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能对接的高职聋生汉语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8-04-01 23:31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系杭州310023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手语聋生汉语

傅 敏, 袁 芯(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特殊教育系,杭州 310023)

0 引 言

如何提高聋生的汉语能力一直以来是聋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聋生的汉语能力不但直接影响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就业质量及其融入主流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然而,目前高职聋生的汉语学习情况仍不理想。美国学者Trybus & Karchmer指出,20岁聋生的语文能力只达到小学五年级的程度。刘卿[1]对高职聋生入学考试的试卷分析表明,聋生的阅读理解相当于普通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高职聋生普遍存在着书面表达能力较差,语文应用能力薄弱, 缺乏就业竞争力等问题。究其原因,①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比较陈旧;②理论与实践脱节,表现为语文与专业应用、生活应用的脱节;③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学过程中语文应用能力训练不够;④教材的二次开发力度不足,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很少顾及,如何将教学内容与聋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也考虑较少。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要转变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教师的语言态度和双语教学技能是聋生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2]。手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可以表达抽象概念。手语是聋生的第一语言,也是其思维语言。汉语是聋生的第二语言,聋人的诸多问题及现象与语言息息相关。语文教师要基于聋生的语言习得本质和特点,建立科学的语言教学理念[3]。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聋生的汉语教学,帮助聋生树立 “双语”意识,从手语思维过渡到汉语思维[4]。二是要加强汉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融合,培养聋生用汉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教师根据聋生的身心特点与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和课程内容的重组,通过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培养聋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色。因此,探索“双能对接”即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对接为核心的汉语实训教学模式,是切实提高聋生汉语水平的有效手段。

1 双能对接的教学理念

“双能对接”即语文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其中语文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沟通与表达能力、思考与辨识能力、编辑与写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4项。职业能力由各专业的就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需求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核心为 “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是人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从事某种职业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组成的多种能力的综合[5]。因此,基于双能对接汉语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来自于教育部的指导意见,高职聋生语文课程改革应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使语文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更贴近高职教育与聋生就业需要。该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即学习者要想掌握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与体验,而不是基于认知式讲授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汉语对于聋生而言是一种和人交际的工具,因此教学更应注重实用性,培养聋生具有使用汉语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重视聋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引导聋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情境对话。在聋生的汉语教学之中引入交际性原则,创设合适的职业情境,引导聋生做到学与用的统一,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2 构建高职聋生汉语实训模块

语文课程是高职特殊教育院校各聋生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由于聋生汉语不是其母语,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进行课程体系重置。突破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束缚,结合专业特点,从未来聋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打通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通道,重新构建“双能对接”即语文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不仅在内容上扩大了语文学习训练范围,而且使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也由此得到创新与完善。

当前,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实训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中不断涌现。聋生汉语的学习相当于第二语言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环节来培养和训练汉语的语言交际功能。可以借鉴第二语言教学的模式来构建聋生汉语的实训模块。实训模块结合高职聋生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既注重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注重将汉语教学与职业、行业知识有机结合,各专业的职场汉语学习内容既有通适性的,又有针对不同专业和行业的模块技能训练的内容,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本文将高职聋生的汉语教学分成3个模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与欣赏模块主要进行汉语阅读和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表达与交流模块包括:手语表达、汉语写作、汉语交际能力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主要结合专业进行项目化设计,拓展聋生对不同行业技能模块的了解及其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基于双能对接的聋生汉语实训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高职聋生的汉语教学模式应体现以聋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聋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沟通交流能力和职场交际能力。所以,高职聋生汉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通过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紧紧围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场汉语交际为目标,岗位汉语技能为主线,培养聋生掌握各行业企业活动中通用的汉语交际技能。

3.1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能够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聋人因为听力障碍,缺少有声语言的输入,学习汉语的难度更大,因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聋生的汉语应用和交际能力。

二语习得理论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全面解释了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6]。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输入假说,克拉申指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二语习得研究者Swain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要使二语习得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不仅语言输入很重要,输出对语言习得也同样重要。她阐述了输出的三大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元语言功能和假设验证功能对语言习得的作用。 Swain发现,对语言问题的注意能经常激活学习者内在的与二语习得有关的认知过程。因此,输出不仅使学习者注意到他们中介语的缺陷,而且还激活了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内在认知过程,从而促进语言习得[7]。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讲,二语习得是一个从输入开始、由注意到记忆再到重构并输出的动态过程。Gass[8]由此提出了一个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框架,由6个阶段组成,即:第二语言输入、被注意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摄入、融合和第二语言的输出。也就是说,语言输入只有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且经过学习者理解后才有可能被学习者的大脑吸收,最终将获得的知识不断融入到大脑已有的认知图式中,转化为一种内隐知识达到自动化[9]。这些理论对聋生的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就聋生汉语课而言,阅读文字和看手语输入是吸收的过程;写作和打手语是表达和输出的过程,看和写二者不可分割,紧密联系。教师要让聋生真正成为汉语课的主人,努力为聋生提供和创造交际环境,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多层次的语言活动,读写结合,吸引聋生共同参与,提高聋生对输入语言的注意和理解,从而帮助其记忆重构和输出语言。

3.2 构建新型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设施——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开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语言实训室,进行资源整合,对于提高语言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是通过在线语言学习,利用数据文件的快速传输和资源的共享,来满足第二语言教学的多样性需求。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除具备传统语言实训室的所有功能以外,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具有视频点播、电子阅览甚至3D虚拟实景等功能。实训室海量声像并茂的资源、大大开阔了聋生的视野和学习空间。在聋生的汉语实训中,通过多样的活动,结合一定的情境来展示信息,以多通道输入来促使聋生对语言的感知。在教学内容的输入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语言实训室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有效辅助手段,比如利用自制课件、录像、图片等材料,把语言与形象结合,增加聋生的视觉输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并且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活动以及在线检验,强化熟记语言信息,对所理解的输入内容进行全面的加工梳理,继而在大脑的语料库中储存语言信息,做到随时可以再现材料,提取语言信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聋生能达到比较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所认知和再现的知识,而不必依靠背熟的语言材料,能消化吸收输入的材料并进行有效的输出,达到灵活运用汉语的水平。

3.3 用真实项目进行教学设计

在聋生汉语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所学专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聋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汉语实训。我校聋人高职使用的是自编教材,共安排了7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以主题呈现的方式,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筛选具有启发性和时代性的与培养职业能力有关的知识内容,形成以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沟通交流作用的教学内容体系。一个单元可以综合文本、写作、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个整体的项目活动,也可以设计几个和主题相关的小教学项目。如第一主题单元“自尊自强”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本项目整合第一单元的表达与交流“自我介绍”和综合实践活动“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2个版块的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和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考和创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方式,结合个人的成长历程和自我介绍,进行PPT的制作,小组交流,最后每组选派代表再进行全班交流,并进行互相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再如第七单元“敬业与乐业”可以设计“模拟毕业招聘会”的项目,在这一教学项目中,可组织招聘会方案、招聘启事、简历、求职信、总结写作等教学内容。这样,既有效地进行了汉语实训,也使得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得益彰,顺利实施了项目主题式教学。

在项目化教学中,要注意合理组建项目小组。项目小组要以互补为分组原则,人数以4~6人为宜,根据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性别、男女比例、性格气质等因素搭配小组成员。组长由汉语基础扎实、协调能力好、责任心强的聋生担任。所有的项目任务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贯彻落实,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教师也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成聋生学习的促进者,充当剧务、项目调度员、观众和评价者等角色。

3.4 运用多元化的实训方法

(1) 借鉴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在阅读与欣赏模块的实训中,借鉴对外汉语教学的同时,结合高职聋生特点,实施词汇场教学、剖析类比、语境练习等词语训练方法。“词汇场教学法”指注意讲解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不是孤立的生词讲解和简单的积累,要让聋生融会贯通,形成词汇场的学习。教师解释新词时可借助聋生熟悉的词,并将本课的同义词反义词找出来,尽量运用课文本身的资源形成词场,强化汉语词汇的学习。“剖析类比法” 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强化记忆、扩大认知范围,注意剖析生词中的每一个字,大大提高聋生学习掌握词汇、扩大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语境练习法”指让聋生在各种语境中进行语言的仿真练习。如选择填空题、判断对错题、将句子补充完整、选择其中几个词汇编写一段文章、连词成句题等,让聋生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词语。句子训练方法则可借用高考“语言应用”题型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训练。如仿写法、扩写法、改写法、缩写法、句子衔接法、句子选用法等。在这一模块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单元测试等环节都可施用。

(2) 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手语在聋人的语言教育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1]。由于聋生的第一语言是手语,其汉语学习难度高。因此,聋生语文教学应牢牢把握住“语言学习”这个中心,强化语言应用,相对弱化文学欣赏。聋生的语文教学应借鉴二语教学的方法。在此理念主导下,语文教学实质就成了聋生以手语为媒介来学习汉语的过程[12]。因此,汉语课程的很大部分内容应该是 “语言训练”,以自然手语为教学媒介帮助聋生理解,以手语和汉语互译的形式帮助聋生区分两种语言,同时提高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在高职聋生表达与交流模块的汉语实训中,必须以聋生为本,贯彻以聋生为主体的教学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和信任聋生,鼓励他们大胆使用汉语交际,从而推动生生合作,通过商谈、探究或争论等学习方式学会汉语交往或交流技巧,共同分享汉语学习成果。可以从聋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事件入手,比如以家庭、天气、饮食、休假、网络娱乐、城市生活、偶发事件或时事热点等为小话题,让聋生先用手语讲解,然后再用汉语写下来。也可以进行手语对话、介绍物品、讲小故事、诗朗诵、演小话剧或小品等。具体实施时,除了每个单元一次专门的表达与交流课以外,还可以在每次语文课上,由值日生利用课前几分钟轮流进行用手语报告校园新闻或身边故事等,其他聋生则根据值日生的手语播报转写成汉语。这样,通过聋生用自然手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表达,同时又将自然手语转译成书面汉语这两种反向练习,提高汉语和手语的表达能力。

(3)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4个要素为学习者展示了无限广阔的学习领域[13],然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与传统学科课程的截然不同,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实施操作的具体标准,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和模式,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聋人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尤其窄化,严重制约了综合实践项目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因此,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拓宽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对综合实践项目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可以开发文本延伸型、联系生活型、利用资源型和专业特色型的语文综合实践项目。

在开发语文综合实践项目中,教师可以探索语文和专业课程资源整合的路径,搭建紧密联系语文课程与聋生所学专业的桥梁,促使聋生的语文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有效对接。如动漫设计与制作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分别开展“动漫作品解读会”和“装饰作品解读会”的实践活动。根据文本教学主题单元“敬业与乐业”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职场之路”。①引导聋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专业背景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分析成果以手抄报形式展示、评比;②启发聋生重新认识自我,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简历设计比赛,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③帮助聋生进行自我定位,以“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能干什么”“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形成自荐材料。④请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模拟应聘演讲,旨在为聋生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熟悉应聘环境。这一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一种多阶段、多方面、参与式、立体式的知识学习过程,特别强调聋生自主学习以及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培养聋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增强聋生的参与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聋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为学生步入职场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实施个性化的实训评价

(1) 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教学评价是按照科学的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14]。评价是高职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发挥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使评价标准促进聋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并对聋生汉语学习成果作出正确判断,使每一个聋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评价对聋生汉语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 使评价体系成为激发聋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积极推手。评价一个聋生时,既要看他是否达到相关的汉语水准,进行横向比较;更要发现和鼓励他的进步,做纵向比较。评价要注重记录成长、展示激励、反馈调节、改善提高的特征。为了让聋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对其作出综合评价,应加强过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终结性考核为辅的原则,采用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从而促使聋生真正将汉语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2)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作为一种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聋生要真正成为项目教学过程的主人,那么课程的考核活动也要参与。在考核评价上要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原则,考核评价标准可由师生共同商定,每个项目在落实任务时就要制定并下发相应的评价表,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增强聋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每次评分要分别记录各组组员分数和小组分数两项,并且在全班公开每个项目的考核标准和结果。项目结束后,以小组综合分为标准值,根据组员参与项目活动的程度和对项目的贡献度以及课堂表现,适当上下浮动,确定每个聋生最终的项目活动成绩。另外,由于高职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纸笔考试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过程性评价的考察对象是项目活动过程和各类作品,主要考察聋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项目活动最终成绩体现。期末纸笔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考察聋生对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评卷给出考试成绩。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总评中的比例以6∶4为宜。

4 结 语

高职聋生的汉语教学和普通的语文教学相比,有鲜明的特殊性。教师应当在明确聋生语言习得本质的基础上,从聋生的生理现实与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15]。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汉语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项目,运用新型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创设真实语境,营造语言氛围,增强学习兴趣,引导聋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知识,训练沟通技能,以提高聋生汉语的表述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汉语教学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这三大实训模块,有效对接语文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全方位提高聋人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 卿. 九年制聋校毕业生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以南京特教学院2007—2009年聋生语文升学试卷分析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0(6):35-39.

[2] Plaza-Pust C.The path toward bilingualism: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with regard to the inclusion of sign language in deaf education.In to the lexicon and beyond:Sociolinguistics in European Deaf Corn-munities[M]//Van Herreweghe M,Vermeerbergen M eds. Washington: Gallaudet University Press,2004:141-170.

[3] 黄丽娇,徐子淇.基于聋童语言习得规律的聋校教学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7(3):21-24.

[4] 沈玉林. 聋童汉语水平低下原因再分析及教学改进建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3,31(2):77-82.

[5] 乔伊斯.教学模式[M].荆建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67-68.

[6] 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2:124-167.

[7] 曹志希. 二语习得信息处理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22-25.

[8] Gass S.Integrating research areas:A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J].Applied Linguisties,1988(9):198-217.

[9] 卢仁顺.“输出假设” 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4-37.

[10] 孙彦武,宋佳佳. 虚拟语言实训平台设计与构建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5):105-109.

[11] 陈乐乐. 聋儿手语与其认知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5(3):26-30.

[12] 郑 璇,袁小勤.聋校开设“手语汉语互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特殊教育,2012(5):29-33.

[13]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74.

[14]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30.

[15] 教育部.2016年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612/t2016 1213_291722.html.

[16]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42-43.

猜你喜欢
手语聋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