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人才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动力之源

2018-04-02 05:31张莲
财经界·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

张莲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情况,分析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素为人才驱动,阐述了创新人才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之源,研究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关键要素,创新人才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发展影响并给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人才目前没有规范性描述,多数学者都是从创新能力或者素质上看,创新人才不只是一种人才,而是各种人才的综合,从基础研究、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制造、产品、销售、管理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科技创新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具有超强的创新活力,是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区。创新人才是要素禀赋中核心要素,创新人才不仅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创造者和开拓者,还是科技创新中心主体及动力之源。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情况

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条件就是高度集聚各类创新人才,拥有丰富的人才集聚,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有效的推动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集聚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国际人才在全世界占比都比较低,这对创新创业是非常不利的。在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公示名单中,创业人才全国有47人,江苏和浙江排名并列第一,都有9人,占比19.2%,北京排名第三,有7人,占比14.9%,北京较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中创业人才相比增加了4人,同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创新要素主要聚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动力是要靠人才来实现的,聚集国际化、科技化以及青年化人才结构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工作重点。

从全球科技发展角度看,硅谷、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在创新驱动阶段提出发展“创新城市”,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在硅谷非常显著,科技、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在2011年在就业方面占比达64%,远高于美国同期26%的水平。2011-2012年,新加坡吸引外籍科学家与工程师增长率为11%。

建立全球科技创新是以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为前提,没有人才的科技创新会少了发展根基,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吸引集聚创新人才,着力推动以创新人才为驱动的全面创新要素是建设科技创新中新核心要素。

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关键要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不同于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需持续的把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引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变革。包括创新生态、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文化等。

(1)创新生态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基础,包括政府治理(发展政策)、基础设施连接性、集聚环境、人才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

(2)创新主体活跃、多元,具有高等教育机构、国家实验室、企业研究所、独立实验室、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顶尖的专业机构。

(3)创新资源集聚,包括人才和资本集聚。有良好的创新循环(创业者循环、创业资金循环、技术循环),成为新经济发展引擎。

(4)创新机制灵活,包括法律制度完备,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税收、证券、研发、移民等规范。

(5)创业文化发达,创新创业人才有改变世界的文化基金和追梦冲动,包容失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价值取向,以创新引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

三、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创新人才的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集聚人才层次、要求,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层次。一是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创造商业模式,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和战略决策水平。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知识、技术和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三是引进职业早期或拥有职业资格的优秀的青年人才,青年人才决定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要求。一是“掌握新技术”,涉及领域是国家重点扶持产业,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理念、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高附加值得优秀人才。二是“集聚成团”,引进高端人才,注重团队建设,做好以才引才集聚效应。三是“通用标准”,打破国内国际人才边界,一切以人才自身能力、素质、掌握的知识、技术,过去创造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创造的价值、竞争力作为选才的标准。

聚焦科技创新人才。从硅谷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离不开科技研发人员、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专业服务者以及政府管理者在内的不同的创新主体。由此可见,政府需激发不同创新主体活力,形成合力,推动知识链、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融合,发扬企业家、创业者精神,识别商业机会,开辟市场承担风险,提供投资者探索产业方向,发挥研发人员作为科技创新引领者、先行者作用,提高专业服务机构围绕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效率,从而提升了创新创业效益。

(二)加大培育和吸引青年人才力度,推动“四新”人才引进计划及评价标准

创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培育和吸引从事“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青年人才,他们对城市未来发展有不可小觑作用,只是目前还比较年轻,需要政策扶持、慧眼识别、环境支撑。“四新”创新人才可推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互帮互助合作,打通价值链、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四新”人才引进评价标准可以打破国内、国际人才边界,以创新人才为中心,重视自身能力、素质、拥有自主研发技术、专利标准,过去创造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创造的价值、竞争力作为选才的标准。

(三)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实训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人才培养计划,按照投入不减少,资助不重叠的原则,覆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梯次资助体系。吸引世界著名学者、企业家等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参与跨国跨学科研究中心和项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堂。

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合作,促进前沿技术的研发,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人才提供实训的平台。加快培育战略产业,对高附加值创业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领域的转化,搭建国际前沿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降低研发成本,支持重大技术攻关。

(四)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创新人才的流动,除了考虑薪水和职业发展外,还有考虑衣、食、住、行等相关因素。一个城市吸引创新人才,不仅要考虑创业生态环境,还要考虑创新人才生活质量、子女人学、社会保障、退休政策、购房政策、医疗服务水平等。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完善发展创新人才公寓,提供低成本住房。完善创新人才流动制度,研究制定人才细分标准和国际人才评价体系,加快人才类签证落地时间,完善中国永久居留权制度,建立外籍人技术移民制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发展战略,創新人才聚集在有区位优势中关村等地,这不仅符合新经济时代要求,也发挥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素优势。在了解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情况及建设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探究创新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之源,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发展建议,这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