一带一路”的省级综合信息平台,在信息共享、项目对接、风险防控、中介服务、市场背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信息,进一步畅通信息的分享渠道.

〔1〕李本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皖企“走出去”战略[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4).

〔2〕钱伟钰.“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对策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商,2016(11).

猜你喜欢
班列安徽省一带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