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对高校图书馆微管理的启示研究

2018-03-29 06:11李小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书目管理工作图书馆

李小燕

(商洛学院 图书馆,陕西 商洛 726000)

大数据思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而衍生的新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大量的以数据形式获取、储存的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类似频率推出概率的数学思维得到的管理工具.大数据思维能够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出用户的行为习惯与价值偏好,能够帮助大数据管理者找到用户兴趣点与市场开发的目标方向,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效果.大数据思维为图书馆微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管理者需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框架,探索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利用好大数据蕴含的读者行为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1 大数据思维的内涵

大数据思维是基于大数据技术衍生的一种数据处理,旨在对用户行为进行精准化分析的管理思维理念,大数据思维能够用来指导、处理和创新具体工作,为其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大数据思维带给人们几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总体思维层面,以往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往往依赖采样,类似抽样统计的方法,由样本特征推断整体,获得结论,抽样方法是在无法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背景下的退而求其其次之举,虽然有数理统计理论作为支撑,但还是存在现实的误差.而大数据能够将总体数据作为一个样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避免样本分析推断总体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因诸多限制不得不采用样本研究方法,相应地,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思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总体状况.二是数据精确化方面,传统样本采集时代,数据的精确化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工具而往往存在偏误风险,而样本容量本来就小,如果数据失真,对总体结论的推断往往会造成谬之千里的影响.而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电子形式,整合分析也有事先设定好的电子程序,海量数据中,即使有个别数据失真,对总体也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微小的影响,所以思维方式要从精确思维转向容错思维,当拥有海量即时数据时,绝对的精准不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容许一定程度的错误与混杂,反而可以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知识和洞察力.三是智能思维,传统的数据分析整理主要依靠人工通过数理分析工具进行,工作效率慢,且容易导致差错.而大数据思维将机器智能工具推到工作前线,物联网、云计算等工具被深度应用,大数据思维应用在信息技术工具上如虎添翼,对读者行为模式的分析更加深入精确,成为人脑智慧的强大补充,对管理工作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大数据思维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所用的领域包括数据创造、数据组织、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服务五个方面,对现有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挑战主要是海量数据获取后的分析,由传统的数据分析向精细化、管理化的数据分析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仅对数据获取与分析的信息技术工具要求很高,对相关的专业人才同样高标准要求.从实践层面,大数据思维也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建立起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自觉主动应用大数据的思维理念,加强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主动深度分析数据,探寻读者行为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完善、内容全面的大数据应用体系,更好地指导高校图书馆微管理实践.

2 高校图书馆微管理的内涵

“微管理”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者史密斯·蒂森的研究论文,其含义是精细化管理与有效控制.与普遍意义上的“管理”概念不同,微管理强调管理者对下级得更加直接的管控,包括各个具体工作层面的监督与精细化管理,旨在带来更加精确化的管理结果.在大数据思维下,微管理的价值和可行性日益凸显.高校图书馆的定位比较明确,即高校校内为师生学术研究及日常学习开设的图书馆所,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服务功能包括提供图书借阅、在馆阅览、电子馆藏阅览以及书籍保存等.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微管理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图书馆微管理有“据”可依.大数据思维下,图书馆读者行为以数据形式储存,管理者可以通过调取、分析相关数据,研究读者的行为习惯,包括入馆和离馆的时间,借阅书目的偏好以及读者的学历分布水平、年龄区间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对图书馆书目购置、开闭馆时间安排等微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是让图书馆微管理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量化分析,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同时向不同院系、不同需求的师生开放,面对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都需要图书馆微管理者进行思考与落实.而大数据通过将读者行为模式以数据形式展示,能够有效地为管理者取用,总结归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读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服务,实现“供给侧改革”.而量化管理,更准确地意义在于能够找到读者行为的规律,从而确定概率,从数据出发,找到合适的管理手段,用量化手段让管理更直观,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三是让图书馆微管理工作理念和方法得到优化和创新.大数据思维下,图书馆可以将图书馆资源数据电子化,建立虚拟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平台,实现图书馆的线上和线下运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探索建立3D图书馆场景,将书目数据与借阅记录信息电子化管理,减轻图书整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在阅读推广方面,通过大数据积累,找到点击访问量高的书目类型、具体的书目名称,将书目数据和流通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找出热门图书、热门收藏;也可将书目数据、流通数据、书评数据库数据相关联,找出热门评分、热门推荐;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宣传,提高文献流通率.

3 大数据思维对高校图书馆微管理的启示

一是加强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在于数据分析与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图书馆微管理的使用需要,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良好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但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有限,特别是面对海量数据,往往无从下手,因此要提高管理人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信息,为微管理工作所用.从管理体制层面,要建立起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建立起数据分析及成果共享应用平台,设置专门人员获取、分析数据,并将成果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管理部门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标准和质量控制制度,协调好数据分析和日常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数据是新兴技术和思维理念,与传统图书馆管理相距甚远,一些年龄大的管理者在接受大数据管理理念和工具时确实会有一定的缓冲期间,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当考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校外聘请专业人员帮助搭建大数据管理系统,对已有管理人员进行大数据思维和工具使用的专题培训,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使其尽快学习、应用大数据.二是从校内选拔有志于大数据管理的优秀人才,既可以从现有管理人员中选拔,也可以从学生中选拔,以兼职形式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人才培养要以培养兼具大数据与管理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优化管理团队知识结构,提升管理能力,推动大数据思维下高校图书馆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要转变微管理理念.传统高校图书馆微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围绕图书馆自身运营开展的,对师生读者的需求考虑不足.而大数据能够通过数据量化考察读者行为模式,了解不同背景、不同群体读者的需求,从而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大数据思维下,微管理要向服务职能转变,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探索读者的阅读偏好,有方向地进行书目购置,特别是对访问量大,借阅需求旺盛的书目,可以适当多购置,而对年鉴类工具书目,由于使用时主要是对里面的数据,但年鉴物理重量大,体积大,因此可以在纸质版之外加购电子版,方便师生读者使用.借阅服务的微管理,还可以拓展到书目借还工作中,利用大数据,可以为每一个师生读者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按照图书借还时间以及对书目的保存进行信用评分,建立属于读者自己的“信用档案”,按照信用评分高低建立等级,将一些书目以读者信用等级为划分标准,确定不同的借阅时间.例如一些年代久远的图书,因其保存价值高,所以开放给信用评分高的读者借阅;同一本书,信用评分高的读者可以借阅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管理者可以先从“微管理”入手,在知识服务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建立“数据、信息、档案与资料治理中心”等,努力提升从图书馆大数据中发现规律、知识和洞见的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智慧化的“微服务”.

4 总结

高校图书馆微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大数据管理方式进一步得到创新和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图书馆微管理有“据”可依、让图书馆微管理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以及让图书馆微管理工作理念和方法得到优化和创新,但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以及个性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需要管理者加强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及转变微管理理念等.高校图书馆微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大数据思维应当应用到微管理工作中,提升图书馆管理层次和水平,更好地为师生读者服务.

〔1〕涂兰敬.专家观点:“大数据”与“海量数据”的区别[J].网络与信息,2016(12).

〔2〕黎春兰,邓仲华.信息资源视角下云计算面临的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6(03).

〔3〕郭向东,陈军.甘肃省市县图书馆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分析[J].图书舆情报,2016(03).

〔4〕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06).

猜你喜欢
书目管理工作图书馆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