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31 06:20张飞鸿文怀兴
时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法

张飞鸿,文怀兴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盛行于德国,后经香港传入中国,目前在各级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掘创造潜能,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方法的能力,提升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运作等社会能力。

1 职业教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差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国家期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升人力资源水平。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使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普遍出现了“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使得本科学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对于实践操作、职业技能较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拒绝的理由是“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而按学历定岗、定级,按学历层次升职加薪的工资制度,也给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2)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相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很慢,在全国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短期利益,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教学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日常的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是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摸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待重视并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方面——“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作为学校的教学主体,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学历门槛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非博士进不了职业院校的现象。这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由于没有在实践部门任职、锻炼,因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严格地讲,胜任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而行业、企业人才多数也因学历问题难以跨进职业院校大门,或与“理论派”显得格格不入,因此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缺乏。

教学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职业教育较其他高等教育类型尤为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建设功能齐备、满足实训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顶岗制、半工半读方式,对于提升实训质量乃至整个职业教育质量都有重大作用。然而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校内设备设施投入不足,缺乏符合相应要求的训练与实习条件,实验实训科目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体现职业教育技能特色的物质基础极为薄弱,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校企合作、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确实能够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在实习、实训环节的需要,但由于企业会更多地考虑投资回报利益机制等问题,合作的主动权在企业一方。学校一方往往比较被动,选择的余地小,甚至为了得到企业的支持,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还需支付企业一定的实习费用。因此,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很难得到企业的支持。

2 项目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实用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谓“项目”是通过传统知识体系转化而来的一系列实际任务,教学活动的展开时刻围绕项目进行,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干”中学,“用”中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行动导向教学论。首先,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或者签订合同的形式交给学生。接下来,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分别按照项目工作的完整程序协作完成整个项目。最终,由教师对本次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特征。项目教学法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具体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特点比较

3 职业教育应用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1)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素质的提高,才会使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运用和进一步的提高。

(2)项目要恰当实用。项目要能被大部分学生喜爱,并能用某一标准公平地给予评价。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如掌握新知识点、新技能还是培养分析能力或是巩固已学知识等,来确立最适宜的项目。

(3)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任务并未减轻。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应对本专业融会贯通,能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紧抓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重点选好实施项目。

(4)项目总结必不可少,并进行拓展和延伸。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鼓励“一题多解”,每一种方法不管实际经济上是否合理,都展示给学生,再共同通过工艺评价来分析各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并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以后学习或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结语

项目教学的实施意义是教育功能的体现,即主要体现于社会服务功能、发展功能、价值功能。项目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传统教学侧重于学生智力范畴,通过传授学业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项目教学更重视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打破“智力”的局限性。强调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多种智能,把多元智能和现实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更适合不同学生智能优势的发展。

教育需要扬长补短的个性张扬,而不是填平补齐的平均发展。项目教学正适应了这样一个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层次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展现各自的智能优势,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人人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韩变枝,王栋,张银喜.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29).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法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