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让爱与生命生生不息

2018-03-29 02:57田兰宁
福利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生护士生命

• 田兰宁

2018年就这样来了,快速打理2017年的经历和思绪,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最近阅读一本书看到,人一生在几个关键年龄段,因着生理变化的周期,是生病的节点,要特别重视几个重要的年龄段。2017年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年份,乘着人生大船,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滑行。

2017年有近4个月时间,我成了日本圣路加国际医院的常客,使我对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专业医疗机构有了仔细地观察。医院大厅每天往来的人川流不息,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很人性化,秩序井然而有条不紊。医院的工作人员处处表现出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呵护,从餐厅的服务员到问讯处的接待人员,从医生到护士,在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上流露出对人的体恤,不仅仅对患者,还是对共存环境的每一个人。

走廊的艺术画廊,治疗室放着轻音乐,手工做的各种朴素简单的小装饰物在不经意的角落陈列,美容室、志愿者爱心小商店、咖啡店“同处一厅”。是一个消除了恐惧、焦虑、繁忙而严肃的空间,也是一个没有忘记生活且被专业关怀的地方。

就在我就诊的一天,105岁的日野原重明名誉理事长过世了。日野原重明先生在圣路加医院从医生做到院长,以自己丰富生命体验成为生命教育家。他在103岁高龄仍然巡回讲演,倡导正确的生命观,作为一位看尽生死离别的医生,日野原重明在1983年写了《如何活出死亡》一书。他领悟到“医生不只是要挡在疾病前面,更要有与患者一同承担死亡、面对死亡的勇气与感性”。于是,他积极推广安宁照护,陪伴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给他们提供身、心、灵的全面照顾,让他们安静、有尊严地逝去。他的倡导像一盏明灯照亮整个岛屿,是超高龄社会的日本的一颗明亮的星,虽然他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仍被更多的人传承。

回顾日本圣路加国际医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115年前。26岁美国圣公会基督教会传教士鲁道夫·B·克莱斯勒(Rudolph B. Toysler)购买了当时位于东京明石町的外国人医院,创立成一家为穷人看病的救助医院。一桥之隔的月岛地区是当时日本低收入劳动者集聚地,传道士医生划着船在船上给月岛居住区人看病。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圣路加医院是怎样生存和发展的。

2007年圣路加国际医院最早在日本建立医院质量指标体系(QI),这个举措开启了日本医院质量管理测量的先河。在圣路加医院的官方网站上连续发布每年质量指标,详细记录医院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员工不吸烟率、医疗利润率,意见箱赞赏和投诉百分比;每100名护士中专业护士数、护士的教育培训情况,口腔护理执行率及病人压疮发生率、跌倒发生率、药物反应,生活习惯适应等指标。该院成为日本医疗界的灯塔,无论从医术和人文精神都堪称典范。

今天我们展望技术改变世界,正如工业社会无法忽视大自然的法则一样,信息社会也无法抗拒老龄化。重新定义老年人,需要我们重新发现人的尊贵、人的软弱、人的宝贵。今天,面对时代再次变迁,我们是否有面对变化而持续探求的勇气,是否能够不忘初心,怀抱创造新天新地的希望。在结束一段不寻常的医治经历的2017年,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加深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信心,将自己的2017年体验的精神财富继承下去。

我诚挚地向2017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养老人致以感谢,祝大家以2018年作为新的基点,播下种子,让爱与生命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医生护士生命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