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2018-03-30 03:26李彦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ESP教学角色转变专业化

李彦

摘 要: 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大势所趋,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得到系统的发展。ESP教学在专业化过程中尽管面临现实问题,教师要积极面对,转变角色,克服恐惧心理,补充专业知识,以期更好地和学生平等交流,促进学生在所学领域的学习。除了教师自身动力外,还要有配套制度保障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ESP教学 专业化 角色转变

1.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意为专门用途英语),作为在特定语境或者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是“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具有特殊的学习需求和目标的学习者需要经过专门学习,通过特效的教学方法实现特色语言知识与技能。结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态势看,ESP教学理应受到全国高校的重视。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高校的ESP教学和研究尚未成熟。ESP教学成果不明显,所谓的ESP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未能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体系。当今时代,部分EGP教师逐步向ESP转型具有历史必然性,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2.高校EGP和ESP课程现状及ESP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大学生们入学后,英语课上继续像中学阶段那样学习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意为通用英语)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些学生认为EGP课程缺乏实用性,可有可无,完全可以靠自学。近年来一些高校缩短了EGP课时,有些高校规定,学生通过CET4后可以免修部分甚至全部学分。以我校为例,我校一直处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沿,改革结果之一是EGP课时的压缩。2012级及以前开设四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6课时,合计每学期108课时,这样大学阶段共420课时(扣除两周军训时间);2013级学生英语课程开设三学期;从2014级开始减到两学期。一学期由18周变为16周,周课时由6到5又到4,从2014级至今,EGP总共才120课时。大学英语将去向何方,是否会在高校逐渐消退,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之路如何继续走下去,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师思考甚至担忧的问题。

学生EGP课时大大减少,客观上增加了ESP课程的发展空间。然而时间的增加不代表ESP教学的正比发展。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是ESP教学专业化尚未形成,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ESP教学两种模式并行。以我校为例,有翻译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开设ESP选修课,还有商学院和法学院的专业教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都进行ESP教学。尽管一些EGP教师加入ESP的教学队伍,但多数未受到系统的教学培训,主要还是在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而讲授ESP的专业课教师由于主要意图是传授专业知识,并非专业从事语言教学,多数在语言教学方面经验欠缺,传达专业知识的方式是机械翻译。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教学侧重点不同,仅在形式上把英语与专业机械结合起来,未深入EPS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技巧,导致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ESP教师的专业化是EGP教师当前亟待完成的任务,也是其角色的转变。当今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目标不仅是传授英语,还应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某专业领域的准从业者。若有学生在教师未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向其请教专业英语问题,比如理解长难句有困难,教师能准确地帮其剖析句子结构,也能给出大致的譯文,但是受限于知识储备,对一些术语的翻译不够准确,毕竟同一个单词在专业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有的学生不会介意,觉得教师能解决纯语言方面的问题即可,但部分学生对教师有更高的期望值,希望教师提供更为专业的答案。而在ESP教学中一些教师对非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信心不足。其实大可不必。教师的语言知识给学生启发,而学生的专业知识给教师辅助;教师的专业(非英语专业)知识可能比不上学生,师生以对话的方式平等交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才是ESP教学中师生关系和地位的准确体现。反之,在EGP教学中,教师们有更多的自信心和能力控制局面,因为其角色更偏重于引导,学生相对被动。

3.关于ESP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90%的教师认为ESP教学势在必行,10%的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至于专业英语的学习,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关于对ESP课程的最大担忧,30%的教师认为很难处理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关系,12%的担忧教学专业的可持续性,32%的担忧专业英语词汇量过大、掌握起来有困难,26%的担忧专业知识的难度,未经系统学习,部分汉语术语很难理解。20%的教师认为只需稍加培训即可胜任,80%的认为需要大量培训。所有教师都认可的是:(1)大学英语应主要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译;(2)ESP教学既是机会又是挑战;(3)压力之下,可以胜任ESP课程;(4)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做好角色转变。

4.合格的ESP教师应扮演好的五种角色

根据Dudley Evans和St. John的说法,合格的ESP教师应扮演好五种角色:(1)是合格的英语教师;(2)必须是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3)必须是合格的教学研究者;(4)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5)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能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与总结。前三点要求同样适应于传统的EGP教师,但是后两点有所不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第四点要求教师与专业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第五点讲求教学动态化,更重视实用性和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尽管教师们预期到困难,但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多数教师已意识到ESP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做好从事ESP教学的心理准备,愿意顺应改革潮流,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下功夫,在自身专业化过程中逐渐转变角色。

5.ESP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应对办法

教师在ESP专业化过程中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1)英语教师的观念转变:传统观念认为英语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主,ESP教学是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融合,破坏英语语言教学的纯洁性;(2)ESP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专业:由于不够内行,对专业术语的解释会有偏差;专业知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难点,不仅主要靠自学掌握,还要与外部专业人士交流;(3)从事ESP教学的教师,除了研究英语语言文学以外,还需要关注各自选择讲授的专业领域的动向,这样就要将有限的精力分散于两个专业,好比两条腿走路,需要协调好二者以保持平衡;(4)尽管ESP的语言知识仍然基于EGP,但词汇方面是一个大难题,前者的词汇更专业、更细化,词汇量要大得多;(5)长期以来,多数EGP教师出身文科,习惯于学习和讲授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对语言外的专业知识会有抵触和排斥,尤其是理工科知识。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会干扰教师主动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行动。

时代的进步使外语的实用性需求变得更加重要。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来说,已经发展到瓶颈,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如何在高校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尚待深入研究,但ESP教学是大势所趋,ESP教师必须做好角色转变。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态度上,教师应克服对专业知识和ESP教学的恐惧,树立对ESP教学的正确认识:ESP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所选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落脚点仍然是语言而非专业,语言知识仍是其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因此,ESP教师的目的是辅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专业知识不必很丰富。当然,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质量。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部门内部形成教学团队,互帮互助。除了来自教师自身的动力以外,还要有学校和学院配套的制度和保障调动教师专业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可持续性,如促进学校内部学院之间的教师交流、加强与校外单位的合作,快速有效地丰富教师知识结構以利教学。

6.结语

在大学英语及教师趋向边缘化的今天,广大高校英语教师若想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必须积极推动自主发展,加快专业化步伐,通过教学和科研实现自我价值。要想英语成为能给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带来后续力量的学科,高校ESP教师要培养终生学习习惯,调整学习态度,完成角色转变,以应对时代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要求。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实用性,促进其在所选专业领域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及其学科地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2):10-14.

[2]杜曾慧.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的ESP专业化发展之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8):28-29.

[3]段平,顾维萍.我国大学ESP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J].外语界,2006(4):36-40.

[4]付大安.地方本科院校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3):21-27.

[5]张雪红.基于中国情景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本文为山东大学(威海)2014年度一般教改项目“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ESP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探究”(编号B201414)的产出论文之一。

猜你喜欢
ESP教学角色转变专业化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