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创新 点亮生命之光

2018-03-29 02:57冯舒玲
福利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福利院餐具康复

• 本刊记者 冯舒玲

宁夏社会福利院(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有精神障碍患者450人。怎样由单一药物治疗转向帮助患者唤回自信心和形象重塑,是该院近年来一直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民康医院是专门收治“三无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医院。入院病人因为单纯的药物治疗,复发率高、副作用多,如何从心理、精神层面及功能恢复方面寻找突破口是该院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问题。该院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同时,推出了“工疗”“农疗”“艺疗”(音乐、绘画、舞蹈等),并在治疗过程中,引入多元激励机制,有效地控制病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该院于2012年开始职业技能训练,2016年建立了职业训练基地。康复患者可以像员工一样去上班,在货品销售员、仓库保管员、图书管理员、花卉养护员、餐具清洁员、卫生保洁员等岗位角色中,他们不仅获得了适当的劳动报酬(代币券),还从自我价值的认同中,找回自信和快乐,也实现了回归社会的初衷。其中餐具清洁员、卫生保洁员,采取顶岗实践的方式选派,进行角色轮换。患者变身工作人员,负责给大家清洗、消毒、分发餐具。手工编织、装饰品制作、纸袋制作等,不仅提高了康复者手眼协调的能力,还能通过义卖将他们劳动所获的报酬用代币券返还给他们,这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蔬菜种植师是“农疗”里的一个岗位角色。迎着秋日的艳阳,扛着铁锹,走向田野,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新鲜空气和自由施展的畅快。看到自己用汗水换来丰收——绿的辣椒、红的西红柿、紫的茄子,久违的幸福和喜悦荡漾在他们脸上。

每月一次的职业技能分享会也是康复人员最为期待的。每期设定不同的主题,比如在“家味道——自制火锅”技能分享中,大家充分展示“我是大厨,我真牛”的本领,纷纷亮出自己久违的“绝活儿”,体验“烹”然心动的感觉。

患者杨小可在分享会上说:“感谢福利院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找回了自信,同时也感觉到,不管什么情况下,永不言弃,别人可以放弃你,但我们自己不能放弃自己,何况我们还有这么好的大家庭,今天的康复、成长,属于我,也属于大家和福利院。”

奖励机制也是一种提升康复的方式。通过“一对一”互助管理和各种康复训练活动中的评比,选出“助人模范”“康复之星”,每月两次带获奖者外出游玩及购物。走进电影院,感受现代影院和银幕展现的震撼效果;走进商场,体验数字时代不同的支付方式应用;走进公园,体味当今社会多元的休闲方式。这些都是他们渴望参与和获得参与的生活。这一机制实施后,人人都想争取到外出的机会。他们在分享观影感悟、分享自己采购美食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充实满足,也向回归社会靠近了一步。

原生艺术是一个展示特长、挖掘潜能、自我修复的过程。该院于2017年4月引入原生艺术治疗,通过不受任何限制的艺术形式(绘画、陶艺、舞蹈)达到身体与心灵的投入,在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活动中,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焕发精神。李益新33岁,是个有着17年精神分裂症病史的患者,因为有自杀倾向,情绪很低落。参加了装饰品、纸袋制作以及农疗后,精神状态有了改善,尤其是后来参加书画艺术培训,一改过去的萎靡消极。他说:“当我沉浸在书画练习中,不再胡思乱想了,不再有幻觉出现,也不再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他由此克服了自卑,树立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该院的又一举措。2017年11月,该院在全国率先引入精神疾病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24小时智能定位、监护、预警,便于管理人员准确了解患者的实时动态,发现危机,及时干预,杜绝意外发生。目前正在试运行的这一系统,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提高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福利院餐具康复
BABY,COME BACK
看餐具,识鸟喙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善待今天的老人 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小记者采访敬老院院长
wasara纸餐具——环保不简单
Graft: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