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对策探析

2018-03-31 23:39□秦
山西财税 2018年6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审计工作财政

□秦 莉

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内部审计对加强权力制约、规范行政运行、提高资金绩效和促进廉政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省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做出新举措。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实施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深入了解分析我省财政部门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省财政部门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设置不健全,职责不清晰。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基本上没有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一般都由内部监督机构从自身业务角度采取的一些内部监管的措施,内部审计整体定位不明、职责不清,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保证,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工作有流于形式之嫌。二是人员配置不足,素质有待提升。因缺失专职机构,现有内部审计职能由多个部门分散承担,相关部门人员既要完成业务工作,又要承担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业务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撞车时又多以完成业务工作为先,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更加短缺。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通晓财经政策知识、审计理论和法律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在当前这种兼职模式下,相关人员知识面较窄、缺乏系统的审计能力和技巧的弊端更加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审计环境复杂,存在一定执业风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特别随着近些年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管理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风险与日俱增,财政部门责任愈大,财政干部任务重和责任大、压力大、风险大的“三重一大”现象更加突出,外部原因引发的追责事项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潜在风险被无限放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进退两难,有的基层干部形象地说内部审计“不审使不得,审了了不得”。基于上述现实的原因,客观上给内部审计实际操作埋下了隐患,突出表现为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问题,内部审计与被查单位关系的协调处理问题,内部审计目标设置的局限性,内部审计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内部审计处理处罚的争议性等等。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不及早解决就会导致内部审计推进乏力、成效难以保证。

经过调研,产生上述问题与不足的原因是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观认识。一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长期形成的特权意识以及行政作为不规范的习惯,不愿意再多一层约束自己行政行为的制约,对内部审计持一定的抵触心理。二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性质认识不到位,有的将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相混淆,认为已设有内部控制和纪检监察机构,而且有专门的外部审计,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多余。三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效能认识不到位,认为内部审计是自己监督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其效用几何值得商榷。四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认识不到位,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认为内部审计往往涉及内部机构和个人的利益,会影响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客观上会导致内部审计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很次要的状况出现,使其作用大打折扣。

基于内部审计在财政部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和存在的以上问题与不足,当前推进财政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是解决好主观思想认识和做好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在此前提下循序渐进形成良性体系。

首先要找准工作定位点,明确工作思路。财政内部审计工作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是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情况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具有显著的内部建设性和内向服务性,其目的在于帮助本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促进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财政内部审计必须定位于有效防控风险和为单位领导参谋辅政。在这样的定位下,如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需强调三点:一是要把财政管理效能发挥与财政行为规范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并根据总体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审计目标。二是内部审计应以审查为手段,以评价为重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立足于防、立足于规范,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三是衡量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的如何,而不能单纯地以违规违纪事项的多少和违规违纪金额的大小为标准。

其次要建立健全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结合我省财政部门实际,如何从机构设置层面,树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切实解决内部审计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很次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财政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逾高,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愈有保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直接分管并负责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当前“一把手”不得分管单位人财物的职能配备规定角度来讲,主要负责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更有利于加强权力制约平衡,主要负责人才有抓手可以实现为单位“负责”。二是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主体,理顺内部审计机构、内控委、纪检监察、业务部门等的关系,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三是配齐配强内审人员。解决好人与人才的问题,人员数量上要保证工作的顺利运转,人才配备上要确保工作质量。在配备之初,鉴于内部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客观实际,以及参谋助手的作用,应综合考虑人员的学历、经历、能力,配齐配强检查人员,夯实内部审计工作基础。

第三要加快制度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审计。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财政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准则,结合自身实际搭建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框架,逐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首先制度建设应接地气,符合财政部门职能要求和现行机构设置的客观需要,确保制度内容的全面性、责任的清晰性和实务的可操作性;其次制度体系建设应全面完整,不仅要建立基本内部审计制度,也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激励和保障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第四要注重方法界限,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有效避免重复审计的问题。一是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应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在工作安排、工作内容、工作重点上做到有所区别又相互补充,避免重复审计、加重工作负担。二是处理好内部审计与财政专项检查的关系,要分类明确内部审计的范围边界,在评价内部业务机构履职情况时不做延伸检查,可通过借鉴财政专项检查成果,解决效能重叠的问题。三是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完备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途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实际工作应明确两者的内涵,各有侧重地开展工作,两促相长,力争实现1+1〉2的效果。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审计工作财政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