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观察

2018-03-30 03:26苏静王即之赵苗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产业化西安

苏静 王即之 赵苗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特色文化。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重大。西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本文对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客观呈现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在对此现状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归纳整理为七个方面。研究的目的在于引发思考,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途径,使其更有效地为西安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 西安 红色文化 产业化 现状 问题

对红色文化的界定有很多角度和方法,将各种理解综合起来,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其内涵。从文化的边界范围来看,广义的红色文化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的红色文化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狭义的中国红色文化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总之,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中国的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

近些年,逐渐兴起“红色文化热”。从精神需求效应看,这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红色小说的再版,红色电影的播放,红色之旅的推出,红色歌谣的传唱,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迎合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从社会实践效应看,红色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小说《红岩》、电影《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等红色作品中,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特定历史时代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和原汁原味的那些因素,让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人在品味这些作品时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这就是红色经典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激励后来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

一、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

新时代,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具体包括:(一)历史印证价值功能。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传承红色文化,解读革命历史,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文明传承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在: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具体体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三)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人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敬仰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人。革命老区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旅游者在愉悦中感受山河之美,体验华夏民族的博大精深,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月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四)经济开发价值功能。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而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的基本文化之一,也是中国的特色文化。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热潮,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文化,已有很多地区开始走产业化之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西安,作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做出重要贡献的城市,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拥有包括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变旧址等在内的127处珍贵的革命旧址(遗址)。其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并且优势鲜明。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党领导西安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因此,大力推进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老区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5种发展定位,其中建设“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是一项重要目标。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共陕西省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上,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谈到陕西“十三五”规划时指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陕西省政府召开的征求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及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指出,建设文化强省是陕西的责任,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30个重大文化项目,重点做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和文艺陕军等一批文化品牌,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西安在新时代大力发展和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大好机遇已经来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语境下,以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现实目标为背景,大力发展西安红色文化产业,构建大西安红色文化产业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加大西安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力度和广度,努力形成一批反映伟大革命精神、体现深刻文化内涵、富有丰富文化价值的红色文化产业的精品佳作,是新时代完善、塑造西安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有力支撑,是西安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基地和国际化大都市伟大战略目标的现实所需,亦是西安在全国红色文化建设格局中彰显自己的价值与地位的必要举措。这在切实弘扬延安精神,推动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间接提高西安经济硬实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过程中举足轻重。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認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省等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对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定位、发展原则、发展途径、发展重点作出了明确指示,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勾画了美好蓝图,也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规划和保障。

西安市政府一直以来很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深入开展“我是小八路”生活体验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学生在纪念馆体验一天半封闭半军事化的体验活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亲身体验纺线、打靶、医护包扎等活动,让红色历史以体验的方式传送给孩子。据了解,从2010年到2015年,“西办”与西安后宰门小学、育英小学、西工大锦园小学等学校开展“小八路”活动共30次,吸引了1731人参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红色文化产业化现存问题

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之路才刚起步,发展较缓慢,笔者曾就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情况以问卷形式进行过调研,在认真分析问卷的基础上,剖析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西安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

在西安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历史文化价值和既得利益的开发利用,还须在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方面下大功夫、看到红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使开发思路进一步完善。西安红色文化无论从政治导向力、经济推动力,还是从艺术感染力、德育教化力等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当代社会价值,若能对这些价值进行有效挖掘,则必将为大西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一分力量,进一步提升大西安的文化软实力。

(二)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优质品牌效应欠缺。

问卷结果显示,在116份有效问卷中,对西安红色文化知道较多的只占了3.5%,大多数人只是了解一些,还有19.8%的人完全不了解。在认为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对营造西安浓厚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上,91.4%的人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反映出西安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更没有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反响强烈的红色文化优质品牌。深究其原因,传播途径单一、内涵挖掘不深、创作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是造成西安红色文化缺少优质品牌的重要原因。

(三)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触及的领域不开阔。

西安红色文化的基本产业是红色旅游业,旅游是西安红色文化触及的主要产业领域。西安红色文化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会展业、网络文化业等更宽广的文化产业领域还没有被深度开发、利用。这些更丰富的文化产业领域的开发、利用,可以优化西安红色文化的产业化结构,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带动整个西安地区的经济增长,对提升陕西的总体经济实力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形式不丰富。

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形式基本以静态式、陈列式为主,近几年虽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理想。据笔者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西安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展示手段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水平。问卷显示: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西安红色文化的人数比例达60.3%,说明随着人们审美力、欣赏力、感受力的提升,参与式、体验式、融合式接受红色文化资源会更直接地在大众那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西安红色文化产品的策划和包装不够精致,没有发挥出其理想的效果。

目前,西安在红色文化产品的策划与包装方面没有下大功夫,产品不够精细,感染力、冲击力不足,不能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直触人心的震撼效果,很难形成品牌效应而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六)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使红色文化不能为广大青少年及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西安市政府目前的工作重点在加快西安的经济发展上,虽然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很重视,并给予了一定资金投入,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应从西安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给西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从政府角度推进西安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使红色文化产业为西安经济的追赶超越助力。

(七)营销策划、创意研究薄弱。

西安当前文化产业中“经营型”人才比较缺乏。在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方面缺乏文化修养高、创新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管理干部,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创意、包装、营销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这些局限使得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的进展缓慢,不能给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虽然存在以上归纳的种种问题,但仍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在城市之间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中,经济是其主要力量,文化是其灵魂,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发展潜力是西安活力无限、魅力无穷的根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相信在西安市政府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西安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注重传承红色文化,开发、整合、利用好西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出自身特色,必然会给西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来新的机遇,必然会进一步提升西安在全国红色文化格局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西安古都历史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和凝聚力,推进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使西安不仅成为历史名城,而且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城。

参考文献:

[1]西安地区红色文化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EB/OL].http://www.doc88.com/p-9307650516725.html.

[2]曹桂华.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6).

[3]闫团结.试论陕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9).

[4]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的启[J]旅游学刊,2011(7).

[5]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8XD07)。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产业化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