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西现象”

2018-04-01 19:34王燕平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风楷书王羲之

王燕平(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得一等奖的10幅作品中,有4幅来自广西,人们无不惊叹广西书法的发展,书法界把这个难以复制复制的现象称为“广西现象”。

一、根植于传统

“广西现象”是以张羽翔、陈国斌为首的书法团体在中国书法最高级别展览中集体获奖的罕见现象。他们在广西南宁创建“细柳营”,带领大批书法爱好者大胆革新,利用拼接、混搭等形式造成书法的视觉冲击力,在展览中脱颖而出。“广西现象”的缔造者张羽翔、陈国斌二人对传统书法深入学习、理解透彻,二人皆曾受教于王镛先生。

张羽翔的书法理念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尤其对王羲之、王献之等帖学一路的书法作品研究甚多。张羽翔对“二王”的研究尤其投入,不仅在结构、章法、笔法上效仿“二王”,还深入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写状态,最终达到形神兼备。

传统书法的学习对书法家创造自己书法风格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可以看到古代书法家为了挖掘自己风格的潜力所做的工作。当下中国艺术百家争鸣,犹如唐代书坛。唐朝繁荣昌盛,唐太宗以帝王身份推动书法的发展,在科举制度中将书法列为一科。由于对王羲之书法的热爱与推崇,亲自为《晋书》作《王羲之传赞》,并在全国上下搜寻王羲之墨迹,在唐太宗的审美驱使下,王羲之书法达到顶峰。

张羽翔学习王羲之书法主要集中在行书、草书。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全面,楷书、行书、草书均有涉猎。楷书方面,王羲之对魏晋小楷进行变革,在钟繇小楷的基础上,易扁为方,使楷书彻底摆脱隶书的影响。王羲之的楷书也成为后世书法家竞相学习的范本,“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在王羲之楷书中得到启发。直至今日,书坛大部分书法家仍将王羲之的楷书作品作为临摹学习范本。

行、草书方面,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如图二),足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之高。王羲之将张芝的章草变为今草,在风格方面引领书法家的导向,其飘逸秀美影响赵孟頫、董其昌等人;跌宕起伏的节奏成为王铎、徐渭等人竞相模仿的对象。张羽翔对王羲之的临摹与学习犹如清代书法家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热爱,每每临习都会有不同理解和体会。

除王羲之以外,他还会临摹古代经典书家作品,如吴昌硕、齐白石等。清代碑学思想对张羽翔的影响很深,张扬的个性成为张羽翔书法风格的借鉴。“碑学”是以北魏时期的碑刻、墓志、造像等为主的书法作品总的概括,作品以楷书居多。如何将“碑”与草书二者联系起来成为书法家不断探讨的问题之一,张羽翔书法学“二王”书风,又深入研究碑学书作,以“碑”写草书,成为碑帖结合的典范。

陈国斌篆刻与张羽翔书法相辅相成。陈国斌注重对传统印章的解读,精读古玺、封泥、汉印、将军印、明清流派印等,注重印面设计,打破平衡,增强对比,形成粗狂奔放的印风。陈国斌在教课过程中注重读印实践,认为篆刻不仅是技法的学习,还要在读印时避开文学眼光,用理性的眼光去看,这是另外一种境界。强调篆刻印章的匹配度,篆刻过程中使用有虑动感、有生命的线条,使印章“活”起来。

二、创新

创新对于书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若不变革,书法将墨守成规、原地踏步,无法与当下审美接轨,被时代淘汰;若变革,则会面临较大争议。张羽翔正是在风口浪尖上选择变革更新。

张羽翔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在汉字结构、表现形式、篇幅上革新,在书法展中得到专家评委和大众认可。张羽翔推崇明清书法的书法形式,由于高案桌椅的出现,明清时期出现巨幅书法作品,应和现代展厅的审美需求。

对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于纸张的拼接。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电脑的使用让人们忽略了写字的意义,使书法成为少数人的专属;平面设计海报的广泛普及导致人们对颜色的挑剔,鉴于此,书法的变革势在必行。通过不同颜色的纸张搭配和作品章法的设计,使书法打破传统,丰富书法形式。

张羽翔对结构的创新。西方审美的介入,运用数据分析书法结构,书法结构原理精准化。书法是有生命的艺术,通过线条的变化将人的情感寄托于书法作品中。但标准化的书法作品无法将感情在作品中得以宣泄,张羽翔的书法变革是将汉字结构夸张,用大幅作品使隐藏于文字中的情感让受众直面体验。

对张羽翔书法的变革,舆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张羽翔的变革推动了书法发展,增加了书法的欣赏性;也有人认为张羽翔的创新是在扰乱书法发展规律,是对传统书法的亵渎。任何的创新都伴随争议,争议也是艺术发展的途径之一。张羽翔书法的创新是与“流行书风”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流行书风”也在经历社会的拷问。

张羽翔与“流行书风”在书法上的大胆尝试非一般人所能为,他们拥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对书法有独特见解,在新时代建立新时代的书法语言。在“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中,应有一种充满童趣、稚嫩的书风得以让人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求一丝安静。

三、影响

艺术家应克服固定思维,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突破与创新,在书法、篆刻上不断尝试,根植于传统,结合当下时代特色,创造顺应时代潮流的书法、篆刻风格。艺术应该顺应艺术家内心,在内心的引导下创作,艺术家应为艺术品质、欣赏者负责。中国书法通过师徒关系代代相传,中国书法的传承方式对于张羽翔、陈国斌的影响很深。

“广西现象”的产生推动广西书法的发展,有助于广西地域书风建设。“广西现象”也为“桂学”研究提供参照,为“桂学”的发展提供机遇;“广西现象”是“八桂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八桂书风”建设、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广西现象”为广西书法教育做了旗帜;“广西现象”为研究广西地方史、广西书法史提供资料。

猜你喜欢
书风楷书王羲之
楷书的教与学
王羲之送字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楷书的笔势
楷书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