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018-04-03 18:10江文英邓明长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价值观核心

江文英,邓明长

(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中央文件多次强调:“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新媒体发展迅猛,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新媒体,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势在必行。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大主要媒体,它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因此,高校应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一、新媒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第一,新媒体改变了青年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青年大学生每天依靠它获得各种资讯。据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3]据统计,大学生平均每天在线时间达4小时,甚至不少学生在课堂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低头一族随处可见。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个便捷、高效的平台来宣传,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效果。

第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新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多元价值观并存,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谣言层出不穷,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迷惑。另外,为了增加点击率,部分网站以怪异、夸大实事、歪曲实事、以偏概全的标题吸引读者,不少文章充斥着炫富、炫美、晒幸福、窥私的内容,社会问题被放大,社会矛盾被激化,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误导青年大学生出现盲目攀比、盲目跟风、盲目消费等不良行为,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另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利用新媒体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试图在意识形态方面侵蚀部分大学生。

第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模式有待更新。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课程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新媒体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薄弱。不少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仅限于官方网络主页,虽然有的高校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校方微博,乃至有些辅导员也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不多,参与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师不多,网络平台点击率较低。

二、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紧迫性

高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意识里,利用新媒体作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BBS论坛、博客、微博、QQ、微信、脸书、流媒体、标签、社会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获取资讯、交流情感提供了便利。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新媒体,电脑、智能手机等占据了他们课后大部分时间。因此,高校也必须抓住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契机。第二,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塑造期,是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基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三,新媒体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展示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注度。利用新媒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展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转换教育方式,关心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内心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关键要关注青年大学生内心需求,把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的教条式的教导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解读事件,在他们所关注的事件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辨是非,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大学生正处于恋爱期,对学生普遍关心的恋爱问题,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主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婚姻观,强调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婚姻观,才能塑造和谐家庭、和谐国家、和谐社会。

(二)做好顶层设计,重视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些大学注重追求就业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技能的提高,高校成为了企业输送人才的制造工厂,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则重视不够。因此,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技能,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德才兼备。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引领各院系、各部门重视并加大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教职工的媒介素养,邀请专家开设培训班或者网络视频授课,提高广大教职工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懂得用网络话语体系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与专职辅导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打造一批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得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的教师队伍。

(三)运用新媒体载体,全方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增设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在官方网站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题板块,转载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发表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强化对学校、各院系举办的意识形态方面活动的宣传报道,如学生的团日活动、党日活动、“自强之星”“最美毕业生”“品德奖”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校园网中设“微传播”栏目,上传一些健康向上、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微电影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形成自我意识。第三,各院系的网页中,可以增设“心灵港湾”等栏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互动,教师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就学习方面、工作方面、心理方面为学生打造一片“心灵栖息地”。同时,增设设匿名信箱,学生可以通过匿名信就某事件表达真实想法,教师针对不同问题给予不同的回复,让学生对迷惑的问题有正确的认知。第四,充分运用微信平台,开通学校、学院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文、微视频、微电影,在学生关注的每一个角落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易班”是一个专属于大学生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各学院可以在“易班”上开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特色栏目。关注国内热点时事问题、民生问题,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

(四)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发掘优秀网络素材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但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感兴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上可不上、可听可不听,无论教师在堂上是讲得龙飞凤舞还是照本宣科,他们都是低头一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性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一起上台“表演”;改变一门课整个学期都在室内上课的沉闷状态,实行主体性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景点、博物馆,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历史;课后作业应更倾向于社会民情、民意的调查,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中,发掘优秀的网络视频、电影等,让学生课堂或课后观看。同时,把优秀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及时关注相关的文章。

总之,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突破传统宣传教育模式的局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利用多种方式,多种路径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2]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68-71.

[3]Nairo.CNNIC 发布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10-18].http://www.woshipm.com/it/578938.html.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价值观核心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