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2018-04-03 13:59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源校企岗位

孙 超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工程系,河北 邢台 054035)

一、 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1]。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模式,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对“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了新探索。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对接。校企双元共育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助于解决企业科研提升和院校技术短板的矛盾,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作为河北省现代学徒制教育首批试点单位,我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围绕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为宗旨,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联合合作企业,校企双方共同贯彻“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双轨互通、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教学设计以及课程体系上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双方明确了“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教师师傅联合执教”的合作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搭建了“双生源、双导师、双标准、双考核、双证书”的校企共育平台,对创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广泛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二、 基于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1. 教学设计“双轨互通”

“双重性”是现代学徒制的一大特点,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特性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强调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其教育目的既追求“职业性”又追求“教育性”,既要求实现社会、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又追求对人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的教育影响[2]。这样的双重教育目的要求职业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应用性知识及技能的实践锻炼,培养的最好途径莫过于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来实现。“双轨互通”式教学有效地实现了企业与学校教学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校企双轨并行、交叉管理是保障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有效措施。

(1) 招生渠道双轨。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同步并行。在招生渠道上,根据企业所在地,扩大该区生源招生数,重点做好有针对性的招生及就业宣传,签订“订单班”协议,以就业拉动招生,以学徒制教学机制保障就业。高中生源结合社会生源形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招生主体。有进修意愿、年龄为18~25周岁且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企业员工,企业优先推荐,实现招工即招生的身份互换。虽然校企共招可以选拔出对专业相对了解、职业意愿强烈的优质生源,但受到高考报名以及单招政策的影响,企业员工升学不占优势,容易受到政策钳制。

(2) 教学团队双轨。建立校企“双导师”队伍,实行校企人员互聘,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挂职锻炼,分别提高其实践能力及教学业务水平。企业员工可以带着项目到学校来,组建学徒制项目团队,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取得岗位育人和项目研究的双成果。学校教师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把企业文化以及岗位要求传授给学生,提升业务水平,校企合力形成双元育人的驱动力。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师傅聘任标准与管理制度,选聘企业的行业大师、技术精英为学徒的师傅,根据学徒兴趣与特长按师徒比1∶4为其分配师傅。每学期末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对师傅进行考核与评价,对于考核合格的师傅,学校、企业根据相关标准向师傅支付课时津贴与岗位津贴。

(3) 培养方法双轨。根据不同生源特征开展分层教学,学校生源以学为主,企业生源以工为主。针对学校生源的特质,着重培养全面的专业能力,根据学年分岗位进行专业能力锻炼,在第三学年根据学生专业能力进行重点岗位培养。对于企业生源,根据其所在企业所从事岗位要求,在学校期间重点进行该岗位的系统化理论性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4) 培养内容双轨。设计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的双重课程体系,学校理实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同步对应,形成学校课程与企业职业标准有机结合。企业课程以企业理论课程及轮岗实践课程交替的形式进行。学生除在企业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在企业生产部、技术处、量体部、生产分厂轮岗进行企业实践课程学习,轮岗周期为每周轮换岗位一次。校企共同制定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课程比例接近1∶1开展教学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校企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企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及企业师傅的评聘与考核标准。

(5) 考核内容双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分别对学生完成校企课程和企业学徒岗位的考核,学生在企业中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接受企业考核。校企共同设计《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企业学习周记》,学生需在每周末将该周周记交企业师傅评价、签字,最后统一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学生企业课程的成绩。实习周记作为评定学生企业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6) 毕业证书双轨。经考核合格的学生在毕业时将同时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以及校企共同认证签发的上岗资格证。

2. 课程教学“三段递进”

在课程教学环节,采用“悟”“精”“承”三段递进培养模式,重点做好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养成,实施双主体育人。校企双方在设置教学课程时,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宗旨,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各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项目”三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鼓励开展突出学生创新意识评价的过程性、开放性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合理开设相应全校选修课等素质拓展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1) 第一阶段,通过入职培训、轮换岗位、撰写周报告等形式,从培养良好的职业工作态度开始,让学生“感悟职业情商、感悟职业理想、感悟自身不足”。入职前要进行拜师仪式,强化“师徒”身份,让学生和企业师傅都得到“双重身份”的职业认同感。

(2)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实践,通过企业师傅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从而实现“精湛技艺、精通管理、精于创新”,全面提升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校承担的课程要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基础技能,为企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企业承担的课程并不是简单的操作实习,而是企业师傅通过带徒弟的形式,利用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开展的教学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3) 第三阶段,学生独立完成企业服装“量体定制”等任务,接受4~6名服装设计与工艺技师的技艺指导和专业熏陶,实现“根植企业文化、打造职业理想、传承工匠精神”[3],培养扎实的职业素养。在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素质及就业倾向因材施教,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进行个人岗位能力评估以及职业生涯定位。

通过三年三阶段的培养,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徒制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在职业素养和职业养成上深受企业影响,最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就职”的无缝衔接。

三、 结语

基于“双轨互通、三段递进”的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要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制度形成良好的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在试点过程中该模式出现了一批成功案例,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政府主导的学徒制政策性强而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足,没有形成配套的奖惩政策和激励保障法规;教育部门及企业监管还存在信息不畅、沟通不足等问题,缺乏利益均衡机制和对话平台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经验和问题的并现,正是说明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还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必须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完善和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生源校企岗位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