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研究

2018-03-31 04:21苏亨锔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年21期
关键词:测试数据战机航空

苏亨锔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99)

0 引言

以往我国在航空装备的维修方面,一直使用的是试点机载电子设备的定时维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下的航空装备维修出现了不少弊端。以往的定时维修,主要采用的是将航空设备进行全面翻新式的修理模式,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又不能合理使用时间。

1 试点机载电子设备修理模式现状

1.1 试点机载电子设备修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如果按照机载电子设备的定时维修模式发展,会将战机的设备全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就是恢复到制造出厂的状态。从另一方面考虑,如果经常这样全面地对战机进行各种维修,将无法满足战机经常在空中进行作业的需求。这种维修模式不能很好地与战机的优越性能相匹配。随着我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这种落后的模式迟早要被新的模式取代。

1.2 试点机载电子设备修理模式的体制问题

以往的机载电子设备维修只能在有限的信息输入条件下,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维修过程中,对问题分析的困难加大,维修人员对于维修的把控难度较大,问题存在多样性,可能直接将一些存在的客观问题抽象化,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就是以往的这种维修体制存在的问题。对此,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尽快但未能拿出合理可行的方案,而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

2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研究

2.1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体制的优越性

以往的航空装备维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航空事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一套与将来的航空装备发展相匹配的维修模式。视情维修是指对航空装备的各种相关参数值进行有效监测,可以在航空部件将达到损坏程度但仍未损坏时进行报废与更换,这等同于对航空装备出现相应问题前的一种比较不错的预防措施。参与维修航空装备的人员,更要深入参与航空装备的全寿命管理,要对航空装备的运行负责到底。这种体制将每个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从而使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分工制度对一个团体的协作能力尤为重要,有时候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才能为集体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全方位参加装备设计论证,全过程融入装备的维修与运行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资源的最大限度,使得相关设计人员保持一贯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而态度是决定事业能否成功的前提。

在维修人员对航空设备进行合理维修之后,还要进行外场保障及技术状态数据的分析。维修人员也要根据状态数据按时对战机的相关装备进行检查与审核并记录下来。在工作之余,维修人员要与其他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刻的讨论与总结。视情维修的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必须建立在国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体系必须围绕设备或产品修理的全过程进行细致分工,在大大小小互相联系的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动态循环。此外,要在这种良好循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才能使整个团队进步。这就是当代需要发展的维修体制。

2.2 设计人员应从顶层设计入手

设计人员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构架,对维修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设备性能数据、及时的信息等多种有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控制,从而确定配合工作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与视情维修模式相配合的还有各种赏罚奖励措施,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使工作更好地展开,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表征工作任务完成了一半。

如果有了先进的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维修人员就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推断,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航空装备目前所处的运行状况,通过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而可了解整架战机的运行状态,可保障战机的正常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使我国的国防建设更加强大。

3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的优越性能

3.1 理念中发展的精神层面

设计人员应当设计的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模式,相对于之前试点机载电子设备定时维修模式来说,有很强的优越性能。推进这种视情维修模式,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过度修理,更重要的是贯彻“质量第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差不多、应该”等这些理念的维修思想,使得认真负责的态度成为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关人员要切实做到以保证质量为前提,这就是该模式存在的精神层面的意义。

3.2 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在维修过程中,航空维修工厂要对多架不同的战机进行维修。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采用之前机上原位的检测技术,依据航空装备在以往历史中的各种场合下的故障维修信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技术和各种参考信息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提高了许多薄弱环节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加强了对各个单元系统的控制。这些以往的技术,在新维修模式包含的技术中所占比例较小。

3.3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在运行中的优越性能

为了维修航空设备,修理工厂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充分的经验。而视情维修模式中的系统可以对零部件的工作效能进行预测,并且能够分析出现故障的可能原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实现了机器与人工作的统一性。在对设备性能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后,系统会显示什么规格材料的部件适合安装在该部位,明确应该安装的航空零件的种类,此后,这种信息也会被存入系统[1]。

航空装备视情维修系统会对以后损坏的部分零件及时进行预测,系统会主动制定出新的关于零部件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并能识别分析影响零部件损坏的关键点。也可以将这些关键点再进一步细分,细化监视以后安装部件的运行状态。

维修系统还能对工作人员错误选取的设备部件进行监视与识别,因此,不合格的产品不会留在战机上面,对安装维修的全过程进行合理记录。更优越的技术是系统还能对维修人员提出宝贵的意见,通过PDCA(Plan Do Check Action,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或处理)循环,实施持续改进与创新。这就大大避免了因为一些低级的操作失误所带来的麻烦[2]。

4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对团队的要求

视情维修模式是集机电、计算机各个领域技术的综合维修模式。因此,对青年员工的学历,学习能力以及实践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团队要有能够对状态监控和故障分析诊断的能力,此外,团队还要有极高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因此对修理大师和工匠大师的需求更为迫切。

拥有一支知识丰富、品德良好、层次互补、团结协作、能够维修多代机型的团队,是启动视情维修模式的重要前提。在视情维修过程中,只有质量把关、严谨负责、沉着冷静的人员,才有资格、能胜任工程师的岗位。可见,这种新型的模式对工作人员和团队的要求之高。在保证人员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航空体系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

5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的发展前景

视情维修是基于计算机和大数据智能方向相互交错联合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先进维修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在国外也是不够成熟的[3]。如果继续发展航空视情维修模式,那么应当算是航空设备的一次新的改革,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维修人员可以在这种模式中使用这种先进的维修技术,使飞机维修水平达到更高的维修质量要求,这样做可以提高战机的完好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维修成本[4]。

然而,这种模式也会存在弊端,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这些弊端还有待相关的学者前去调研、考察与认证。在发展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国家和相关机构应当投入较多的资源,才能一步一步使这种模式日趋成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5]。

6 总结

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模式,应当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目前应该成为航空装备所采用的主要维修策略。合理规范使用这种新型模式,将会改善我国的航空维修体系,为建设我国的国防力量节省大量的资源和成本。这可以为航空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保障维修费用提供有力支撑。在我国的未来发展中,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视情维修模式一定会成为国家研究的重中之重[6]。

猜你喜欢
测试数据战机航空
次世代战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测试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战机发展史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测试数据扩增方法
空间co-location挖掘模式在学生体能测试数据中的应用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