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序:每次公益都是一次心灵之旅

2018-03-29 02:57刘奇民
福利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同心圆救助陪伴

• 本刊记者 刘奇民

仇序身上有许多标签:IT人、企业家、公益人,也扮演着多种角色:儿子、丈夫、父亲、领导、志愿者。人生当中,他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家庭、公益和事业。经过多年磨炼,他已经能很好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尽力做到游刃有余。始终面带微笑并不时夹带着各种丰富的手势,他给记者讲述了他的公益生涯。对他而言,每次参与公益,都像是一次旅行,一次丰富阅历、开阔眼界、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灵之旅。

公益的种子生根发芽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仇序,大学毕业后,到美国企业工作,后来回国创建了现在的北京千禧维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在仇序看来,他热心公益主要受家庭环境影响。他的姥姥是名医生,照顾仇序渐渐长大,教育他要助人为乐。“贫困的邻居需要帮忙、借钱,姥姥都是热心答应,从不拒绝。”耳濡目染之下,仇序自小就认为,与人为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学时,他开始迷上了金庸小说,除了被小说主人公的离奇经历、绝世武功所吸引外,行侠仗义的英雄主义情节也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了扶弱济贫的种子。

仇序至今还清楚记得第一次捐款的情形,那时他刚上大学一年级。在报纸上看到“希望工程”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从母亲给他每月400元的生活费中捐出了200元。谈起第一次参与公益的感受,仇序的回答很简单:“汇完款后,心里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在大学期间,他还义务给一名残疾孩子当家教:“虽然不知道是否真能帮到那个孩子,但是做这件事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仇序参与了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组织为地震灾后重建募款的公益活动。现场放映了一段影片,影片讲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志愿者如何深入灾区陪伴和关怀那些受灾后绝望和痛苦的人。仇序被影片深深感动,不禁潸然泪下:“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当任何一个地方有苦难的时候,我希望我有机会亲临现场,慰藉需要帮助的人。”从那一刻起,仇序就立志要做一名志愿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经过为期三年的志愿者专业培训,仇序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他边学习、边实践,参与了多个重大灾难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马航MH370失联事件、尼泊尔地震、菲律宾海燕台风、天津气爆、邢台水灾、叙利亚儿童救助、海地人道主义粮食发放等。在不同的行动中,仇序真切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生应该把握当下。他说:“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行孝。”

两位母亲的故事

对酷爱旅行的仇序来说,每次公益活动的参与都像是一次旅行,不同之处在于,从前自己休闲旅行发生的那些事大都过后就忘了,但那些参与公益活动所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却让他印象深刻、历久弥新。

2014年3月,仇序参加了马航MH370失联家属在北京的陪伴工作。在北京丽都饭店,仇序见到了一位哭得痛不欲生的妈妈。她的女儿燕子新婚一年、正准备要宝宝,与丈夫去马来西亚度假,夫妇二人返程时乘坐马航MH370不幸失联。燕子妈妈今年刚刚准备提前退休,帮助女儿带小孩。因为同样有在郑州生活的经历,仇序很快就拉近了与燕子妈妈的距离。在一周的陪伴时间里,仇序能做的大多是为她倒水,陪她唠家常、等消息,听她讲燕子小时候的故事,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她听。仇序注意到,与燕子妈妈聊到开心的事,脸上刚有笑意的她,马上就会想到自己的女儿,又陷入深深的绝望。通过这件事,仇序对幸福有了全新的定义。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有大家都在,还能在一起,那就是幸福。

2013年7月,仇序参加了到河北涞源探访贫困家庭的活动。其中一户人家,给仇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户人家很奇怪,院子里很是杂乱。树倒了,一间茅草屋被掀掉了顶,玉米堆了大半个院子。进屋的门只能开一条缝儿,靠墙堆的玉米占了三分之二的空间,仇序一行人只能挨个儿从门缝挤进去。屋里黑漆漆的,散发出一股霉味,灶台上有很厚的一层灰。炕被旧衣服和各种杂物占去了一大半。这家主人是一位独自生活的贫困母亲,体弱多病。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女儿在城里上小学,周末在舅舅家住,很久没回过家了。完成探访任务后,志愿者们商量着帮助这位妈妈打扫房间。他们采购了除霉味的生石灰、水泥,还买了地板革、扫帚和簸箕,以及干净的被子和枕头。十几个人,不到一个小时,便将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整洁的房屋,这位母亲流下了眼泪,“因为房间太脏,我女儿很多年都没跟我一块儿住了。这个家现在这么干净,她回来可以和我一块儿在炕上躺躺了。”

这句话,让仇序感动不已。原来自己小小的举动,竟能帮助一位母亲实现多年的心愿。这让仇序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回家后,仇序将这个故事讲给女儿听,作为礼物。因为帮助这位妈妈那天,正是仇序女儿的七岁生日。后来,女儿还把这件事以“特殊的礼物”为题写进了作文。仇序觉得,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这件特别的生日礼物比以往那些都更有意义,或许将影响她的一生。

增加生命的宽度与深度

“我是幸运的一代。有机会读书,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看到了世界阳光的一面。”实际上,世界还有另外一面,有灾难,有贫穷。参与公益以后,仇序更多地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仇序认为,做公益时,自己收获的东西更多:参与了很多重大灾难服务,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公益人,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自己生命的宽度与深度。所以,对仇序而言,做公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帮助别人,会让他的心态更平和、日子更充实。

环保、公益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仇序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的独有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即使吃快餐,也绝不用一次性筷子;外出自带水杯与手绢;吃饭基本“光盘”。同样,仇序也把这些理念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周一素食、周三净园、月末敬老”等已经成为公司的常态化活动。“环保、爱心、公益”已经成为公司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仇序说,近两年,他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为公益找到更多切入点,凝聚更多社会资源。2016年6月,仇序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基金会专注于医疗救助和心理陪伴领域,为困境家庭及孤残儿童提供援助,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陪伴及精神支持。基金会主要包括同心圆大病救助工程和同心圆陪伴关怀项目两大业务。同心圆大病救助工程以资金救助为主,设立针对儿童的“一个都不能少项目”和成人的“成人大病救助计划”。同心圆陪伴关怀项目,包括“给大病家庭一个家”和“同心圆圆梦行动”两个子项目。基金会成立以来,已救助患者500多名,共发放救助资金2000多万元。

2017年7月,仇序又参与了朋友发起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一带一路”中东儿童救助计划项目,旨在为战火中受伤的中东儿童安装假肢。仇序说,“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公益先行。多年来,仇序参与公益的脚步日益稳健,从未停歇。

冰心曾在一首诗中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做公益的意义也是如此。仇序以爱心与真情播种浇灌,培育出一片弥漫着花香的公益田园,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快乐生活,不再悲凉。

猜你喜欢
同心圆救助陪伴
陪伴
同心圆梦再出发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同心圆梦再出发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水下救助抢险
陪伴
水下救助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