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2018-03-30 03:26马艳红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语文教学

马艳红

摘 要: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教师注重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写作

我国部编本教科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它们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都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典范,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精神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有条理、有步骤地抓好有关写作的知识与方法教学,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提高。

一、引导学生仿写

仿写就是让学生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找到支持点,使它们能够“攀登”有力。仿写就是先从法入,再从法出,因此,模仿写作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儿童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和各种技能上都要使用模仿作为“梯子”。教学实践与专家的论证均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最好途径。通过模仿这种写作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特征正经历从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此时,学生的“模仿”是最强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典型的片段和练习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支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台阶。根据善于模仿的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模仿,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更喜欢写作。例如,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其中一个作业就是写校园的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七月的天山》一文中词语优美丰富的特点,结合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习描述天山的语言,引导学生模仿写泉水;模仿原始森林,模仿写校园里的老树;模仿马头顶上的野花,模仿公园里的花朵。这种模仿词在长期训练后会形成学生的语言。

模仿是学生学习上进的阶梯。小学生作文训练是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章,大都是精选名家的经典之作,其语言、风格、表达方法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标本。如果教师善于抓住课文教学时的有效练笔点,让学生学习写作,那么不仅使写作更正规,病句最少,而且巧妙地设计写的训练,读写结合,还能促进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二、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有些文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或充满哲理性,可以给人以启迪。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课文中有最深感触的地方,写阅读后的感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冊中的《钓鱼的启示》一文,作者父亲的话是很有哲理的,包含深刻的人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领悟这一哲理,启发学生总结人生阅历,并写下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写作读后感可以使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发现理解阅读的乐趣。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考提供很好的机会。在六年级下册的《鲁滨孙漂流记》教学中,我让学生写读后感,主人公为了从遇险岛上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自己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与文本的互动中,老师要注重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引导学生对课文续写

续写也叫续编,指有的文章结尾并没有写出事情的真正结局,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读者可以遵循原文思路或故事情节接着写下去。

在续写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原文,掌握正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并开发出合理的想象。延续的情节应该与原作相同。体裁、风格、语言应与原作相一致,同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续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下册的《凡卡》中,文章的结尾是含蓄的,留下了悬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写出故事的结论。在《穷人》的末尾,当桑娜对西蒙非常同情并把两个孩子带过来的时候,不知道渔夫会对她怎样?学生可以想象一下“桑纳拉开帐”后的作文。下册的《凡卡》中课文结尾的地方是凡卡睡着了,有甜美的梦。但是当凡卡醒来时会发生什么呢?学生也可以写下来,不少学生写了符合原文原意的好作品。

四、引导学生扩写

扩写是在教材文本、阅读文本的启发之下,以一些新的形式与更丰富的内容写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作品。如:五年级下册的《晏子使楚》教学中发现课文最后有一个有趣的训练,就让学生进行扩写。有的学生将《晏子使楚》的第一则故事改写成课本剧。这种把课文语言改写为对话形式的剧本,内容不变,形式改变,趣味性增加,更带有一定的创造性,操作性很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同时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清平乐村居》《寻隐者不遇》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

扩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并从扩写后的材料中汲取营养,对原文内容的认识有了提高和发展。

五、让学生缩写

缩写就是对原文进行概括与压缩,缩写时应忠于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比如五年级上册《鲸》的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用不超过200个字写“鲸的简介”,继而再用不超过20个字概括。在这种逐渐减缩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把握将更加准确、深刻。

读后缩写是基于文本阅读的结果,写作内容应在不改变原文轮廓的前提下,总结文本的主要思想和主要内容。在阅读和写作衔接过程中,学生必须给予足够的暗示文本特征,如:叙事可以让学生列出相关的基本要素;在议论文缩写中,让学生理解文本的观点。通过写作,学生可以理解不同的文体特征,概括文本的一般意图,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文章生动有趣,教师要介绍多种实例,让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对不重要的事略去不写,但仍然要忠实原文,不遗漏重要内容。缩写文章可以使学生明白课文内涵,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总结和写作能力。

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写作

当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相交时,往往触及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表达他们的欲望,这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阅读、写作和训练创造了机会。

教学二年级上册《称赞》一课时,以“赞美”为主题,引导学生赞美周围的人,在受到表扬时感受他们的感受,然后写一些“赞美卡片”和“心情卡片”。“谢谢您!冯诺诺!谢谢你在我遇到困难时帮助我。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帮手”。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受到了同学们的表扬。卡片写作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中赞美的精彩角色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当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交集时,常常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表达欲望,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创造了机会。

七、倡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情感角度入手,以写作促使学生深入领悟文章情感,升华文章的情感,享受精神上的释放。

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桥》一文时,当读到“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很多学生有话要说,但说出来的只有一个词“敬佩”。作为一个旁观者,学生很难找出更多的语言表达对老汉的情感。此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被救的村民……你想怎样赞美老支书?小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一听说要写下来,立刻利索地写起来。有的用两三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有的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更多的学生以被救群众的身份用一大段激情洋溢的语言表达自己将来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先人后己、恪尽职守的好干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学生受到感动,在读写结合时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给他人,得到精神上的释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方法,学生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会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不断吸取习作经验,久而久之,逐步将它运用到习作实践中。长此以往,学生定能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仁杰.浅析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64).

[2]林秀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J].小作家選刊,2017(1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写作语文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