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下游河道造床流量及过洪能力变化分析

2018-04-02 06:45张冰洁王灵灵薛亚莉
陕西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华县沙量临潼

张冰洁 ,王灵灵 ,薛亚莉 ,曲 艳

(1.陕西省河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2.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18;3.陕西省延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 延安716000)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向由西向东,依次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下游河段自咸阳铁路桥至潼关入黄口,全长约208 km,流域面积8.8万km2。渭河下游咸阳铁路桥至耿镇桥河段长约37 km,纵向比降约为0.65‰;耿镇桥至赤水河口河段长约63 km,纵向比降约为0.22‰;赤水河口至渭河口河段长约108 km,纵向比降约为0.14‰。渭河下游入汇的支流众多,其中北岸主要有泾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三条较大支流;南岸主要有沣河、灞河、尤河、赤水河、罗夫河等支流16条。

1 对比断面选取

渭河下游干流自上而下依次有咸阳水文站、耿镇水位站、临潼水文站、交口水位站、渭南水位站、华县水文站、陈村水位站、华阴水文站等;左岸支流泾河上设有桃园水文站、张家山水文站,北洛河设有状头水文站、南荣华水文站;右岸支流灞河设有马渡王水文站,沣河设有秦都镇水文站。从断面代表性和资料全面性考虑,本次选择渭河干流的咸阳、临潼、华县站断面作为渭河综合整治前后的河道造床流量及过洪能力对比断面。

2 综合治理前后主要控制站水沙情况对比分析

统计2011~2014年咸阳、临潼、华县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情况见表1。

表1 渭河下游主要控制站2011~2014年水沙量统计表

由统计可知,咸阳站2011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30.2%和17.2%,属丰水特枯沙年。临潼站2011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29.9%和12.6%,属丰水特枯沙年。华县站2011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23.6%和15.5%,属平水特枯沙年。

咸阳站2012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92.9%和8.0%,属平水特枯沙年。临潼站2012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01.5%和13.7%,属平水特枯沙年。华县站2012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87.5%和13.6%,属平水特枯沙年。

咸阳站2013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01.5%和58.5%,属平水枯沙年。临潼站2013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01.0%和53.2%,属平水枯沙年。华县站2013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96.3%和48.0%,属平水特枯沙年。

咸阳站2014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52.1%和1.5%,属枯水特枯沙年。临潼站2014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78.0%和10.0%,属平水特枯沙年。华县站2014年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72.9%和7.3%,属枯水特枯沙年。

咸阳站2011~2014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94.2%和21.3%,属于平水特枯沙时段。临潼站2011~2014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102.6%和22.4%,属于平水特枯沙时段。华县站2011~2014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多年均值的95.1%和21.1%,属于平水特枯沙时段。

3 综合治理前后河道造床流量对比分析

由于造床流量时水位大致与河漫滩齐平,同时,也只有当水位平滩时,其造床作用才最大。因为当水位再升高而漫滩时,水流分散,造床作用降低;水位低于河漫滩时,流速较小,造床作用也不强。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直接采用与平滩水位相应的流量作为造床流量[1]。

2010年平滩水位及相应流量采用经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审批通过的《2011年渭河中下游过洪能力分析》中的数据,2014年平滩水位及相应流量采用经水利厅审批通过的《渭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分析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具体数值见表2。

由表中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前,2010年咸阳站、临潼站、华县站的河道造床流量分别为2650 m3/s、3200 m3/s、2650 m3/s;综合整治后,2014 年咸阳站、临潼站、华县站的河道造床流量分别为3710 m3/s、3560 m3/s、3140 m3/s。对比综合整治前后河道造床流量数据可以看出,咸阳站、临潼站、华县站造床流量分别增大 1060 m3/s、360 m3/s、490 m3/s。

表2 主要控制站2010年、2014年造床流量统计表

4 综合治理前后河道过洪能力对比分析

2010年渭河综合整治前,堤防标准不一,堤防高度不够,质量较差。渭河咸阳段100年和5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2级,安全超高2.0 m,25年一遇堤防(“54”型)为4级,安全超高1.5 m。咸阳市区和西安市区河段,左岸堤防设防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右岸堤防咸阳市城区段为防御百年一遇洪水,西安市城区段(农六~灞河入渭口)设防标准为三百年一遇洪水,临潼段设防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华县段设防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

整治后渭河中游干流现有新、老堤防长共计340.24 km,全部加宽培厚,其中新建堤防长43.2 km;渭河下游干流现有堤防共计265.39 km;移民围堤57.90 km,全部加宽培厚。渭河中游段堤防加宽主要在堤防背水侧加宽,同时在临水侧进行了砌石护坡和修建了护基坝;下游段主要在堤防临水侧加宽,同时在临水侧进行植草绿化。

目前,沣渭新城渭河右岸渔王向上大约3 km左右堤防加高培厚工程、部分支流河口交通桥、堤防堤顶硬化、堤坡绿化正在施工外,渭河综合整治中堤防加宽加高土方工程与27座支流河口交通桥全面完工。

整治后渭河咸阳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其余堤防防洪标准为50年或30年一遇洪水。渭河下游西安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300年一遇洪水,渭南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其余为50年一遇洪水防御标准。

2010年河道过洪能力采用经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审批通过的《2011年渭河中下游过洪能力分析》中的数据,2014年河道过洪能力采用经水利厅审批通过的《渭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分析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具体数值见表3。

表3 渭河下游主要控制站2010年、2014年河道过洪能力统计表

对比2010年和2014年河道过洪能力可以看出,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后,随着堤防的加高培厚及新建,河道的过洪能力大大增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综合整治后,随着堤防的加高培厚及新建,河道的造床流量和过洪能力大大增加。咸阳站、临潼站、华县站造床流量分别增大1060 m3/s、360 m3/s、490 m3/s。咸阳站右岸过洪能力增加4070 m3/s,临潼站左右岸过洪能力增加6000 m3/s,华县站左岸过洪能力增加4500 m3/s,右岸过洪能力增加1500 m3/s。

5.2 建议

综合整治以来,渭河中下游水沙条件、河床形态、河口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综治工程活动较多,本文仅对河道造床流量和过洪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未涉及其他方面及其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建议进一步研究水沙条件、人类活动、河口条件对河床形态变化影响因素对河床形态变化的定性与定量关系,为渭河下游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坚实基础依据。

[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河流泥沙工程学上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

[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渭河下游河道整治治导线修订报告[R].西安: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2007.

[3]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渭河下游河道横断面与河势变化研究[R].西安: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2003.

[4]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渭河下游八里店~赤水河口河势演变分析[R].西安: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2006.

[5]陈乃联,王灵灵,渭河中下游河道过洪能力分析 [J],人民黄河,2011.33(1):9-11.

猜你喜欢
华县沙量临潼
1996-2020年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海岸线动态演变及其与水沙量的关系研究
黄河宁夏段主要支流水沙量变化分析
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特点
华县皮影面临失传困境
华县皮影面临失传困境
陕西地区传统戏剧的历史传承与保护开发
——以华县皮影戏为例
华县大葱
临潼石榴
强力打造《临潼预防之窗》突出临潼特色
黄河源区汛期水沙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