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中西方翻译比较

2018-04-01 12:14朱琳琳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论家学派理论

朱琳琳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一、从翻译整体特征来看

进入20世纪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加紧对外扩张、压迫和剥削弱小国家和殖民地人民,另一方面相互勾心斗角,激烈争夺国际市场和势力范围。因此,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前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西方各国翻译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是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经历了翻译的第五次高潮。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中国,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从那时起,翻译工作一直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日益充实完善。这一时期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翻译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工作,逐步取代了抢译、乱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二)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的风气;(三)翻译工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了批评于自我批评,逐渐消除了过去各种不良现象和无人过问的状况;(四)翻译工不仅肩负者外译汉的任务;(五)对翻译标准的认识日趋统一,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翻译工作。

二、从翻译理论来看

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改变了对翻译的传统观点,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和技巧,而且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翻译理论不应再只是哲学家、文学家、翻译家的副产品,而应是成为语言和翻译研究专家系统探讨的严肃课题。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翻译理论得到了更新,翻译问题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纵观全貌,新时期亦即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理论研究被纳入语言学的范畴,受到现代语言学和信息理论的影响,因而明显的带有语言色彩,与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二)打破了以往理论家闭门造车、互不交流的局面。翻译理论家通过各种渠道,如出版论著、创办杂志、编辑论文集,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

与西方众多的翻译理论相比,我国在这个阶段的翻译理论处于“零打碎敲”的状态,尚未形成权威的、为我国乃至世界翻译界所公认的翻译理论,可谓发展缓慢不成熟。新中国翻译理论史,可以按“文革”前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翻译工作随着新中国最初的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翻译理论工作也一开始便得到重视。这阶段的译论至少有这样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大部分论者都努力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注意运用哲学方法论来分析问题。斯大林的语言学理论在当时的影响是极大的,一些苏联翻译理论家的著作也相当受到重视。二是从延安时期就开始的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翻译马列著作的经验和理论得到了总结和发扬。当时较大规模的关于“信、达雅”问题的讨论,就是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校审室的有关文章开始的。这些都对提高翻译理论水平有促进。

三、从翻译作品来看

在西方,传统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文学、宗教作品的翻译上,这个时期的翻译则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其次,翻译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过去,翻译主要是少数文豪巨匠的事业;而今,翻译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着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再者,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成之后,西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

在中国,这一时期更加注意介绍和引进国外翻译研究的成果,也更加重视对我国历代翻译经验的总结。国外理论介绍得较多的,是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斯坦纳,以及苏联、法国、日本等国一些著名译论家的观点。当代国际上流行的各种翻译理论流派,如语言学派、结构转换学派、社会语言学派、语词意义学派、《圣经》释义学派、意义认识再现学派等等,都或多或少地作了介绍与引进。

四、从翻译事业来看

现代西方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和进步,二战后的翻译范围之广,形式之多,规模之大,成功之丰,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德国翻译理论家冉佩尔特称20世纪为“翻译时代”。具体翻译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或学府,英、美、苏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以培养翻译人员;(二)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三)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这第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最早成立的翻译工作者组织,是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文革”期间,翻译研究工作基本停顿,。不过,港台地区以及旅居海外的翻译研究者仍在继续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本章对此予以论述,可作为这期间的补白。当然,这期间国内仍有一些研究者在困难的条件下继续默默地从事着研究与思考(如钱钟书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在1970年代后期第二阶段翻译研究工作重新起步后,很快就取得了远远超过第一阶段的成绩。

就现、当代中西方的翻译概况来看,西方的翻译更加注重理论性的创新,而中国的翻译,虽在翻译批评方面展开了激烈长久的讨论,但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翻译理论。值得肯定的是,在中国,翻译并不只是翻译家的事业,只要通晓外语,普通民众也可以做翻译,翻译的群体更加广泛。在翻译作品上,西方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各个领域,但是对东方的作品翻译的较少。但中国多以翻译西方名著、文学、哲学领域,翻译范围相对狭窄。 纵观中西方的翻译发展,发现翻译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历代翻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的努力。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翻译都应成为被尊敬的伟大事业。作为语言学学习者,应尽可能把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予以审视、考察,从而进行整体性的阐述,从中取优,促进翻译事业的推进与繁荣。

猜你喜欢
理论家学派理论
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赵书峰
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二胡演奏家 李祖胜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匡 君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