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崇高性悲剧”分析《长生殿》后半部的悲剧意蕴

2018-03-31 10:07卢碧筠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长生殿

卢碧筠

摘 要:笔者基于“崇高性悲剧”理论,认为给人以悲剧美的现实世界与给人以崇高美的理想世界,构成“真幻对立”,在后半部结构与大团圆结局中,真与幻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一方面,二者对立冲突,加深了悲剧美的体验,另一方面,二者彼此联结,悲剧美与崇高美升华出悲壮美,深化了悲剧体验,从而深化了悲剧意蕴。

关键词:《长生殿》;悲剧意蕴;“崇高性悲剧”论;大团圆结局

一、“崇高性悲剧”论分析后半部

董每戡的《〈长生殿〉论》认为前半部已经完整描绘了李杨的爱情悲剧,洪昇只是为了使前后部的出数达到平衡才又加上十几出,所以《长生殿》后半部有不少多余的東西,导致结构拖沓,应把它截到第三十八出“私祭”或者第三十七出“弹词”,才可以使结构更完整紧凑。但笔者认为后半部凸显了主人公的人性之光和道德之美,与前半部构成真幻对立,延长悲剧体验在心理上的时空感,得以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悲剧体验,升华至更高层次的悲剧体验——悲壮美,从而深化悲剧意蕴。

西方悲剧理论中的“崇高性悲剧”展示个体命运的悲剧,但此悲剧与人类社会整体紧密相连,悲剧主人公遭遇不可避免的失败,使审美主体在因同情而生的痛感中升华出一种强烈的美感,激发了对主人公所展现的人性美、道德美,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及追求理想的自豪感。悲剧引发复杂的悲剧体验,而在崇高性悲剧中,由于同情体验产生的悲剧美,可以与由于崇高体验产生的崇高美统一于一体,升华出悲壮美,深化悲剧体验,从而深化悲剧意蕴。

从这个角度上看,可以说《长生殿》是一部崇高性悲剧。洪昇创作此剧讴歌包含了坚贞爱情与臣忠子孝的至情理想,并阐释“乐极哀来”以“垂戒来世”,因此《长生殿》留给人们的不是悲痛欲绝之美,而是要在蒙难受苦中依然怀拥对至情理想追求的悲壮之美。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悲剧体验从同情怜悯升华至崇高。中国悲剧的激情和痛苦的高潮似乎带有漫长的尾声,像是颤音的绵延,让读者的悲剧体验逐步加深。

如《长生殿》在第二十五出杨贵妃死去,李杨之爱终结,但作者整整用了二十五出写二人的忏悔相思,做最后重圆的铺垫。真幻对立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安排是为了延长悲剧体验的时间过程,跨越真与幻两个对立世界是为了拓宽悲剧体验的空间维度,从而能让人们保持足够的心理距离去体会这段悲剧,获得更深层次的悲剧体验。

无论李杨二人地位、身份、时空如何变化,一腔痴情与思过追悔永恒不变,更显示出玄宗钟情专一又不失英雄之气,杨妃敢爱敢恨、生死不渝且深明大义。如果此剧在第二十五出《埋玉》杨妃之死戛然而止,李杨二人的人性之光、道德之美还未能充分显露,人们也未能从上半部这段姿色相悦歌舞相娱的帝妃之恋,参透出真情相砺痴情相得的灵魂之爱。真幻对立的缺失削弱了悲剧体验在心理上的时空感,因此人们的悲剧体验仅仅局限于同情怜悯的悲剧美阶段,没有升华至为二人“感金石,回天地”的至情而获得感动之快感的崇高美阶段,难以有复杂深刻的悲剧体验,就难以深化对悲剧意蕴的理解。

二、“崇高性悲剧”解构“大团圆”

“大团圆”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的观念及民族心理积淀的产物,笔者认为《长生殿》中的大团圆结局没有淡化悲剧性,反而强化了悲剧精神。而邱紫华的《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认为“中国悲剧的结局往往以大团圆方式淡化了悲剧性,削弱了人物的悲剧精神。”“不能一悲到底,最终走向大团圆是中国悲剧的弱点,是中国悲剧精神受到腐蚀、淡化后的产物。”无独有偶,许可的《论〈长生殿〉》认为,月宫团圆的结局既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也违反了前半部所表现的悲剧精神。笔者质疑此观点认为“大团圆”结局消解真与幻两个世界相对立的悲剧意蕴,使该剧成为悲喜剧的可能性。

《长生殿》“大团圆”结局中李杨二人破镜重圆,众仙子婆娑起舞,此热闹喜庆的场面暂时让人们为这段真挚爱情而感动欣喜,然而合眸沉思,“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一股朦胧的缺失感却涌上心头,这种失落感正是因为真与幻两个对立世界的冲突仍未解决,天上的喜剧与人间的悲剧相对抗,强化了悲剧美的体验,从而深化了悲剧意蕴。

杨贵妃的真心忏悔贯连人悲、鬼怨、仙愁,马嵬赐死前大局为重、主动请死,香魂飘荡时惦记钗盒、情悔长恨,位列仙班后责备自己、痴盼重逢,一腔痴情与思过追悔永恒不变。唐玄宗为江山社稷忍痛割爱,虽后宫三千仍对杨贵妃一片痴情,纵使天人永隔仍在梦中深切思念。李杨二人的坚执精诚不散,结局的天上重圆再续前缘,乃众所期望,是对这段至情最美的答复。得益于“大团圆”所建构的这个虚幻世界,使悲剧体验从悲剧美延伸至崇高美。

给人以悲剧美的现实世界与给人以崇高美的理想世界,在作者安排下构成对立统一体,在真与幻的矛盾运动中,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统一。一方面,二者对立冲突,加深了悲剧美的体验,深化了悲剧意蕴;另一方面,二者彼此联结,悲剧美与崇高美升华出悲壮美,深化了悲剧体验,从而深化了悲剧意蕴。

参考文献:

[1]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

[2]董每戡.五大名剧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克罗齐.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长生殿
长恨歌
《长生殿》与《杨贵妃》中唐明皇形象的比较研究
论昆剧《长生殿》中元杂剧的留存
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
洪和《长生殿》研究的世纪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