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2018-03-30 03:26任江波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任江波

摘 要: 作者结合学校实际,从学生、教师、企业三个维度对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查,并从上述三个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不同维度探寻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现状调查

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电子信息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中职学校,主要开设有电子类、自动化类、汽车类、机械类、服务类等类别的20多个专业。近年来,各专业为了对接企业的岗位需要,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并根据专业特点与企业展开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合作,如:局限于实习与就业供需合作、企业冠名定向培养、校企融合人才共育等。为了了解上述合作形式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的差异,笔者从教师、学生、企业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对该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找到各种合作形式的差异,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针对不同的校企合作专业,笔者设计了三份问卷,分别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生卷)”、“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师卷)”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企业卷)”。在学生维度,在校内选择了200多名学生作为被试,完成了学生卷的调查统计;在学校教师维度,通过问卷星平台,将教师问卷推送给校内汽车应用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的教师,经统计,有63名教师完成了问卷调查;企业维度,通过问卷星平台将企业问卷推送给该校各个专业的合作企业,有25位企业代表完成了问卷调查。下面就相关专业的学生、学校教师、企业代表三个维度对问卷测试内容进行量化分析。

一、校企合作问卷调查情况

(一)學生维度问卷调查。该校目前有25个专业,分别隶属于5个系(部),学生共有5000多人,为了区分校企合作对各个班级的影响,现选取其中部分专业进行调查,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机电维修专业隶属于汽车系,是与“中德诺浩”合作共建的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鸿准精密模具”定向班,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引企入校”的菜鸟快递合作专业,目前其余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尚无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和相关企业仅有用工供需层次的合作。

学生维度,笔者共选取了7个专业1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73份问卷,去除无效问卷15份,有效卷共258份,有效率为94.51%。在学生对校企合作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鸿准定向班和中德诺浩合作班的学生选择十分了解和知道一些的学生比例超过90%,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Z16201C班的了解程度最低,仅为50%,其余班级对校企合作的了解处于70%—85%。

在“是否参与过校企合作相关项目”的选项中,选择D项“没有”的班级中,无校企合作的模具制造专业占比达到了82.35%和70%,整体上看,有校企合作的班级参与度较高,无校企合作的班级参与度较低。另外,有过进企业跟岗实习经历的班级参与度明显高于无跟岗实习或参观实习经历的班级。

在对“合作企业配送的教材、服装、奖学金等物资”的调查中,有合作企业支持的专业认同度明显高于其他班级。鸿准定向班的认同度最高,达到73.91%,中德诺浩合作班的认同度汽车,占到46.15%,其余班级的合作因没有上述物资的资助,认同度较低;在对于是否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的选项中,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掌握一些,但不熟练,能够独立练习并完成和能熟练完成的只有极少数,只有中德诺浩合作班汽车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自信一些。

在关于企业师傅进入课堂上课的选项中,绝大多数班级学生均选择了没有,只有中德诺浩合作班级经常有或偶尔有,选择没有的仅占23.08%,认同度较高,其他班级均认为没有或只是偶尔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选择没有的占比高达73%以上,说明企业师傅进入学校为学生授课数量很少,给学生的印象模糊。

在对学习期望的调查中,把“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排在首位的各个班级进行排序,该百分比越高,表明该班级的求知欲越强。可以看出,有合作的5个班级占据了前4名,“中德诺浩”汽车机电班达到76.92%,“鸿准定向班”的数控技术专业达到69.57%,2016级物流专业达到63.33%,中德诺浩合作的汽车营销班达到61.11%,排在前4位,从整体上看,校企合作班级学生的学习预期较无合作班级而言更高。

在对于是否会向朋友推荐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一问题时,各班级学生明确表示肯定会推荐的比例用百分比统计如下:有校企合作的明显优于无合作的班级,2017级物流专业达到60%,鸿准定向班达到52.17%,中德诺浩汽车机电维修班达到42.31%,排在第1、3、4位,反观之,无合作的班级中,2016级模具制造、2016级工业机器人、2017级模具制造则成为倒数前三,从整体上看,有校企合作的班级学生对于学校和专业的认同度明显高于无合作的班级学生,认同度分别是42.39%和31.18%,相差11.21%。

(二)学校教师维度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推送问卷,该校共有63名教师完成了问卷,分别来自汽车应用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被试学生均来自以上三个系部,调查范围体现了师生对应的关系。在62位被试中,中层管理者有6人,占9.52%,专职教师54人,占84.13%,教辅人员3人,占6.35%。在“对我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前景持何种态度”问题中,接近90%的教师认为较乐观或很乐观,只有11.11%的教师认为不乐观;57.14%的教师认为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选择校企合作是必要的,同时也是主要的,26.98%的教师认为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有必要开展;50%的教师认为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延伸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32.26%的教师认为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其余选项如课程开发、参与企业项目创造经济效益等均不被看好。

在“您认为实施校企合作对以下哪些方面能产生促进作用?”的多项选择题中,93.65%的教师认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促进作用,80.95%的教师认为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两个项目有促进作用,79.37%的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就业率有促进作用;在教师曾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调查中显示,57.14%的教师参与过课程体系的开发,50.79%的教师参与或承担过见习或实习阶段、教学质量的评价、推荐优秀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在“您希望引进合作对方的哪些资源?”调查中,84.13%的教师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82.54%的教师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引进课程教学资源,77.78%的教师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在“在合作办学项目中已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合作?”的调查中,63.49%的教师已参加或了解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对师资队伍培养,超过50%的教师承担过或已知晓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方式等活动,但对校企合作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和教学评价认同度不高。

在“是否要求合作企业安排实习和就业工作?”的题目选项中,超过93%的教师均认为要求合作企业部分或全部接收合作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就业。

在对于校企合作是否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问题选项中,仅有14.29%的教师认为非常满意,达到了预定的效果;58.73%的教师则认为只是比较满意,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6.98%的教师则认为效果一般,有收获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影响企业人员来学校进行兼职教学的原因”调查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65.08%的教师认为学校给企业人员的报酬不足以吸引其来进行教学,58.73%的教师认为企业人员工作繁忙,时间不能保证,49.21%的教师认为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46.03%的教师认为企业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编制和名分,没有归属感。

(三)企业维度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推送企业问卷,分别由D校汽车应用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系(部)专职负责校企合作的老师进行推送,确保被试代表来自相关专业的合作企业,与学生被试专业、教师来源体现对应关系。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涵盖汽车整车生产、销售、维修类企业7家(28%),服务型企业6家(24%),3C产品生产制造商4家(16%)、机电设备和零配件加工制造型企业4家(16%),电商、物流类企业2家(8%)及其他类型企业,基本覆盖被调查各专业的合作企业类型。

调查显示,对于中职生的招聘岗位需求依次是:生产线操作工占48%,文员占28%,质量检测人员占24%,销售采购人员占20%,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占16%,仓储配送岗位占16%;在“是否了解校企合作办学?”进行统计后发现,有52%的企业表示很熟悉,不知道的仅占4%,其余企业均表示知道一些;在“是否有过校企合作”的调查中,68%的企业表示有和学校的合作;在“通过校企合作能否提高中职毕业生质量”的调查中,发现88%的被调查企业均表示校企合作能有效提高中职毕业生质量;在“对当前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比如:校企合作有补贴,可以减免税收等)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0%的企业明确表示十分了解,48%的企业表示知道一点,但不熟悉,约有32%的企业明确表示对此毫不知情;在被问及“公司会以何种形式参与校企合作”时,80%企业表示会接收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就业,72%的企业表示愿意与校方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68%的企业愿意接受校方教师到企业实践、调研,60%的企业表示愿意派出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56%的企业同意派出资深师傅参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52%的企业愿意与校方共同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内容[1]。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在学生维度,校企合作专业学生的学习预期和认同度均高于非合作专业。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数控技术、汽車机电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的学生对校企合作了解程度大幅高于其他专业,原因在于数控技术是鸿准定向班,汽车机电和汽车营销专业均与“中德诺浩”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合作,不仅有企业文化进入课堂,企业还提供了教材、企业工装和企业奖学金,定期进行回访和合作情况跟踪,认同度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在其余班级中,曾有过到企业跟岗实习经历的学生对将来就业和行业现状了解程度又稍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数据显示,来自企业的师傅进入教室或车间上课的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班级学生均选择了C项(没有),只有中德诺浩合作班级经常有或偶尔有,其他班级均认为没有或只是偶尔有,说明企业师傅进入学校为学生授课数量很少,即使有校企合作的专业班级,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也非常低。

对于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自我效能感,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掌握一些,但不熟练,能够独立练习并完成和能熟练完成的只有极少数,说明即使是校企合作的班级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上并不自信,急需探寻有效的措施以改进增强效果,否则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带来影响。

(二)在学校教师维度,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的落实,对于开展校企合作均持乐观态度。部分教师在前期已经参加过相关的合作项目,如:校本教材开发、学生顶岗实习、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通过项目合作,教师个人的能力结构得到提升,对企业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变化。

教师们认为通过为开展校企合作延伸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其余选项如课程开发、参与项目创造经济效益等均不被看好。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多数教师认为仅仅是基本达到预期,非常满意的比例较低,反映了在合作过程中过多注重形式,而实效不足的现象。对于企业师傅兼任教师难实施的调查中,普遍认为课酬过低、企业人员工作压力大且时间不能保证、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企业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编制和名分,又没有归属感等因素制约校企师资互派的实施。

(三)在企业维度,普遍認同校企合作,参与意愿较高,但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比较片面,对国家政策法规了解不够。在被调查企业中,近70%的企业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接近90%的被调查者表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校企合作的内涵,多数仅停留在接受学生实习和就业层面,对于深层次合作并没有更多的思考,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表现得很无助。在对于学校的建议方面,主要集中在开设订单班、企业文化普及、提高实践教学占比等,对于政府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政策引导、落实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方面。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建议

(一)校企融合度不同,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呈现两张皮现象。多数校企合作仅停留在用工供需层面,以顶岗实习和就业为主要目的,缺乏深度的融合,校方和企业在两条平行线上运行,没有在如何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的锻炼方面达成共识,只有让企业成为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才会从根本上按照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过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才会收到企业的欢迎,真正成长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2]。

(二)学校热情高涨,企业作壁上观,“剃头挑子一头热”。自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国家层面引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多种形式的合作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确实渴望企业的参与,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入企业因素,而本应是人才培养双主体之一的企业,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主要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一方面由于不是人才培养的真正主导者,很多关键节点上没有决定权,导致企业主体地位一度缺失,另一方面在资金支持、政策配套、权利义务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企业在盈利和生存的压力下,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只有解决企业的痛点,才有可能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三)政府职能转变,主导变推动,行业或参与,试点将施行。最近,我国接连出台政策,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14日六部委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了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到,要进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国家将通过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率先参与,这是以前没有的创新,希望通过试点带动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华.深化产教协同 建设制造强国[J].中国科技产业,2018(04):25.

[2]李世凤.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