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2018-04-03 02:06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张梓颖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习题动画物理

文/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 张梓颖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和进步,让我们一线教师的也改变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面对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师生都希望短期内把那些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完成一次有趣的学习活动,尤其是物理这一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经过长时间反复地思考,最终我把目光落在了“微课”上。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还能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延伸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和学习一种很好的载体。

“微课”是将传统的结构课堂知识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把微课应用在物理教学上是我要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以下是笔者对微课应用的简易模式及其有效性、趣味性等作出的总结。

一、物理原理的解释或知识点的讲解

这是微课应用中最常规的应用模式。制作这类微课作为辅导后进生的课外补充资源是相当不错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类微课作为课外辅导的有益补充。但这一类微课很容易被处理成类似 “把课堂上的授课片段截取下来”那样,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会让他们感觉趣味性不大。因此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要提高可视性,即制作比教材中的图片更加直观的图像、动画等,结合简练易懂的语言及画面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自发去观看。如我制作的 《直流电动机》,既用到了一个立体的纸片模型作为线圈,让学生能从视频中看出线圈立体感,又把线圈转动过程中的动作分解再拼成连续的动画,使学生按部就班地、比较容易地领会到电动机转动的过程及原理,也弥补了课本平面图片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突破了 “电动机原理”这个难点。

二、实验操作过程的再现

无论是课堂上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完成的分组实验,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或掌握整个实验每一步的操作及各个步骤的目的。但如果把整个实验的完成过程都录制成视频作为微课,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在课后反复观看。这样不仅仅可以重温实验各个步骤本身,而且可以通过教师在视频中对各个步骤的讲解,再一次明确各个步骤的目的,对知识能有更深层次的巩固。若录制的是教师原创的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或与知识点相关的科技小制作类的微课,趣味性更浓,学生也可以按照微课所授的方法自行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不受地域的限制,并在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下也能动手完成实验或小制作,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三、微课也能 “授之以渔”

传统意义上,微课呈现的往往是某知识点。未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仅仅可以按照学科知识点去录制微课,还可以录制一些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微课。

一是把常规的课堂活动上生成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在微课中介绍自己是如何解决的,解决的思路甚至是模式都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分享。学生可以参考这些案例去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二是单元复习或会考前的总复习,学生的思路都可能会出现多重任务模式而让头脑无法解放出来,出现混乱,无法整理繁多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介绍如何把知识融会贯通,例如 “如何画知识结构图”,通过对某些单元的知识点画结构图的实例,讲述结构图是怎样画出来的。这类微课就不仅仅是起 “传授”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如何实现自我提升。

四、结合动画的习题讲解

有些习题融合了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或许没有那么快能理解到位。教师可以把习题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这样就不用重复地讲解,减轻老师的负担,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在自习课、辅导课上按照需要自行观看。值得注意的是,若某些难度大的习题其难度在于题目条件过于抽象,那么教师可以结合习题的图或题目中的情境制作形象化的动画,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学生理解题意和提取知识点的难度。如我制作的微课 《电压争夺战》和 《检查电路故障》,前者利用动画形象地在串联电路电压分配的原理中引入“争夺”的意味,把电阻的分压做成 “学生拔河”那样的效果,让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电路中利用滑动变阻器分压的相关题目;后者也是加入了动态的效果,解释了如何用一根导线找出电路中发生故障的位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为什么能用一根导线解决此类问题,并能衍生出类似题目的解决方法。

五、朗朗上口的 “微课歌曲”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大家背得滚瓜烂熟,原因是大家都对王菲翻唱邓丽君的 《但愿人长久》情有独钟。意境美,朗朗上口,大家就很容易地把整首词记住了。

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爱好不一样,有些学生对物理确实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吃力、痛苦。作为老师,理解他们、课余多关注他们之余,还能做什么呢?我想,人生病吃的药,怎样易于入口?普遍是外面包着糖衣。这引发我们思考,教师何不去为物理的学习包上 “糖衣”,让学生觉得易于接受知识?我们何不改变一下心态和方式去帮助学生走出这个困境呢?参照苏轼的词能被多数学生熟记的例子,我们可以人为地创设一种方式,把知识打包成学生从心理上、情感上都易于接受的载体。

我制作的微课 《公式修炼手册》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电学是初中物理比较抽象又需要紧密结合公式来学习的一个范畴。我们并不是把 “能记得住公式”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但对于某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能记住公式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在学习的某一个环节增强自信心,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该科目的积极性。

微课研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更强调高效课堂理念的支持。教师选择何种理念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微课研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解决,它需要教师不断地与周围的同伴对话、与校外的专家对话,也需要必要的理论充电。行动,既要执行,更要再创造。

因此,微课研究不仅要设计方案,而且更要注重再创新。它不仅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希望通过行动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并在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原先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这个行动的执行,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学生、创意者、合作者共同再创造的过程。

猜你喜欢
习题动画物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只因是物理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处处留心皆物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