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舍《月牙儿》中的“月牙儿”意象

2018-03-31 10:07韩冽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月牙儿象征意象

韩冽

摘 要:放眼古今中外,月亮这一意象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它不但是人类相思的载体,也是美丽、纯洁、希望和友谊的象征。因此,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多热衷于用“月亮”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有人说月亮代表着团圆,而现代作家老舍笔下的月亮却是残缺的象征。在作品《月牙儿》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把“月牙儿”看作是下层女性生活的苦难,也是主人公心灵的缺失,同时还是社会制度的不公。所以说“月牙儿”意象在文本中暗含了許多象征性意义,从而使全篇小说充满着永不完整的悲剧性色彩。

关键词:月牙儿;意象;象征;残缺

一、我国古代对“月”的解读

月亮是相思的载体,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也常用“月”来表达对过往的相思和怀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短的4句话,李白在《静夜思》中却两次提到了月亮,他巧妙地将“明月”与思乡联系在了一起,以此来缩短他和家乡的距离感,远在他乡的诗人只能靠“明月”作为寄托,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月亮是美的象征,它皎洁、澄澈、洁白无瑕,在它的映射下,一切的景物都是那么美好。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把春、江、花、月、夜等景色作为大背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良辰美景,这首诗虽历尽沧桑变幻,但在“月”的映衬下仍能让读者体会到江水、沙滩、天空等景物带来的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月亮不仅是相思和美的象征,也有愁绪的意味蕴藏在其中。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和明月共同举杯畅饮的情景,并以奇特浪漫的想象,表现诗人独自在月光下斟酌,月光下的他不止是孤独的,也带有一丝惆怅隐含在里面。

二、“月牙儿”意象的悲剧性色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难免总会有悲伤、欢喜、离别、团聚,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都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但在老舍的作品《月牙儿》中却塑造了一对从始至终都饱受苦难的母女,在求生面前被沦为暗娼的悲剧。母女俩的悲惨命运就像那残缺的月牙儿,它看起来虽然皎洁、明亮,而这只是短暂的一瞬,更多的时候却是漫无边际的阴云笼罩。老舍以“月牙儿”为题,并且以“月牙儿”为小说描写的主体意象,贯穿全文,凸显了母女二人消沉堕落的悲剧命运。在小说中,“月牙儿”重复出现了36次,“我”看到了8次“月牙儿,”月牙意象的反复出现其实涵盖了许多深层的意义。我们所目睹的不仅仅是月亮的残缺,还有母女生活上的残缺、心灵上的残缺,以及社会上的残缺,最终酿成了母女二人的悲惨命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当代作家,都习惯把月亮作为意象写入文本,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月亮是美的化身,它的出现都伴有一些象征色彩,所有的景物也是在月亮的投射下变得更有活力。在《月牙儿》这篇小说中老舍巧妙地用月亮这样的一个意象,诠释了人和社会的种种缺失。

三、“月牙儿”意象暗含的象征性意义

月牙儿出现在傍晚,它孤独地悬挂在星空中,它忽明忽暗,它是黑暗中仅有的一道微弱的光,却总是无法摆脱阴云的缠绕。老舍把“月牙儿”塑造成主人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暗含了很多因素,月牙儿的每一次出现都有特殊的象征性意义。

(一)命运的残缺

月牙儿是主人公悲惨命运的象征,或许主人公的命运生来就是悲惨的,月牙的频繁出现亦验证了这一说法。“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实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月牙儿的出现就是主人公厄运的开始,就像主人公说的一样,生活中的它是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父亲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所以说父亲的突然离去必然也会对她未来的人生导向产生影响,而主人公的命运就像那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父亲是生活中仅有的一点光,刹那间却变得恍惚不清了。“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主人公自己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是与月牙儿已经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根本无法割舍。所以说月牙儿的残缺就代表自己命运的残缺,月牙儿所泛起的光依旧是往常那样的微弱,更多的时候是被黑暗包住了的。这也使得原本善良、纯粹的主人公在遇到重重困难后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二)心理变化的标志

月牙儿象征着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当主人公陪着妈妈去上坟的时候,她在悲痛欲绝中看见了月牙儿;当主人公看到当铺关门的时候,她在绝望中看到了月牙儿;当主人公在青年人身上似乎看到希望的时候,同样在欣喜中看到了好像是春天的月牙。通过仔细阅读文本不难发现,主人公在无助和绝望的时候习惯性地喜欢把月牙儿当作一种心灵的寄托,并随着月牙儿的出现而随之发生着变化。“我在三四年里似乎没再看见月牙。”继父的出现使主人公回归到了安逸的日子。妈妈变胖了,脸也变得红润了,“我”的被子也比之前的厚实、暖和了,而且还有学可以上了。温馨的家庭似乎让女主人公生活得到了暂时性的改善,所以说月牙儿的出现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残缺的月牙儿不像圆月那么温馨、皎洁,它在文本中使人感到暗淡、悲凉。月牙儿作为主要意象在文中比比皆是,主人公每次的命运转折都会有月牙儿出现,由此凸显了月牙儿意象在文中的关键性作用,已成为主人公凄惨命运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为了不让“我”饿死,母亲嫁人了,又给“我”找了一个爸,“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母亲的嫁人意味着以后要接受新的生活,对于陌生的父亲和家庭,主人公的心里不得不感到一种恐惧,她不知道自己将要经历怎样的命运。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又见到了月牙儿,这次是在狱中,“在这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这是主人公最后一次看见月牙儿,她将自己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与月牙儿再一次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外在的意象与内在心里的统一。

(三)社会制度的不公

月牙儿象征着社会制度的残缺,它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命运。社会就像月牙儿一样残缺,却又带着一丝寒气,始终是冰冷的。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残缺的月牙儿,还有残缺的社会制度。生活在旧社会的穷苦女人靠辛苦劳作根本无法满足生理需求,再加上女性在社会中更是处于弱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母女二人步入歧途。为了维持生计,摆在眼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给别人洗臭袜子,另外的一种选择就是出卖自己的肉体。“她还打扮着,还爱戴花”在利益的驱使下,母亲选择了后者。因为她清醒地知道,要想活下去,这是唯一的出路。靠给别人洗袜子赚来的钱是很难在社会中存活的,迫于生活的无奈母亲只能做出这样的抉择。“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能多弄一个是一个……”母女俩扭曲的心理变化是对黑暗社会制度最真实的揭露。腐朽的社会制度就像那残缺的月牙儿,它悬挂在万人之上的空中,人们永远也触碰不到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只能任人宰割,任何的挣扎和反抗都是无力的,人们终究逃离不过残酷的现实。因此,原本淳朴、善良的母女只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四、结语

总体来说,“月牙儿”作为一种被人化了的意象,被赋予了生命力。它既见证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全过程,又唤醒了主人公的记忆。它冷漠、无情,在它身上永远看不到希望,留给“我”的只有绝望。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看出老舍对母女俩的遭遇是有怜悯之心的,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社会。从中揭露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弊端,现实的冷酷无情,生存权利的不公,稍纵即逝的幸福,终究酿成母女二人扭曲、畸形的心态。老舍把“月牙儿”当成时代的缩影,在揭示一切问题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了小说的强烈批判性意味。

参考文献:

[1]李玲.《月牙儿》的苦难意识[J].辽宁大学学报,2007(4).

[2]王再兴.《月牙儿》的象征主义完全解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9).

[3]莫岸洪.诗意的凄美意境——《月牙儿》意境探析[J].名作欣赏,2010(3).

猜你喜欢
月牙儿象征意象
月牙儿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为什么月亮会变成弯弯的月牙儿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小月牙儿
月牙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