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30 10:57王岚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党的建设高校

王岚

摘 要:反腐倡廉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高校作为活跃的社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把反腐倡廉纳入高校自身建设与责任担当的双重要求中。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0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69-02

大学素有“象牙塔”之称,曾经为了“高深学问”远离社会喧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深化,高校逐渐转移到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驱动力的重要来源,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担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驱动创新力的重要责任。我国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践中要树立中国特色高校领导体制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搞体制争论。同时要客观看待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充分认识党的高等教育事业所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坚持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期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高校反腐倡廉实践,既是社会建设的实践,也是党的建设的实践,发挥好党的独特优势,有利于促进高校成为廉洁的首善之区,有利于促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发挥党的理论优势,促进高校反腐倡廉指导思想的高度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1]。高校反腐倡廉,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深入开展高校反腐倡廉实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育人中心、服务发展的大局。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国高等教育起源至今仅一百多年历史,就在这一百多年当中,民族的危难、战争的摧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虽然今天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大学仍面临着“钱学森之问”的困惑,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是提高质量,最重要的是内涵建设。腐败现象与教育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与高等教育本来水火不容。无论育人与做学问,都不能沾染腐败。但当前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反映了高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也反映校园风气已受到侵染。如果不能把腐败排斥出大学校园,高等教育将陷入浮躁、虚伪、贪婪的泥潭,将会脱离科学发展观的轨道。高校唯有风清气正,才能为人类传承文化、创造文化、提供精神动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高校反腐倡廉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以生为本,以崇尚廉洁之风树人、以求真务实之风育人,围绕育人中心任务,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行为,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反腐倡廉纳入高校工作的总体布局,把高校反腐倡廉纳入全社会惩防体系范畴,统一思想、统一要求、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积极推动高校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特别关注高校作为学术组织所存在的特性,妥善处理好学术探索与旗帜路线的关系、精神自由与党纪国法的关系、自主办学与依法治校的关系、社会往来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积极探索高校反腐倡廉实践。

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保障高校担负起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最重要的是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贯彻艰苦奋斗、勤俭治国的方针,从政治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校以及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在组织领导高校办学实践中,必须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保持清醒,切实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反腐倡廉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高校应该立足职能定位,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2]。

高校最大的政治责任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阶段,毛入学率已近30%;大学生党员是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总量占新党员的40%左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通过明德求善,引导大学生建立崇廉尚洁的文化认同;通过道德教化,促进大学生树立廉而知耻的优秀人格,并以此引领社会潮流,塑造主流价值。

改进工作作风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社会反响十分深刻的一项重大决策,“八项规定”“重要批示”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态度和魄力,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高校转变作风,要按照普遍要求落实好“八项规定”,搞好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及时遏制高校存在的奢华铺张之风、急功近利之风、盲目扩张之风。

三、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培养高校领导干部履行“一岗三责”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最重要的是坚持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完善党的组织方式,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反腐倡廉的重點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高校反腐倡廉的重点对象是高校领导干部。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管干部的原则,高校要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建立起反腐倡廉的防范措施和监督体系。

据有关调查,群众对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情况不满意率达33.87%,其中94.88%的人认为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是领导示范作用不好。随着高校办学资金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人在高校领导职位上,沾染了官僚习气,一副官腔、浑身官气,丢失了公仆本色,也没了学者形象;有的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腐蚀,忘记自己是一名大学干部教师,生活庸俗堕落,追求低级趣味;有的人权力欲望膨胀,忘记了权为谁用,利为谁谋,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虽然上述只是极少数现象,但由于高校及教师原本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寄托,承载着社会荣耀和神圣使命,些许的腐败,也可能挫伤社会信心,从而引发强烈关注,产生恶劣影响。

依据反腐倡廉制度,领导干部必須履行“一岗双责”,一方面履行管理责任,另一方面要带领和监督本单位职工廉洁自律,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履行反腐倡廉责任。高校领导干部与其他党政领导干部比较,身份上还具有作为教师和学者的特殊性,在“一岗双责”之外,还应主动担负“育人”之责,通过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履行“一岗三责”的重大责任。高校组织建设要按照党章规定,积极推动组织工作创新。认真落实好党的基层组织任期制和选任制,及时进行换届,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权利和义务。淡化高校领导干部行政级别概念,着力克服“官本位”思想。要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懂得高等教育规律、熟悉高等教育业务、具有深厚学术背景、了解办学治校实际的领导集体;建设成能够广泛团结各种群体组织、广泛凝聚各方面力量、具有威信和号召力的领导集体。

四、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构建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办学行为规范

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最重要的是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断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和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探究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学术理性缺失、大学精神淡化、创新能力不足,都应该从体制机制上查找根本原因,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高校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完善治理机构,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的关键是改进党委领导机制,促进各种权利主体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有效合力。高校党委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把党委领导误导为党委书记领导,正确执行党委集体领导方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要尊重校长的法人地位和学术权利的合理地位,避免以党代政、以党代“学”。高校反腐倡廉惩防体系是全社会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校特点,高校惩防体系建设应在教育、制度、监督各环节分别有所突出、有所侧重。“教育”要突出对教育者的教育,侧重反腐倡廉的理论素养与文化修养,侧重行为示范的师德教育,侧重高校腐败案件的警示。“制度”要突出权利、管好资金比较集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监督”要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师生民主意识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特点,主动为师生搭建监督平台,提供监督条件,激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五、发挥党的群众优势,使风清气正成为师生的普遍追求和自觉行动

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党的一切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不主张搞群众运动,但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作用;高度重视信访举报、网络反腐等打击腐败的有效措施。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制度因素、个人思想因素,更深层次的是文化因素。在文化偏颇、缺失甚至变质状态下,“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3]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如果人们对腐败的愤恨变成了对营私之徒的羡慕,整个社会就腐败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统筹对文化建设和群众工作的领导,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

高校是文化的经典存在,担负着创新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高校要践行反腐倡廉的文化责任,以廉政文化自觉自省,努力成为廉洁的首善之区。要加强对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组织领导,要践行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防止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对大学精神的侵蚀,培养师生深切的社会关怀、公共关怀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让为师者通过文化的熏陶,有毅力在世俗的繁华中坚守宁静,有志向在物欲的洪流中坚守崇高;让为学者通过文化的教化,增强自重、自觉与自信,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知礼明善、知廉明耻的有志青年[4]。

参考文献:

[1]喻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原因与治理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0(7).

[2]候志山.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和特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曲吉山.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专题调研文集[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4]史富泉.高校反腐倡廉探索与思考[M].北京:希望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党的建设高校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