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对山东动能转换的启示

2018-03-31 16:25山东财经大学二级教授本刊特别评论员张志元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李维邦
山东国资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动能山东省

□ 山东财经大学二级教授、本刊特别评论员 张志元,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维邦

3月下旬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动挑起和推动的中美贸易摩擦,一度呈现愈演愈烈的势头,负面效果逐渐显现。中美贸易摩擦击中了我国企业核心科技不足的痛点,也深刻揭示了掌握核心科技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科技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企业必须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此获取产业竞争中更多主动权和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

山东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努力打造中国制造“山东版”,推动山东制造强省建设,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中美贸易摩擦启示我们:必须提高抓核心技术突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产生的原因

特朗普挑起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中美贸易失衡。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凭借廉价优质的劳动力优势和充足的资本取得较大发展,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制造业是生产率增长的源泉,美国在这一方面失去优势并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贸易摩擦由此产生。

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希望通过贸易制裁遏制中国技术创新和进步,拖慢“中国制造2025”计划。长期以来,美国凭借核心技术优势,通过跨国公司等运作方式将触角深入每一经济体,依靠技术和资本优势迅速垄断产业链上游绝大部分利润,并且采用技术封锁等方式牢牢掌控着其他经济体的科技命脉。由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追赶,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推出之后,美国社会各界对中美之间的竞争感到忧心。

据统计,2017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3%,增长率为6.9%,远高于美国的2.3%。有机构预测,按照6%的速度再增长10年左右,中国有望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时间恰好在2027年前后。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美国301调查报告称,在高端技术制造业方面,美国在全球所占份额为29%,中国紧随其后占27%。而美国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被中国反超。

(二)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在某些中低端领域已建立起一定的比较优势,技术水平已基本能满足要求。美国担心这种优势会逐步延伸到高端环节,因此特朗普依据301调查的结果,拟对我国大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且加税领域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的主要高科技产业。除加税外,美国还将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对其高科技产业的并购活动。美国的一系列举动,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短期来看,贸易摩擦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有着不利影响。中国制造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需,提高关税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国际市场需求,如果内外需求均不足将会对我国制造业产生较大冲击。如果贸易摩擦僵持下去,可能会引起世界产业的转移和再造,甚至引发金融市场波动,这将提高全球贸易的不稳定性。而美国将限制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限制我国企业对其高技术企业进行兼并、收购或者直接购买技术,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我国企业借助全球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赶超,同时也会对我国在创新过程中构建全球价值链、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附加值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来看,贸易摩擦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虽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制造业还有广泛的开放空间,在美国设置贸易壁垒后,我国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使制造业加快开放进程,深度融合世界经济体系。同时,贸易摩擦也可警醒国内企业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通过研发创新加快进口替代进程。另一方面,贸易摩擦还能促使政府加强对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执法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制度和环境基础。

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深层逻辑,是美国政府遏制中国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进程,同时此次事件也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模仿式创新之路已走到尽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必须掌握核心科技。

中国及山东省的制造业现状

(一)中国制造业部分领域核心技术缺失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很多制造领域的规模跃居世界首位。但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并不匹配,具有价值链长、附加价值率低的特点,正逐渐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制造业多数属于中低度技术密集型,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产业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核心技术缺失。中国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一,但特种钢铁却大量依赖进口;中国的高铁发展迅速,但核心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必须依赖进口;中国汽车市场名列世界前茅,发动机却一直受制于人。技术积累少、研发能力弱、很多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我国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发达国家则通过控制核心技术牢牢掌控着产业发展主动权。

核心科技,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胜着力点和关键所在。中国要在战略性产业上取得优势,促进国家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培育更多自主核心技术,从而在重大产业上拥有核心竞争力,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山东省制造业问题日益凸显

制造业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战场,是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主要载体,是我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关键领域。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全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发展动力的变革、比较优势的减弱以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较高,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依赖性较强;中高端产业占比较低,产业低端化现象严重,并导致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发展模式以粗放型为主,虽然全省研发机构较多,但成果转化率仅在20%左右,创新引领动力不足。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需要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制造业由追赶型向引领型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培植企业核心科技,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

多重原因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缺失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全球制造业分为四级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领域进步很快,但是诸如超高精度机床、工业机器人、高端仪器制造、工程机械等方面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还有很多,高铁、桥梁、航天等领域虽有较大成就,但这些成就的取得更多依靠经济体量而不是科技创新,尤其是缺乏核心科技创新。

为什么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中国依然缺少核心科技?

(一)功利主义导致企业浮躁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大了社会财富分配差距,也带来全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投机心态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等“短平快”项目,把资金和时间投资于周期长、风险高的研发活动的意愿较低。反观欧美日等国的高技术企业,无不是在自己领域内深耕细作,依靠逐渐积累技术和经验形成自身的核心科技。因此,要有更合理的财富分配体制,让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关键技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创新意愿不足

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强立法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但很多企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很容易被仿造,甚至连核心研发团队也被挖走,而“拿来主义”则能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扩大市场规模,让企业后来居上。另一方面,研发活动也具有信息共享性,出于保密考虑,很多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研发过程中重复投入。因此,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创新的同时大力打击侵权行为,营造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

(三)部分企业缺乏依靠技术进行竞争的环境

很多企业依靠政策的保护,依靠市场垄断或廉价劳动力等红利生存,渐渐形成既得利益群体,企业所需的土地、能源、信贷等资源的分配有时要依赖与某些政府官员的关系而不是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自然动力不足。虽然国家采用各种政策来保护某些产业,但到一定程度之后不进行改变就会产生弊端。

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很多,但是包括专利申请量在前几名的国有企业在内,在国外申请的专利少之又少。反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近三分之一的专利申请都是在国外。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可见一斑。因此,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实行行业开放等相应的竞争机制,依靠竞争激发创新活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我国乳品市场在开放进口后,奶粉企业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在外界竞争压力下进步飞速,与之前政策保护下的乳业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中美贸易摩擦给山东带来什么启示?

近几年来,山东省在全国竞争中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国企众多的工业优势、毗邻黄渤海的开放优势、路网密集的交通优势已逐渐被其他省份赶超,传统行业优势不再而新兴行业发展滞后。研发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山东科技创新的脚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因此,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山东省要实现产业由大变强,就必须拥有更多的核心科技。

(一)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山东省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占比较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升级是一方面,加快新动能的培育也尤为重要。应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创新驱动需要加快各方面转变

首先,转变体制机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体制创新把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将增强创新能力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由传统的组装加工产业模式转变为以研发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体系。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培育企业发展核心动力。在此过程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与改造,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国有企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

其次,提高人才吸引力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而高素质产业的发展又依靠高素质人才。放眼全国,几乎所有二三线城市都投入到了空前激烈的抢人大战中,然而山东省2017年存在40多万人的净流出。山东学生中的精英在高考独木桥上争着抢着往外跑,为各大高校输送着优质生源,但毕业后回到山东的高校学生却不多。山东省必须实行积极有效的政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加大高端人才引入力度。

2.创新驱动需要实现各方面突破

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战,我们只有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清醒地认清发展趋势,汇聚起更强大的动能。加快思想观念转变,才能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加快科技研发的进度,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已经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跻身产业链上游,才能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思想观念方面,山东省满足于经济大省、经济强省的历史身份,缺乏危机意识。儒家思想熏陶下的山东省文化氛围比较保守,缺少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因此,要深刻认识到我省发展落后的现实以及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设包容创新、审慎监管、运行高效、法治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科技研发方面,山东作为老牌工业强省,在传统产业领域具有优势,但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限制了科技的进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目前来看山东省的科技研发能力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在各省竞争中落后。所以,必须在科技研发上取得突破,依靠科技创新从各维度提升经济发展动力。

(二)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培育金融新动能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输送源源不断的资金资源。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必须培育金融新动能,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并发展新型金融业态。

1.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山东省的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注册地在山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管理基金规模仅为全国的1.4%。有金融才有资金,有资金才有发展的血液。山东省需要加快做大金融资产规模,加快布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核心业务领域,加快金融创新速度,重点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资金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新兴产业需要科技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赋能,二者相辅相成。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是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高度融合,进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山东省需要健全科技金融运行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充分、有效、可持续的融资支持,缓解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积极培育科技金融市场,设立科技创业基金来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资本为科技金融助力。

3.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随着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山东省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从高污染、高消耗型经济到环境友好型经济的转变。要加大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扶持力度,采取鼓励政府设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发挥政府先导基金的作用,建立绿色信贷担保制度,通过财政资金放大环保信贷的投入规模。督促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并积极发展绿色直接融资。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动能山东省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
澎湃新动能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