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文老师的多彩世界(下)

2018-03-29 02:57冯舒玲
福利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治河桃花源王老师

• 本刊记者 冯舒玲

2018新年第一天中午,王裕民老师从湖北神农架的尧治河村赶回北京与家人团聚。

他与家人分享了他驻扎在尧治河这段时间的收获和体验,告诉家人新年前的这几天都在忙什么。他指着手机里一张张照片说:“这是尧治河小学庆元旦迎新年——五指山教学法启动仪式”“这是村民花鼓戏决赛颁奖现场,我给获奖者颁奖”“这是在白果村家访,学生给我剥栗子、摘柿子吃的情景”“这个家长看着怀里日渐长大的孩子说:‘这个二宝,以后也送给您当学生’”……讲述这些时,王老师的脸上洋溢着付出后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一、"五指山教学法"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大山里的家长没有想到,鼎鼎知名的清华大学老师能走进他们家中,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从王裕民老师当了尧治河小学的名誉校长,该校不再受隔年才能招生的限制,而且还有了山村里的学前教育。王老师通过尧治河菊潭书院的阳光晨露学堂招收3-5岁学龄前儿童,接受新理念的学前教育;孩子到了学龄期,家长也不用愁不能及时上学。教师们从王老师创立的“五指山教学法”中开阔了眼界,家长们从中看到了希望。这一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将学科知识按认知规律分为六类:“人学”——关于“人”的学问;“术学”——关于“方法”的学问;“知学”——关于“知识”的学问;“文学”——关于“表达”的学问;“艺学”——关于“应用”的学问;“智学”——关于“智慧”的学问。这六大类的相互作用相当于大拇指、食指、中指、四指、小指、手掌之间的关系,其中“人学”是最重要的学问,处于“大拇指”位置,“术学”相当于食指,是用处最多的学问,“智学”相当于手掌,将知识融合贯通,形成体系。这一教学法是王老师多年研究的成果,2017年开始在尧治河学校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明确了每一知识点的指向性和实用性后,孩子们在乐学、巧学中,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很大提升,在“庆元旦·迎新年”联欢会中,孩子们的应用表演可窥一斑。

二、社区新模式 文化大发展

王老师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了探索了十多年的社区建设“宜民模式”新理念在尧治河的实践。

他提出了“三委、三会、四平台”的社区建设新理念:“三委”即党务工作委员会、政务工作委员会、居民自治委员会;“三会”即社区居民大会、社区联席会议、民众群议会议;“四平台”即监察平台、服务平台、网络平台、生产平台。在这一理念中,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区居民大会是社区的最高权力代表。他认为,要真正得到民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应由过去的“你要民众做什么”变为“民众需要并认可你做什么”。

王老师还从社区机构建设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再规划。他认为,社区软件建设(即区域文化建设)极为重要,包含居民人文精神培养、社区风气养成、民众潜质开发、人际关系和谐及相关活动组织五部分。

他说,从主要地段高悬的“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巨幅标语牌,到巷道走廊张挂的350块励志箴言;从六次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新风倡导写入其中,到党风、村风、民风、族风、家风、学风“六风建设”;从“十个一工程”每家要有:一个书房和一个书柜、张贴以古诗词或励志名言为内容的一幅字、悬挂以宣传尧治河发展为内容的一幅画、会讲一个与尧治河相关的故事、会背诵一首古诗、会唱一首歌、有一个花坛等,尧治河文化节系列活动——读书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山歌竞赛、花鼓戏竞赛等,都是尧治河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从90多岁的老人到三五岁的孩子,参与的广泛性令人振奋,尧治河村文化基础很好,氛围也浓,为尧治河第二次创业——文化腾飞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说着,王老师回忆起他走进尧治河的初衷和梦想……

三、从"三个家庭精准帮扶"到"三地协同发展"蓝图

2017年4月,在清华大学老科协组织的“全国家风好习惯”讲座中,一位来自湖北尧治河的打工青年,被主讲人王裕民老师的演讲吸引了。课后的交流,使他们成了忘年交,经这位年轻人的引荐,王老师受孙开林之邀走进尧治河。

7月的尧治河之行,王老师带去了他的专家团队成员,在尧治河召开了以“树立高风尚、养成好习惯,执着进取,开拓辉煌人生”为主题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王老师用30年前他用清华的教育资源帮助过的一个有志青年成长发展的经历,鲜活生动地诠释了“执着可以使人生更辉煌”的主题。他还表达了自己将倾力在尧治河与清华大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孩子能走进清华,走向成功。

那次的尧治河之行,王老师带回来两样东西:一个是湖北尧治河村委会给他颁发的“名誉村长”的聘书,另一个是河南内乡桃花源碾子沟村民种植的人工灵芝和自采的野生灵芝。

尧治河村是神农架武当山风景区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桃花源碾子沟是河南省内乡县夏馆镇青杠树村里的一个穷山沟。尧治河村是一个从人均月收入不足300元、水电路讯都不通的特困村起步,凭着愚公移山精神,30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跃成为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人均月收入4万元的全国知名富裕村,2017年孙开林捧回“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奖牌;桃花源碾子沟是一个目前连思想观念都还停留在贫困线上住着土坯房的穷山沟。

王老师正在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两个“天壤之别”的村子里,想用自己《理性思维城乡建设》的课题理念,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点儿事情。他设计了三个家庭组联谊帮扶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为三个地区勾画了发展蓝图。

(一)振兴菊潭,扶贫先扶志

河南省内乡县古时称“菊潭县”,远近闻名的“内乡县衙”门口宣化坊上面的题字就是“菊潭古治”,有“龙头在北京故宫、龙尾在内乡县衙”之美誉。

王老师对家乡南阳内乡的帮扶,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在清华大学清苑新技术开发公司任总工程师的他,怀着感恩清华、报效家乡的一腔热血,开始了振兴菊潭的努力。他争取到将清华大学与国家科委、国家专利局联办的全国第一届专利信息发布会放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在内乡县创办了京乡科技服务中心,在南阳市开办了科技兴宛服务中心,对接了很多项目,先后走访了南阳市所属各县80%的大型国有企业,帮助解决了数控机床更新换代以及石墨、海泡石、杜仲应用问题,在多家企业推广计算机应用,还为农村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振兴家乡一直是萦绕在他心中的梦。

“扶贫必须先扶志”,这是王裕民老师一直强调的理念。他决心把尧治河精神植入“菊潭之乡”,创立“三个家庭组联谊扶贫”模式,即分别在尧治河村、桃花源碾子沟、北京清华各选择三个家庭,组成三个联谊扶贫家庭组。每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少年儿童,扶贫和互助活动全部融合在家庭组里进行,贯穿在家庭和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孩子们要从一开始就记录这些家庭组的变化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感想,然后写出三本纪实性书籍。

2017年暑假,王老师带着尧治河村的两个高中生到内乡县桃花源碾子沟召开专题研讨会,两个孩子向当地村民诠释了“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共同富裕”的尧治河精神,还帮助村民办起了碾子沟第一个图书馆。

在内乡县桃花源碾子沟考察时,王老师和他的助手发现当地许多村民种了灵芝。到底人工培植的灵芝与天然野生灵芝,在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上有怎样的差异?如果能够肯定人工种植的灵芝药用价值,或者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其价值,那么将为当地百姓寻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为此,他联系北京相关科研院所进行检测。

王老师深入挖掘桃花源本地优势,决定进一步打造桃花源这张名片,开发旅游资源。据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考证,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迹应该在河南内乡夏馆镇。他想利用好陈寅恪先生的这个印证,打造今日桃花源。仿照陶渊明笔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桃林景象,在夏馆镇桃花溪边全部种上桃树。他已联系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桃树品种专家研发的多种桃树新品种,让“桃花源”成为名副其实的桃树品种实验和生产基地。同时融入以陶渊明等诗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全方位打造桃花源,帮助青杠树村(后更名为“桃花源村”),让碾子沟、沙壶沟一个个贫困山沟村民们尽快走上致富路。

他还规划了从桃花源入手打开振兴菊潭的大门。规划通过恢复我国元代就颇有名气的菊潭书院,相继恢复内乡褚阳古镇,命名“菊潭古镇”,仿造罗马城中的“城中之国”,建造一个中国的“梵蒂冈”。

这就是王老师为自己的家乡勾画的蓝图。

(二)助推尧治河,再跨文化富裕台阶

王裕民老师是被尧治河的精神魅力吸引走进尧治河的,而尧治河的带头人孙开林却是看到了王裕民《理性思维城乡建设》厚重理念而决定留住他的。富裕了的尧治河,需要有王裕民这样的人才加入,开启尧治河第二次创业之路——文化创业,帮助尧治河再度升华。

王老师的加入,带来了清华元素的融入,当时,他这样解读尧治河30年的奋斗历程,形象地勾画出了三个平台的蓝图。

第一个平台是“自强不息”的物质致富平台:经过一步步地攀登从“穷则思变”“绝处求生”“破茧成蝶”“共同富裕”四个集体化道路的台阶,登上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平台。

第二个平台是“厚德载物”的文化致富平台:一步步地从“开挖矿石矿产”变为“挖掘文化遗产”;从“青山绿水的风景观光”变为“承载文化底蕴的尧文化故乡”;从“随波逐流的知识教育”变为“争创中国山村教育典范”。新诞生的菊潭书院尧治河分院将成为尧治河文化创业的重要载体,让党风村风民风族风家风学风成为尧治河文化、尧治河精神的主要体现……尧治河正在攀登的是登上“厚德载物的文化富裕”平台。

尧治河书记孙开林听罢,抛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只有登上文化富裕平台之后,才有资格谈论‘奔向小康’的第三个平台。尧治河的崛起,过去靠精神、现在靠发展、未来靠文化。”

目前王裕民老师正在与孙开林书记一起筹办“全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研讨会”和“理性思维城乡建设论坛”,以使明天的尧治河处处有文化、样样创典范。

(三)襄阳、南阳、北京三地联手“协同发展”

王老师的第三张蓝图,就是湖北襄阳、河南南阳、北京清华三地协同发展的蓝图。三个家庭组联谊扶贫模式已吹响三地协同发展的集结号。

由王裕民老师牵头与河南内乡县衙社区建立帮扶对子早于清华大学学清苑小区居委会建立前,2016年3月居委会成立后,担任顾问的他,使两个社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了。后来又把尧治河村也加入到联谊社区系统中。尧治河学校、桃花源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三个学校的联谊合作也在筹备中。

由三个家庭到三个社区,再到三个学校,三地协同发展的局面由此打开。以优先发展尧治河为根据地,同时创造条件推进桃花源脱贫致富,把北京清华大学作为助推三地发展的资源库,扶贫、扶志、扶智。王老师将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相关学科的专家团队,适时奔赴桃花源和尧治河考察探讨两地开发果树新品种实验基地的规划。人工灵芝的种植已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并被认为通过改良土壤等措施可帮助其提高使用价值,相关的实施计划已在落实中。他的社区建设模式、“五指山教学法”也将在三地推广。

总是闲不住的王老师,在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就参加了“清华大学老科协建言献策座谈会”。建言献策一直是老科协专家团队的重要工作,这几年根据王老师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拆除了五道口旧铁道,解决清华东路西口交通堵塞问题。此次王老师等专家还提出推动城郊、乡村及山区铁路交通发展的《在我国使用“铁单车”的建议(即单厢列车行驶)》。

1月16日,他又应邀去了河北雄安新区考察相关地区的人文环境。白洋淀边上的李广村、大征村、三杰村都希望能加入他的社区建设协同发展行列,对他的“五指山教学法”也非常感兴趣。王老师的湖北襄阳、河南南阳、北京清华三地协同发展模式,以后将助力推进雄安新区加入四地协同发展的序列。

“我总有想不尽的方案、干不完的事情,忙碌是一种常态,如果不让我做事情我会憋死。只要我认准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我会立刻去做,对我来说,干好它是一种乐趣。我总希望我思考过装在心里的方案都能派上用场,不希望把它们带到坟墓里。”说这话时,72岁的王老师完全忘记了做完颈椎手术后医生提醒他要多休息的忠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王老师用代表清华元素的精神和智慧,把尧治河这颗明珠打造得更加璀璨,让人们心中桃花源景象在青杠树村大放异彩,让四地协同发展的理想早结硕果,让振兴家乡、富民强村的梦想终成现实!

猜你喜欢
治河桃花源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有趣的动物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隐匿的桃花源
魏源应对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治河论》浅谈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