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优等生心理健康

2018-04-04 09:28甘丽容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优等生教育对策小学教育

甘丽容

摘 要 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在诸多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班级内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等方面相对较好,则这一部分的学生被通俗称为“优等生”。优等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并且存在心理发展障碍。教师作为小学生成长路上的首批引路人,应当关注到全体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实际的需求,深入地了解学生并且及时进行有效地教育教学指导,从而为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品质的养成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因此,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教育实际状况,浅谈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优等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9-01

成绩优异的优等生会存在哪些心理健康障碍问题呢?在深入调查和了解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中可知,小学阶段的优等生虽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相比其他同学而言较好,但是优异学习成绩并不意味着学生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反之,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原因之一。根据新时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校学习的教育指导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下文将结合小学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探究可行性教学指导策略。

一、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树立积极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小学教育中,大多数优等生会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受到教师的重视、欣赏和偏爱。这一教育现象很容易导致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比如“老师因为成绩所以才喜欢我”,这样的认知偏差将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得小学生过于崇尚成绩分数和排名,进而忽视了自身人格品行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知,教师作为教育者,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为了指导优等生具备健康心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树立积极的教育教学观念。

例如,教师应当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小学学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向学生灌输智育和德育并重的积极思想。再者,在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评价方法。对于优等生,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肯定其学习成绩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应当针对其他方面给予优等生鼓励和表扬,从而通过奖励机制激发优等生全方面学习进步的积极性。此外,教育者与时俱进树立积极的教育教学观念还体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方面。即教育者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之余,还可以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趣味学习活动,比如故事比賽、报刊设计活动等等。通过举办多元化的趣味学习活动,既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展示自己的多才多艺,同时也能够让优等生认识到自己除了学习方面之外的不足和进步空间,有助于优等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二、教育者应当注重优等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学学校学习生活是集体生活的一种形式,在集体生活中社会交往能力必不可少。而优等生由于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优越感和嫉妒心理,使得其在学校生活中与其他学生相处不太融洽,进而部分优等生在遇到挫折或是情绪消极时难以向同龄人排解、倾述,长期以往不利于优等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优等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小学德育开展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关于“挫折教育”、“和谐的大家庭”、“好朋友互相帮助”等等主题的德育宣传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接受有效的思想教育熏陶,同时也能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善自己与同伴之间的相处模式、逐渐构建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这也将促进优等生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育者应当积极联合家长构建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模式

虽然优等生中部分学生德才兼备、性格开朗活泼,但是仍旧有部分优等生较为腼腆害羞并且存在焦虑不安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而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从不间断的过程,因此单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远远不够,教育者还应当积极地联系优等生家长、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而为学生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观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实际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也有助于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相互理解,从而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平台与家长建立及时联系的互动交往渠道,这不仅能够使家长与教师的联系沟通更为便捷,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及时给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和帮助。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小学学校教育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应当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身心多方面素质的健全发展。优等生虽然在学习上表现较为突出,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纠正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并且在教学指导中注重优等生心理障碍问题的及时疏导教育,从而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收获自信和乐趣,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重要的心理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1):1.

[2]林建华.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1.

猜你喜欢
优等生教育对策小学教育
培养语文优等生的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不敢做选择题的“优等生”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