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四书”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3-30 03:26文小兵罗孟冬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小兵 罗孟冬

摘 要: 作为传统文化的“四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它所蕴含的有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以及它体现的儒家价值观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可为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 四书 高职大学生

一、“四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具有延续性,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增添适应时代的新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和超越;离开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牢固的根基,就难以健行致远。

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价值观已深入每一位国民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大地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重视儒家思想渊源。可将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释与补充内容,丰富其血肉,提高其认可度和认同度,增强感召力和凝聚力;可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赋予其新的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以此推动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四书”体现的先秦儒家思想及其价值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与成型,因此对培养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下面,我们从内容借鉴和路径与方法借鉴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二、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内容借鉴

无论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规范),都能从“四书”中找到相应的思想资源。基于高职院校的现实需要,我们只重点探讨“四书”中能为高职大学生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提供借鉴的内容。

爱国。爱国是贯穿儒家价值观的红线。儒家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忠君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维护国家统一,孟子则主张通过施仁政富国安民,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这都体现了爱国思想。先秦儒家“修齐治平”“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士不可不弘毅”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体现的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都表现了深沉的爱国意识。儒家爱国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是忧患意识。孔子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爱国思想代代相傳,逐步积淀而形成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敬业。敬业是儒家价值观的外化。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2](《论语·颜渊篇》)意思是说,为政者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永不懈怠。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事奉君主,要先认真办事,再考虑俸禄的事情。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读书人要宣传和践行仁道,一直要到死的时候才停止。这些都能说明先秦儒家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孔子本人就是敬业乐业的典范,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周游列国弘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成为历代志士仁人效仿的对象。

诚信。诚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石,所谓“不诚无物”“圣贤之道,唯诚与明矣”。《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先秦儒家认为,诚实守信、真实无妄是人道之本,人与人之间交往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孔子认为,诚信还是立国之基,不能取信于民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言必信、行必果,信守承诺,言行一致,深深铭刻在国人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友善。友善是儒家价值观的态度,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意即“爱人”,友爱、关爱他人,与“友善”意思相近。儒家的仁爱思想讲究推己及人及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由亲爱亲人推广到仁爱百姓、爱惜禽兽草木。儒家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践行仁爱、友善的价值理念,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成全人的美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作风。这些价值理念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要利用国家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契机,挖掘、利用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资源,并借鉴儒家价值观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大力开展高职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三、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路径与方法借鉴

为了推行儒家价值观,封建统治阶层设计了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人才制度等,将儒家价值观培育融入百姓“人伦日用”,逐渐达到“日用而不觉”的境地。这些做法从一个角度看,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认为,可资借鉴的儒家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路径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主要方法有道德教化、环境熏陶、修身自律等。

学校教育。古代学校教育主要是研读儒家经典,并将其纳入人才选拔考试,由此达到以文化人之目的。借鉴其教育方法,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内容,促进内化。要改进教法,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强化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中穿插志爱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及经典语录,充实教学内容,感染、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激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职业院校还要结合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如诚信、友善等,贯穿校园文化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校园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容纳入学校规章制度,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对操行不合格者及违反个人价值准则的行为给予相应惩处,以儆效尤;组织校园感动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评选条件,对优秀人物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家庭教育。儒家家庭教育注重基本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基本形式是家庭(族)的长者利用家训、家规、家礼对晚辈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塑造良好家风。借鉴其教育方法,我们一方面要剔除传统家训中的糟粕,做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构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家风建设,建设并践行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家训、家规、家礼。此外,还要利用乡村和社区文化学堂、孔子学堂等,加强对家长的传统文化培训;鼓励家长引导子女加强修身和自律,将对家人的仁爱、友善推广到对社会大众的仁爱,正如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转必定会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社会教育。儒家社会教育注重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与传播。一是将儒家伦理道德渗透于百姓婚丧嫁娶、祭祀等活动,培养淳朴的民风民俗,正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二是百姓日常阅读的书籍,观看的戏剧、歌舞等传播的都是儒家价值观。三是树立圣人、豪杰、君子等理想人格,并要求统治者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民众见贤思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发挥“互联网+”模式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营造浓厚的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要将其寓于道德模范的宣传、评选、塑造当中,发挥新时代道德模范的精神引领作用。还要将其寓于国家仪式当中,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激起公民强烈的情感共鸣,起到强化价值认同作用。高职院校要树立“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语)的理念,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还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2]傅佩榮.傅佩荣译解《论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3]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选择利用“四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地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研究》(编号:XJK17BZY048)和益阳市社科联课题《“四书”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德性培养之对策研究》(编号:2018YS12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传统的新芽,国学的新发
——《四书释注》读后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
《大学》在《四书》序列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