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拙味”浅谈

2018-04-01 18:10张耀虎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结字章草书体

张耀虎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章草,作为中国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从孕育到发展至成熟,不断经历代艺术化改造,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的书体。中国书法的书体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在草书中,又有狂草、小草、章草之分,狂草又称为大草,小草又称为今草。章草这种书体,简言之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我们常称之为“古草”,章草之“古”区别于今草之笔法整合后而形成流畅趣味的“今”。

因为章草属于隶书向今草过渡性质的一种书体,所以其艺术特质融合了隶书中部分笔画的波磔,以及未来今草笔画的部分牵连。在章草从萌芽到笔法成熟的这个过程中,经过不同书法家或者文人雅士的书写加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有古拙的,也有秀美的。从整个章草艺术的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具有“拙味”风格的章草更能具有由隶到今草过渡中而未能“成熟”“流美”的一种原始的美感。

《说文解字》:“拙,不巧也。”段玉裁注“不能为技巧也。”《广雅·释诂三》:“拙,钝也。”从以上古书或者古人对“拙”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理解对于“拙”的认识,它是与“巧、秀、精致”相对应的一种意象。

一、点画之“拙”

书法艺术贵乎用笔,而点画作为文字本身的组合部件,通过不同手法的表达,自然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样式。书法艺术本身就是线条的艺术,经过毛笔的书写,加上书写者的不同阅历、知识储备、文化涵养以及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这种线条又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涉笔需要有拙处,若一味屈曲蟠旋,取势便入俗格。”章草,作为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自然就同时融合了隶书的不激不历,也融合了今草的自然映带,这种有收有放,有静有动的点画互动中,就形成了章草区别于今草的独特艺术魅力。章草点画上的“拙”主要体现在用笔的厚重与饱满。点画的形态形成了不同的线形,而这种线形的长短、粗细、奇正等的收放与虚实的“度”就构建成不同的视觉样式,这种样式的产生,就是笔法的基本承载体。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除了是目前最早的名人墨迹外,更是难得的章草名作。该帖草法异于同时,在整个章草艺术发展中更独具特色。该帖似用秃笔写就,点画的起止不着锋芒,不漏痕迹,横向线条取势短促,圆弧线条伸展,造成了纵势,加强了趣味性。章草独具特色的“燕尾”藏而不露,含蓄至极,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弱化典型性章草的特性,含有今草的爽利之美。《大观录》评《平复帖》:“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评曰:“章草奇古”。张丑《清河书画舫》亦评曰:“《平复帖》最奇古”。从以上对《平复帖》的评论中,最多的是“古”字,“古”与“拙”相合,所谓“古拙”是也。“古”出于天然,不加修饰之美,与今草的“流美”相对应,正如唐孙过庭《书谱》所言:“古质而今妍”。

二、结字之“拙”

元赵孟頫《定武兰亭跋》:“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汉字书写的历史本身就是书法字体变革的历史,虽然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艺思想追求,但是整体的追求还是在应用准则之上,所以基于这个准则,便出现了字体上由工整到率真,由稳健到流畅的要求。在应用基础上,经过书法家及文人雅士的艺术加工,便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的体现除了基本的点画形态外,更重要的就是结字了。

章草的结字之“拙”,多在于“势”的取舍。唐蔡希综《法书论》:“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本身章草写来就自有几分拙味,在于它自身含有一定的隶书笔意。作书愈融比该书体早的笔意愈显得有高古气象,章草就是很好的例证,上承古隶之深奥,下启今草之灵动。在结字空间的处理上忌平均化,状若算子,便失去了自然书写的趣味。

近代海上书法大家王蘧常对于章草结字空间的营造异于古人,尤其大字作品,空间处处留,处处又不同,笔画遒劲,厚若篆籀,气象大有扛鼎之势。作书最贵在用笔,用笔又载于结字,笔法以结字为依托。空间上的虚实相生,收放自如,有时候故意营造的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强化对比,加强空间的矛盾性,往往是区别于流美及平正一路作品的前提。

三、章法及墨法之“拙”

清张树侯《书法真诠》:“作字如造屋,虽玲珑奇巧,未有尽藏,而基础之奠定,栋宇之相衔,莫不以平正整齐为首要。”书法艺术作品的直观之处,便是通篇的和谐统一,无论怎样的一种风格,也无论哪种字体,正如中国文化的核心一样,——“中和为上”。孙过庭《书谱》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作品形制的不同,给观赏者也营造了不同的情境。书法的章法是集笔法及结字的统一体,矛盾的调和是章法形成的基础,亦是作书的不二法则。

章草的章法及墨法的“拙”,二者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拙”,首先体现在前面用笔和结字的基础之上,结字的趋势,自然造就了字字之间的气息。章法空间上的处理与结字的空间相和谐,墨法的运用,多以浓墨或者焦墨为上,忌用淡墨,或墨色过于变化,这是与“拙”相违的。我们看陆机《平复帖》,通篇浓墨的自然剥落,历经上千年的辗转流传,印上了岁月的痕迹,更多的展现了章草拙趣横生,古意盎然的特色。

作为先于今草晚于隶书的章草,流传至今已上千年之久,历经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审美变化,从起初阶段不成熟时的“生涩”之美,到笔法整合后的“精致”之美,在这期间,有无数个书法家或者文人雅士参与了这种字体的变革。虽然说“笔墨当随时代”,然而古人对于这种字体的变革与整合无不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黄简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

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

毛万宝主编《中国古代书论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周俊杰等编《书法知识千题》河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7月

猜你喜欢
结字章草书体
隶书“接笔”论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