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2018-03-31 07:19王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6期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

王茹

【摘要】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最长R-R间期的情况分为A、B两组。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其他心律失常情况无明显差异,长R-R间期多在夜间发生,考虑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但R-R间期的长短情况不能准确反应房室传导,但能反应f波隐匿传导。结论 在进行心房颤动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中,需要将患者白天活动时的心室率、24 h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1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往往伴有长R-R间期。对该类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及时干预。本次研究分析了患者57例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住院患者57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47~90岁,平均年龄(63.1±8.5)岁。所有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1.2 方法

利用上海群天公司生产的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连续24小时内做好记录工作,回放检测数据并进行人机对话确认,将伪差清除以后将长R-R间期的发生时间与频率准确的记录下来,以R-R间期的维持时间超过1.5 s为标准来判定长R-R间,在此基础上根据长R-R间期的不同将全部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的R-R间期为1.5~2.0秒,B组的R-R间期≥2.0秒。细颤波f波≤0.l mv,

f波>0.1 mv为粗颤波。

2 结 果

患者在24 h内出现2534阵次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其中最长的为1.55~3.42秒。有32例为1.5~2.0秒,25例在2秒以上。白天出现873次,夜间出现1731次。以夜间的出现频率明显比白天出现的频率高为特征。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其他心率失常,常见的类型有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等。

3 讨 论

在动态心电图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且以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下最为常见,而清醒后该长间歇就会消失。在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夜间出现出现长R-R间期的比例明显比白天高,其中夜间以22:00至次日6:00计算。该结果表明在睡眠状态下出现长间歇的可能性往往比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夜间睡眠时受迷走神经效应的影响导致房室结隐性传导的增加和房室冲动下传心室减少等有很大的关系。A组患者的最快心室率是(142.8±30.6)次/分,B组的最快心室率是(147.4±31.6)次/分。但是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患者的心房颤动的心房率是356~600次/分。多数患者的隐匿传导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在交界区,进而会干扰对f波,导致长R-R间期的出现。通过近年来的电生理研究结果表明,在f波的频率越快的情况下,交界区近端出现连续性隐匿传导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致使房室交界区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出现不应期。此外,房室结潜在起搏相应的会抑制超速,长R一R间期形成。由此可见,R-R间期的长或短,并不能将房室传导的真实情况如实反应出来,R-R间期的长或短情况也只是f波隐匿传导的结果。

对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一般情况下,当出现房颤合并传导阻滞时,患者的心室率的表现缓慢,缺血、心衰、血栓或栓塞等情况就容易发生或出现加重。而目前现有研究资料证实,多数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监测下R-R间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黑蒙症状、晕厥等情况,且长R-R间期患者多为0~5时或13~15时发生逸搏心律或逸搏事件。由此提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相对于机体房室结、窦房结具有基本一致的调控作用,即心房颤动患者心室节律与自主神经心脏动态平衡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相一致。分析原因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相关因素并非以往认为的单纯与病理性房室阻滞相关,或同时与机体睡眠状态下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水平、房室结前向(或逆向)隐匿性传导降低心房冲动下传心室相关。本次研究可知,患者夜间平均心室率明显慢于白天,也从侧面印证上述特点。因此,在用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时,临床医生需要避免利用极易导致夜间长R-R间距的药物。特别是在心房颤动时,诊断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应当十分谨慎,需要将患者白天在活動时的心室率、24 h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综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袁 超,方冬平,李果等.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11):1593-1597.

[2] 赵艳霞.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

[3] 江玉华.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17-118.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
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护理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