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方志学的理论构建
——试论当代方志学之主要内容

2018-04-02 02:50
上海地方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方志学方志学科

池 诚

当代方志学科建设是方志文化发展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方志学的理论构建之主要内容也是方志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己对于地方志历史的学习了解和地方志理论的学习研究,结合多年地方志工作的经验总结,就方志学理论构建之主要内容,与各位地方志学者进行商榷。

关于当代地方志学的理论建设,从1924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提出方志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经过诸多人的努力,方志学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门学科现在还未建立其理论体系。就其时间来说,与地方志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不是很长,但与一个日新月异中发展的时代相考量,是比较慢了的。如何破解方志学科建设的难题,似乎到现在还看不到具体的时间预期。当然,分析其原因有各方面的因素,但我认为,加强地方志学科的顶层设计,统一人们对于方志学的主要内容的认识,是当代方志学理论构建的主要目标。

一、方志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

1924年,梁启超先生提出的方志学。他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①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1月。。并推崇章学诚的方志概念,即“方志乃《周官》小史、外史之遗,其目的专以供国史取材,非深通史法不能从事。”内容和体例上也崇尚章氏的三书体,即“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同时,梁氏还提出处理好方志的著述性与著述资料的关系,以及方志资料的整理裁定与编辑、志书门类划分等等观点,他认为:“夫方志之著述,非如哲学家文学家之可以闭户瞑目其理想而遂有创获也。其最主要之工作在调查事实,搜集资料。”“比较其门目分合增减之得失,资料选择排配之工拙,斯诚方志学中有趣且有益的事业。”

梁启超提出方志学之后,关于方志学的形成,就有许多说法:仓修良先生著《方志学通论》②仓修良:《方志学通论》,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认为方志“从清代开始,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民大学历史系牛润珍教授认为“地方志专门学科及其属性是伴随志书的发展而形成的。先秦两汉是志书的产生期,魏晋至隋唐为发展期,宋元即成型期,明清是兴盛期,民国是进化期,新中国为完成期,……准确的说,到20世纪80年代,方志学已完全形成一专门学科。”①牛润珍:《再论方志属性与方志学学科建设》,《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9期。事实上,不管方志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就现在来说,方志学学科体系远远还未建立完成。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方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方志学的主要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于方志学的主要内容,2005年,牛润珍教授在《中国地方志》第9期发文——“再论方志属性与方志学学科建设”,认为方志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包括方志学理论、方志编纂学、方志文献学、方志目录学和方志地理学等等。2016年9月20日,牛润珍教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户华为关于构建地方志体系时谈到:“方志学包括九个分支学科或者主要内容:一是方志学发展史,包括志书编纂史和方志学史;二是方志学理论,包括方志学原理、方志学概论等;三是方志编纂学,包括编纂原则、宗旨、体例及编排、篇目架构及概述、大事记、地理、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部类撰写方法;四是方志文献学,包括方志目录、综录、旧志辑佚与整理等;五是方志管理学,包括志书编纂法令法规、业务指导、社会参与等;六是志书及资料管理、收藏及应用,包括方志馆建设、数字化等;七是国内外地方史志编纂与研究:八是中外地方史志交流与比较研究:九是年鉴编纂与年鉴学。”②牛润珍:《关于构建地方志体系》,《光明日报》2016年9月20日。从牛教授前后两次关于方志学之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看出,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发展影响很大。

其实,关于方志学的定义、概念、属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内涵外延、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都是伴随着社会历史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梁启超、仓修良到牛润珍,对于方志学的形成的认识,也反映了人们在方志学科构建上的进步和发展。梁启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旧的地方志,同时也受到民国时期的社会历史现实背景的影响;牛润珍教授在关照地方志发展历史的同时,又通过观察分析现当代地方志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方志学科的观点和认识就是梁启超先生有所不及的。所以,正视方志学科发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将有利于方志学的建设和发展。

最近一期《中国地方志》刊发了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在《地方志工作文稿(增订本)》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朱老对于地方志工作的热情和理论水平让人敬佩鼓舞。特别是关于地方志属性(尽管朱老曾谦虚地说这不是学术层面的,而是指工作层面的。)的论断可以说简明扼要、切中要害。他认为地方志的属性为“最全面的地情资料是首要属性;其次是地方志是政书、官书;三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性;四是生命力最强。”③朱佳木在《地方志工作文稿(增订本)》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6期。朱老这样来定义方志的属性,虽然没有一些专家学者旷日之久的理论概念研讨来的逻辑性强,但谁又能说这样的定义不客观、不科学呢?

二、对于方志学主要内容的几点补充

从方志学的形成发展之历史来看,方志学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学科。这也是方志学的性质和属性及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就方志学的主要内容来说,其最大特点,就是能体现其时代性。牛润珍教授关于方志学的主要内容从九个方面来说已经很完备了,笔者觉得还有必要对其一些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方志学理论增加方志批评学内容

关于在方志学理论建设中增加方志批评学内容,在这个方面笔者也做过一些探讨。2016年12月上海地方志理论研讨会上,笔者撰写的地方志理论文章——“地方志批评理论初探”④池诚:《地方志批评理论初探》,《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1期。一文在会上交流,后又在《上海地方志》2017年第一期发表。地方志是记述地方与区域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文化的历史发展说明,建立地方志的批评理论体系,对于地方志的理论发展和交流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地方志批评理论体系,不但是地方志理论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也是为地方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开启新的途径。因此,构建地方志批评体系,对于方志学科理论建设具有完善和补充作用。就地方志批评来说,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与现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客观真实的阐释地方志,并建立地方志自身的评价尺度和相对自律的话语体系,为地方志理论发展创新服务。笔者按照地方志的文化特征,把地方志批评分为具体或个体的地方志批评以及一个时期或时代的地方志批评。

关于地方志的批评,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于地方志的理论“解释”。这种解释,首先是关于地方志理论的,其次是关于地方志的社会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应用价值的。地方志的批评,是建立在地方志理论和地方志社会功能的基础之上的。按照地方志的文化特征,地方志批评可以分为具体或个体的地方志批评以及一个时期或时代的地方志批评。对于具体的或个体的地方志书而言,地方志批评一般是个人对于地方志的理解和阐释,一般主要针对地方志的文体文风、资料及编纂方法等;对于一个时期或时代的地方志批评,是指在了解一定时期地方志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思想活动,主要针对地方志的文化特征或现象的。一般情况下,对于个体地方志批评可以分为前期批评和后期批评,其特点是批评是随机的、零碎的,不是很系统的;而对于一个时期或时代的地方志批评是主要针对地方志不同文化特征或现象的的批评,这种地方志批评是系统的、是深思熟虑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方志文献学增加方志历史地理和环境、谱牒等的研究

关于在方志文献学中增加方志历史地理和环境、谱牒等内容的研究,笔者认为:一个是在方志的内容中,特别是古方志中历史地理占有很大的篇幅,地方志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内容丰富而详实,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特别是从西学东渐开始,一直到如今编纂的新地方志,地理方面的记述往往成为地方志书的最大也是最亮特色,丰富详实的地理文化信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方志历史地理在方志发展中作用和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以至于产生方志属于地理的论断。另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首轮和二轮地方志内容中,关于环境方面的记述内容也越来越多,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丰富,其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开展方志环境理论方面的研究,既是对于方志理论的发展完善,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新要求。

关于谱牒学,本就是地方志的重要内容。族谱家谱,谓一族一家之史也;年谱,一人之史也。族姓之谱,六朝、唐极盛,是研究社会、家族重要的史料之一。年谱兴于宋,分自撰和他撰,多为社会各种名人所撰。随着方志文化的创新发展,作为记述家族、名人的谱牒之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究探索谱牒之学,对于方志理论学科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建议增加方志人物的研究

关于方志人物的研究,其实也是对于地方志理论的另一个方面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方志学理论的研究更加人性化,增加其方志学的人文色彩。几千年来,在方志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中,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心血、贡献智慧。这里要说明的是不光是中国人为此努力,还有许多外国人也为方志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汉学家。通过这许许多多人的努力,方志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创新,也才能在中国、朝鲜、越南以及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播。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地方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如《吴越春秋》的编者赵晔、《华阳国志》的编者常璩、《元和郡县志》的作者李吉甫、《太平寰宇记》的作者乐史、《舆地纪胜》的作者王象之、《长安志》的编者宋敏求、《淳祐志》的撰者施谔、《新安志》的编者罗愿、《长安志图》的作者李好文等等,明人康海、马里,清人洪亮吉、孙星衍、章学诚等,民国以来的方志学家如梁启超、李泰棻、傅振伦、朱士嘉、张国淦、瞿宣颖、甘云鹏、寿鹏飞、黎锦熙、梁寒冰、黄苇、仓修良、王复兴、来新夏、梁滨久、郭凤岐等。方志编者往往通过对于志书内容的选材和记述,把自己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以及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等等在志书中反映出来。开展对于方志人物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丰富和发展方志学的内容。

三、目前方志学科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一)统一人们对于方志学主要内容的认识

方志学主要内容是构建方志学的理论基石。统一对于方志学主要内容的认识,对于方志学科的建设具有积极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原因,或者地方志在不同社会时代的发展特征和作用,使人们很难对于地方志从定义上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对于方志学的概念、属性以及主要内容等的不同理解。其实,熟悉地方志的人都知道,地方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时代性,它是对于地方或区域历史和现状的科学反映。这一点是与自然科学所不同。必须加强方志学平台建设,通过高水平的理论研讨,统一人们对于方志学主要内容的认识,为方志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二)搞好方志学科的顶层设计

地方志从产生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学科。地方志经历了由私到公,由一人到多人共同编辑,由不同形式到基本相统一的体例结构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方志学科顶层设计。这样就能统一人们思维和行动,让有限的人力物力最大限度的用在一起,创新和发展方志学科。现在的地方志发展,是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地方志发展的瓶颈期。推动和建立方志学科体系,就会使地方志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培育和造就高凝聚力和多样性的学科队伍

地方志学术年会是地方志理论研讨的最高平台,要充分发挥平台的积极作用。就目前几届学术年会来说,不管是研讨会的质量还是影响力都似乎是一个普通的会议而已,学术会议成为一种例行性的会议,对于地方志的学术引领作用不是很大。所以,要通过地方志教育、研究等各种形式平台建设,尽快培育形成方志学科高凝聚力和多样性的研究队伍。在这个方面,上海地方志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对于方志学科来说,学科带头人就是地方志发展的旗手,具有引导和号召力。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有了学科带头人,就如同羊群有了头羊,在学科建设上就不会迷失方向。

在地方志的人才培养上,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宁波大学等少数院校有少量的地方志人才培养专业,大多数的地方志人才都是在修志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建立地方志人才培养的良好体制机制,为方志学科建设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

(四)设立方志学发展基金

设立学科发展基金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本也是通用做法。现在,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开始这样的工作。在这项政策的支持下,上海、浙江的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是地方志学科建设在新时代发展探索的一条新路。地方志学科建设发展,从国家层面为其设立发展基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地方志学科发展基金项目代表着地方志学科发展的最高层次和水平,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对于地方志学科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地方志学科项目申请、评议、管理、交流等资助管理活动,实现择优资助,推动学科发展;三是可以使地方志学科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资源实现更加科学优化应用,避免长期以来地方志学科研究单打独斗的模式。

猜你喜欢
方志学方志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方志学成果形态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方志学基本原理述论
方志学历史源流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超学科”来啦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新视角、新思路与新趋势:近代方志转型视域下的方志学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