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初探

2018-04-01 17:15刘晖
发明与创新 2018年33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互联网+数字

刘晖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图书馆 湖北 恩施445400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民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各地对公共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各地图书馆新馆的纷纷拔地而起,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了繁荣期。目前来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手机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新的服务形式发展迅速,总分馆、流动图书馆、图书馆联盟等多种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日趋成熟,但“互联网+”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还有待发展。

一、“互联网+”图书馆模式的优点

1.资源共享

自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相关传统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要求,公共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着力调整探索新的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尽力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要求。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图书馆资源共享已成为趋势,这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1]。同时,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读者也可在互联网上享受图书馆服务。

2.精确定位读者需求

互联网时代,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可以随时进行及时的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并根据数据结果提供更符合读者要求的内容。读者如果对图书馆的服务不满意,可通过匿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采用云技术,对数据自动实现异地容灾备份,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二、“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探析

1.重视互联网技术

在信息时代下,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但应用程度还有待提升。意识形态决定行为高度,要想提高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首先就要提高相关管理者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能为读者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料,但设备升级改造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各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受到了影响。

2.强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进入21世纪,人类已置身于数字时代,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力量,其在补充完善传统图书馆业务短板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受到人们的喜爱。一般来说,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是通过直接购买数字资源进行网上图书馆建设,这种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是非常容易失去自身特色,而且建设成本比较高。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为核心,组织各级图书馆进行图书数字资源整理,并分门别类地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特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3]。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运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更新与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图书馆行业自然不例外。“互联网+”图书馆模式可以帮助传统图书馆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难题,比如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落后,信息资源共享不畅,服务效果差等。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模式可以更新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资源的共享水平,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和水平。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图书馆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这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读者体验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互联网+数字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答数字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数字看G20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